搜索

影视聚合站

上海哮喘老人救助无效去世,当事医生被停职!他做错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02 07:51:49来源:医护讯

点击上方蓝字医护讯关注我们吧

来源:医学之声

导语:上海哮喘病人离世,是医生太冷漠还是制度必须遵守?

3月30日,有网友网上发文称邻居哮喘发作,其家人向进入小区的120急救医生求救,但急救医生并未施救,导致老人去世,并列出了详细的时间线且伴有视频为证。

向下滑动查看

(图源:网络)

在视频当中,拍摄者请求借除颤仪,表示“借给我们会死吗”、“已经没有心跳呼吸了你们快点行不行”,最后那句“你们变通一下会死啊”甚至带着哭腔。

今日,上海浦东新区卫生委员会对此作出回应,称当事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处理实属不当,已作出停职处理。上海浦东卫健委对该名患者的离世深表悲痛,对急救医生由于经验不足、处置不当未能及时出借车载除颤仪施救患者深为抱歉,对全区医务工作人员加强教育。

(图源:截图)

面对官方的回应通报,大家的观点却截然不同。

有人认为急救医生冷漠、见死不救、不懂变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停职”的处罚太过于轻了,换不回一条人命。

(图源:截图)

也有人认为,医护人员太难了,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

(图源:截图)

那么我们理性地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站在老人家属的角度:家属被迫看着亲人的性命在眼前消逝。

在哮喘老人邻居及女儿的描述当中,老人哮喘发作,用了气雾剂,未得到好转,所以家属拨打了120,此期间小区做核酸的两位大白一直在为老人做心肺复苏。

在有救护车到达小区时,家属以为老人终于有救了,却被告知这一辆救护车是楼下邻居叫的,在与邻居协调之后,邻居同意先将救护车让给哮喘老人(这意味着邻居觉得自己这边不急),家属的要求只是借救护车上的除颤仪,但是救护人员拒绝借出除颤仪,理由是不能更改病人,最后搭载着另一位病人离去了。

而同时,小区门口的警察也因为“工作地点和工作任务就在这里,不能走动”而拒绝了开警车送医。

真正等待着的救护车在一小时四十分钟后才到达,这就相当于眼睁睁看着生的希望从眼前消失。

老人明明时有可能得救的,作为家属,该有多绝望?

不能自己开车送医,警车不愿意送医,救护车姗姗来迟,先到达的救护车不愿将设备借出来,自己只能在无尽的绝望中看着自己的父亲慢慢地失去了呼吸。

正如大众所想,这是一条生命,鲜活的生命,没有那么危急的病患(有说法称是孕妇)与性命危在旦夕的哮喘病人,孰轻孰重?或许只要用了除颤仪,老人就能活下来。

因而家属乃至大众责怪救护人员的不懂变通,其实是合理的,在生命面前,规则让步也并无不可。

但是站在救护人员的角度:这是一条人命与另一条人命,无论怎么选择都是错的。

首先,按照官方通报所说,哮喘老人在自己家中,救护车上的医生没有办法判断情况如何,这位医生及这辆救护车当时的救护任务是车上的病患,救护车上的所有的设备都是为这个患者准备,出于先将救护车上的病患送到医院的考虑,不同意出借,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其次,老人家属说邻居已经同意让出救护车,但是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一种“口头协议”,如果,如果此时正在救护车上的病患在送往医院的路途中出现了意外,突发室颤或者病情加重,需要使用除颤仪,但是车上的除颤仪已经借出去了,此时的车上的医生又该怎么办?

如果预约救护车的病患出了事情,“口头协议”作不作数,谁能够保证?作为配备在救护车上的医生,这位医生是要负责任的。再者,如果老人用来除颤仪没有救活、救护车上的病患也处理意外,作为医生,是要负双重责任的。

最后,只救预约本救护车的病患,医生的做法其实是符合章程的,这位医生其实是选择了对当时的他来说弊端最小的作法。

批判医生的人认为视频当中医生的脸色冷漠,但其实更多的是无奈,或许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一旦出了事,无论是哮喘病人还是车上的病患,他都需要负责。

这件事情,到底是谁的错?是1小时40分钟才到的第二辆救护车、是不懂变动的另一住户预约的救护车上的医生、还是不愿送医的警察,亦或是,制度?

这件事,又给医生同行带来了哪些思考和教训?欢迎留言讨论。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了解医学那些事,敬请关注医护讯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医护讯,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