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武吉海:春风吹过——追忆20世纪80年代

发布时间:2022-03-31 16:33:38来源:湖南省摄影家协会

武吉海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

HPA/聊起20世纪80年代的往事,总是让人兴奋、来神。当年神州大地理想扬帆,国运起势,年轻一代以苦读、深思、奋进的姿态,投入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大业,书写了“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传奇,留下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七七级的正能量

七七级的大学生,是踏着改革春风迈进20世纪80年代的。我们从全省各地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240多位同学,紧张的学习生活已步入大三。

◎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七七级三班毕业合影,前排左五为辅导员龚正荣老师

◎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七七级三班四组同学合影(前排左起:龙文斌、王达、罗天明、武吉海;二排左起:杨晓萍、张蕾莉、张海莎、李评;三排左起:范小新、唐华、吕焕斌、韩少功)

◎范小新与罗天明在湖南师范学院4舍416寝室下象棋

师院4舍416寝室的9位同学,一向早起晚睡,苦攻专业的热情未减。韩少功同学入校前,已在《人民文学》发表小说《七月洪峰》。他在校读书、写作两不误,与寝室同学交谈,常有见微知著的敏锐。王达同学写得一手好字,背诵、钻研古典文学来得快。唐华同学的大哥是从湖南师院毕业的,他师承兄长,学习得法,舍得吃苦,寝室熄灯后还借走廊、洗漱间灯光看书。范小新同学担任师院学生会主席,平常社会活动不少,但他做听课笔记、学习英语特别认真,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名著,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吕焕斌同学兼修俄语,精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小说,一不留神就用俄语跟同学打招呼。李评同学经常躲在被窝里看书、写诗,激情来了有时彻夜难眠。罗天明、龙文斌同学埋头读书,唯一的放松是饭后杀几盘象棋。同学们如饥似渴地苦读,以弥补被“文革”耽误的宝贵时光。

◎1981年,湖南师院中文系七七级三班部分同学在湘江边合影。前排左起:武吉海、周协东、罗天明、张海莎、王彩华;后排左起:戴民声、龚忠明(三班党支部书记)、范小新、李长虹、滕章贵(三班班长)、罗归国、马智军

◎七七级毕业前夕,院系领导、老师与七七级、七八级学生干部合影(前排左三起:七七级学生辅导员龚正荣、师院党委副书记陈信、中文系主任马积高、教授樊篱、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张惟杰、七八级学生辅导员李佩玲;二排左一:李微微;左六:院学生会主席范小新;左八:中文系学生会主席杜纯梓;后排左八:系团总支副书记罗归国;三排左七:武吉海)

“文革”结束,师院中文系老师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学生。这批学生阅历丰富,除少数应届高中毕业生外,多数是10年沉淀、从基层工农兵学商各个岗位走出的年轻人。我们所在的七七级三班,班长滕章贵,组长李长虹、王宏,在部队已入党。班党支部书记龚忠明入学前做过大队秘书、党支部委员。罗归国是长沙一中政治教师、团委书记。范小新是西洞庭农场二分场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农场团委副书记。罗天明当过生产队长。32岁的李告生同学做过多年教师,已有两个小孩。年纪小的李评同学入校时16岁,稚气未脱。大家虽然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但自学、自治及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其中有一批会读书的种子。

◎中文系七七级三班毕业20年,范小新、韩少功、武吉海在母校欢聚

◎兑现“再过二十年,咱们来相会,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承诺,2002年,湖南师院中文系七七级三班同学回母校与老师合影(前排左起:武吉海、张海莎、王达、范小新、韩少功、吴郴临、李评;后排左起:杨晓萍、龙文斌、唐华、吕焕斌、罗天明、龚正荣老师)

湖南师院中文系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书育人传统。中文系主任马积高教授讲授汉赋深入浅出,倡导学生要在大学时代养成独立思考、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习惯。叶幼明老师讲读《诗经》声情并茂,生动传神,有厚积薄发的学养。教现代汉语语音的鲍厚星老师,仪表堂堂,执教严谨,板书堪称一绝。谢翠琼、金望恩老师分别教写作和文学概论,他俩是夫妇,待人特别谦和,善于挖掘学生自学潜力。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成克莉老师,辅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文革”中挨整的吴容甫、戴启煌等老师,恢复工作后全身心投入教学,从教的专注与深邃,堪为师表。系领导王大年和年级辅导员龚正荣老师,通过平时关心学生的生活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来自湘西桑植的同学戴民声,突发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住进长沙市第四医院,他俩多次看望问候,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亲自打长途电话向其父母通报病情,安慰他们。这些老师言传身教的,是敏思慎行、辩证理性的治学方法和细致友善的人性关怀。

◎七七级三班入校30年与老师合影(前排左十:成克莉老师;二排左起:屈文泽、吴启主、蒋静、张长清、王大年、贝远辰、周寅宾、鲍厚星老师、师大党委副书记卢岳华;三排左五:舒其惠老师;左六:师大党委书记张国骥;左七:龚正荣老师)

那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处,关系比较单纯、融洽,没有多少门派、功利的考虑。老师给学生灌输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追求。同学来往,能互相关照、包容。家住长沙的韩少功、吕焕斌、张蕾莉,都请过全组同学到家里吃饭。学生也帮老师搬家、打藕煤。碰到已婚的外地同学爱人来探亲,长沙的同学还忙着张罗,找住处。戴民声、周协东、王彩华等同学生病住院,大家争着守护。

◎王大年、李维琦等师大中文系老师在吉首开学术会议,欧阳淞、武吉海、罗天明看望老师(左起:钱宗武、罗天明、武吉海、吴启主、王大年、李维琦、彭丙成、欧阳淞、曾毓梅、罗昕如、黎千驹)

◎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到汨罗八景洞乡看望韩少功夫妇(左起:范小新、廖真、韩少功、梁预立、李微微、武吉海、吕焕斌、张智军)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接踵而来的文学反思,加深了同学们对民主、法制和人性、人道的认识,拓宽了大家观察社会的视野,也启发了青年学子的议政热情。围绕反思“文革”和评价毛泽东同志,同学们在寝室常常讨论、争论到深夜。经过讨论和反思,多数同学辨识、看清了方向,积极投入到为中华崛起而发奋学习的行列。

青年团的快节奏

1982年元月,苦读4年的七七级同学毕业了。我与罗天明、程安庸、张湘河等60多名同学,分配回湘西自治州,州人事局安排我到湘西州团委工作。

◎1984年,湘西州团干部到韶山学习(前排左起:徐克勤、宛庆丰、武吉海、向延振、刘绍建)

◎1983年,州委副书记郝瑞华接见湘西青年演讲团(前排左三:郝瑞华;后排右一:龚瑞珍;左一:武吉海)

团州委人手少,工作节奏快。当时团州委组织部的龚瑞珍、学少部的闵耀云刚做妈妈,因任务多经常加班加点,有时不得已带着吃奶的宝宝出差。但她们干起工作来跟男同志一样,依然风风火火。团州委副书记陈世良,分管办公室,自己动手起草大小材料,很少休假。包括正副书记在内9个干部,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实在忙不过来的,大家互相帮忙。我在办公室学写材料,上岗不久就遇到起草文明礼貌月的工作总结。我连写3稿都不合格,最后一稿在陈世良副书记的指点下,才勉强完成任务。协助领导接待陪同来州考察的团省委书记游碧竹时,我因缺乏经验,显得毛手毛脚。倒是游碧竹书记鼓励我多学团委工作业务,做事要沉着一些。

◎1984年,在大庸市张家界举办全州团委办公室干部和宣传报道培训班

那个阶段,农村改革刚刚起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适应包产到户新情况的考验。工商企业的共青团工作方式,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在大中专学校组织青年举行振兴中华演讲比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总结推广全州青年励志典型,加强农村、厂矿企业团组织建设,发展新团员,发动青年参加技术革新和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吉首地区青年舞会,抓好团干部培训,团州委围绕党的工作中心,一时忙个不停。桑植团县委书记廖秋月,紧扣张家界、天子山旅游开发,组织团员青年上天子山营造、培管青年林,受到团省委的表彰。

◎1984年11月,共青团湘西州委第八届委员会合影(前排左三:石玉;左四:李壮丽;左五:姚莉萍)

◎1984年,与团县市委书记观摩凤凰县团代会

筹建州民族青少年宫,是当时吉首青少年的心愿。经过几届团州委的努力,终于起步。团州委派员赴京向团中央汇报,争取了5万元建宫补助资金。随后,州委书记杨正午主持州委常委会决策拨款50万元,在吉首向阳街开建。我们请来州考察的全国人大廖汉生副委员长题写宫名,组织吉首市和州直团员青年参加义务劳动,青少年宫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

◎1984年,参加团省委工作会议

◎1985年元月,州委副书记郝瑞华(二排左九)、副州长吴光海(二排左十)接见出席全州青年植树造林总结表彰大会先进代表

在团州委工作是辛苦的。撰写材料,组织大活动,都要舍得下功夫。团州委书记石光清忠诚宽厚,下属有了成绩,他不忘鼓励推荐。他带班注重以身作则,看人总是多看长处。后来接任的书记,朴实肯干,工作起来心中有一团火。分管宣传、学少工作的副书记彭善富,是州农校团委书记提上来的,工作兢兢业业,不会挑三拣四。新任的副书记吴正有、龚瑞珍,待人真诚,善于团结同志,从不贪功诿过。团县市委书记中,有徐克勤、董道平、刘绍建、宛庆丰等勤奋好学、做事用心的好苗子。我从这些团干部的身上,学到不少催人奋进的品格。

聚焦改革开放

州民族青少年宫竣工前夕,州委办通知我随杨正午书记下乡调研。不久州委决定我到吉首市任市委副书记,作为市长提名人选,与市委书记杨顺初同志搭档。这次变动,给了我投身改革开放一线的机会。

◎1986年,广州市郊区区委书记吕刚、区长梁家樑一行应邀访问吉首市,商谈两市区开展经济技术协作(一排左起:魏殿荣、吕大光、吕刚、杨顺初、梁家樑、武吉海、尹副区长、吴玉龙)

◎武吉海陪吕刚书记(左二)考察张家界旅游开发

杨顺初当时35岁,我32岁,他比我老成稳重,带班胸怀宽广。在此之前,为应对市属工商企业经营困难,时任吉首市委书记余中佑、市长石绍清、市政协主席魏殿荣,积极开拓企业外引内联,与上海南市区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搞活了市制革厂、服装厂、糖果糕点厂等一批企业。顺初同志接任书记后,面临吉首氮肥厂亏损转产、河溪水电站淹没区移民和人民南路拆迁户频繁上访、市政设施和城市管理亟须改善、城市扩容启动及工商企业改革等系列问题。顺初同志带领一班人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分类分步研究解决这些难题。

◎1986年,吉首市魏家瑶(左一)、吴玉友(左二)、武吉海(左三)下乡检查椪柑生产

根据吉首工业薄弱的实际情况,州委选用州七〇化工厂厂长陈德根任吉首市委分管工业的副书记。陈德根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工系,他就任后下到重点企业调研,确定在氮肥厂办转产电解金属锰的企业改革、解困试点。他吃住在厂里,不厌其烦地做厂级领导和职工骨干的思想工作,亲自操作转产非标设备改造安装,很快生产出电解金属锰产品。

◎吉首市委书记杨顺初(二排左九)与市政协委员合影,市长武吉海(二排左十二)、市人大主任唐铁军(二排左十)、市政协主席何珍明(二排左十一)及副主席朱强生(三排左九)、杨昌顺(二排右二)、刘忠(二排左五)等同志参加

农村扶贫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市委在吉首乡、马颈坳镇、河溪镇等乡镇兴办开发椪柑、板栗等经济林果,发展畜牧养殖业和乡镇企业的示范点,较好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得到省州委的肯定。1988年遭遇夏秋连旱,市里开始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加大冬季农业开发,生产自救举措受到来州考察农村扶贫工作的国务委员陈俊生的认可。

◎上海南市区顾区长(左二)在吉首考察上海市益民制革厂与吉首市制革厂经济技术协作项目:黄牛皮加工车间

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七期市长研究班期间,我有幸结识了汤炳权、蔡正德等懂经济工作的市县长。汤炳权当时37岁,担任广东中山市市长。他在京培训一个多月,找谷牧副总理跑下中山市设立出口加工区的批文。汤市长告诉我,做地方领导主要任务是找发展项目,有了发展项目,才能增加就业和税收,老百姓才富得起来。蔡正德是上海金山县县长,金山县乡镇企业发达。北京培训结束后我们互相走访,他动员金山县的一家生产搪瓷的乡镇企业,帮助吉首五金厂新上了搪瓷生产线,填补了当时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生产搪瓷产品的空白。

◎1987年10月,参加全国第七期市长研究班与汤炳权、蔡正德等同学参观天安门城楼(前排左四:汤炳权;后排左四:蔡正德;前排左一:武吉海)

20世纪80年代选用干部的导向比较实际,看重干部的基本素养和工作实绩。湖南师院中文系七八级毕业生欧阳淞,担任吉首分管城市管理的副市长一年多,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上工作深入,办事干练,一举打开创卫局面。之后不到两年时间,他被省州委破格提拔为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做过吉首县社塘坡公社党委书记的魏家瑶,在社塘坡工作就兴办林场,连片种植冬季洋芋,调市直工作后他专注发展椪柑。老魏先后担任过市政府办、市农委、市民委主任,一直干到退休。官没有升上去(后来解决副调研员待遇),但他实现了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省委机构改革直接从科级和副处级当中,选拔出任副州长的“三师”(即农艺师肖征龙、经济师王德振、林业工程师李遨夫),以其勤勉、实干,赢得了干部群众对党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的认同。

◎万里、李鹏同志在北京接见全国第七期市长研究班全体学员

80年代,干部干事创业有一股朝气和闯劲,较少后顾之忧。吉首乡党委书记刘路平,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因性急办厂造成失误,杨顺初同志多次出面向上反映,争取组织减轻了对他的纪律处分。刘路平不忘组织关怀,努力工作,后来走上了县州领导岗位。

◎陪同上海市金山县蔡正德县长考察吉首矮寨中国公路奇观

再好的时代也有曲折。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改革深化,“下海”挣钱成为热潮,由此滋生了权力寻租现象,社会风气又现浮躁。一些把持不住的干部误入歧途,留下遗憾。

◎1988年,省委书记毛致用(前排左三)陪同乔石同志(前排左五)考察吉首乡林木山村椪柑开发(前排左二:林木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庆;前排左六:吉首市委书记杨顺初;右一:吉首市市长武吉海;后排左二:吉首乡党委书记刘路平;右一:吉首市委常委吴玉友)

◎石玉珍(前排右一)、杨国湘(前排左一)、杨顺初(后排右一)、武吉海(后排左二)等同志陪同到吉首市考察的胡绩伟(前排左四)夫妇

开始做吉首市市长那几年,我不大懂行政套路,工作性急冒失,有时固执己见,顶撞了一些领导。幸亏顺初等年长同志开导、呵护,帮我化解了不少困惑。我冒犯的领导也没有见怪于我,他们以宽广胸襟从不同角度提醒、帮助,使我逐步成熟起来。

老一辈点燃的熊熊薪火

20世纪80年代的干部比较实在。那时,杨正午、吴运昌、石玉珍等州里主要领导下乡,事先不用踩点和预先安排。随员很少,有时不带记者。下去住在乡镇,与乡镇干部一起开餐。白天看项目,晚上座谈。有时间接近干部群众,能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困难。

◎与吉首市政协主席吴玉友(后排左四)、秘书长方生华(后排左五)等同志考察社塘坡乡村级小学

老红军石邦智,是延安时期南泥湾开荒模范,1952年起担任湘西苗族自治区主席,在州主政25年。他一向反对干部说一套,做一套,认为耍滑头的干部靠不住。他任省人大副主任时,来吉首市参加苗族“四月八”活动。他对我说,现在条件好了,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传家宝。

◎1988年4月,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州民族中学校长梁秋松(左一)、吉首市市长武吉海(左二)、龙山县县长向厚兴(左五)与兄弟省市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

南下干部郝瑞华,是“文革”前的州委副书记。他分管党群工作,公道正派,不喜欢干部逢迎、讨好。他一直关心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成长,乐于扶持年轻干部。

◎1988年,省领导接见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代表:熊清泉(左八)、佟英(左六)、卓康宁(左十)、齐寿良(左十二)、石邦智(左五)、吴运昌(左十一)、邓有志(左二)等

州人大主任向和友,一生痴迷造林护林,为制止乱砍滥伐,改善、恢复湘西生态作出了无悔贡献。他是较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行者。

吉首市政协主席魏殿荣,在市县从事多年经贸工作。他协助市委抓经济技术协作,重在企业实效,不看重数据统计。他认为,有水分的数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老红军石邦智(中)、武吉海(左一)、唐铁军(左三)参加吉首德夯篝火晚会

在一批老同志身上不经意显现的,是深入骨髓的民本情怀和忠诚踏实的执政风范。

这批老同志点燃的熊熊薪火,照亮了跟进者的远行路程。

迟来的感悟

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打破了“文革”的沉闷和诸多神话,给社会变革注入了活力。继之而来的干部“四化”,赋予了年轻一代向上流动的机遇。从调动地方、企业、基层和老百姓的积极性入手,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各行各业人士发挥潜能、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允许探索犯错,宽容失误失败的社会氛围,起到了为改革创新者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些因素的交汇,造就了80年代的宽松和辉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考察湘西州(前排左起:向熙勤、石元机、石邦智、廖汉生、吴运昌、郝瑞华、吴沅生;后排左起:金述富、向邦礼、武吉海、彭诗来、莫伟才)

那个年代的矫枉过正,也容易使人产生迷惘和彷徨。有幸天佑中华,邓小平同志以其卓越的政治远见,恢复发展了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正确评价、捍卫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保住了行稳致远的精神命脉。后来又选择发展市场经济,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锦绣前程。经历了艰难曲折再回过头看,当时力挽狂澜拨正国家发展航向,显得多么及时,多么重要。

◎上海南市区区委书记李伦新(前排左四)、宣传部长姜樑(后排右一)等同志来湘西州考察,石玉珍(前排左二)、武吉海(前排左一)等同志陪同

经过波折和反思,深知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要用心用力维护国家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

◎石光清(左一)、武吉海到永顺特贫村调查

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下,80年代激流勇进的一批青年,后来陆续分化。有的一路顺风,在投身改革开放大业中释放了自己的激情和才华;有的淡出体制,选择了经商办实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路子;有的钟情专业,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少数尖子成长为行业翘楚;也有个别才华横溢,前途原本看好的青年,因着急踏空或欲望膨胀触犯底线,成为世人警示。这一幕幕鲜活、跌宕的情景昭示后来者:在走向市场经济、谋求民富国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应该始终不忘初心,保持必要的敬畏和健康的理想追求。

来源|湖南省摄影家协会

图文|武吉海

编辑|胡桐

审核|勤快的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