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品工业:更要跑赢在创新里
发布时间:2022-03-31 19:33:20来源:经济观察报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人民币44.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但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过了单纯以规模来衡量影响力的阶段,更有层出不穷的变化带来的生机勃勃。
中国正在重置市场经济底层逻辑。一片中式瓦片雪糕,使得钟薛高构建起中式冰品的屋瓴;茶与奶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迅速崛起的新茶饮赛道,喜茶的一位全球知名的供应商企业甚至称,这种创新深深刺激到了其他国家市场,引来跟随;瑞幸咖啡的“厚乳拿铁”、“生椰拿铁”、“丝绒拿铁”连续三击重弹,成功夯实“国民咖啡”头衔,引领了咖啡“中国化”的趋势。
“苦咖啡”、“新茶饮”如何收割中国年轻人的胃,推出适合中国人的基因味蕾,最终依靠的还是创新。
这是中内外企业研究中国消费者、迎合消费需求的必经之路。
中国消费市场日新“夜”异的变化,为企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机会。这一届消费者更爱健康、更注重品质、更专注于产品,更自信于中国造。此时,摆在企业面前的是对市场的敏锐、对消费者的了解以及把这些发现落地生根的技术突破。
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下一个消费流行会是谁?
需求与供给的落差
乳制品,是国民消费中一项重要的分支。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开展了“三杯奶运动”,实现了补钙和体质改善;上世纪70年代,日本推广了“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来提高国民身高和体质改善。
中国的乳品工业化进程只有四十余年。但到了2020年,根据某KA渠道后台数据显示,有>50%的食品饮料中含有乳。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也在逐年提高,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贸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94.73万吨,同比增加18.5%,进口额138.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中国乳制品进口数据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对于乳制品的需求依然强劲。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乳制品市场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第三方机构欧睿预测,至2024年乳制品市场零售额或将突破5500亿元;另一方面,乳制品进口数据也在侧面反应,国内乳制品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消费者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从进口的主要品类来,除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和酸奶两大产品大幅下降外,其余品类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炼乳、稀奶油、奶酪类、大包粉增长幅度超过30%,乳清类和奶油类产品超过20%。
这也暴露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短板,即从加工制造的角度来说,仍然存在整体大而不强、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尤其是深加工的稀奶油、乳清粉、乳蛋白、原制奶酪基本依赖进口。
也就是,中国乳品市场的现状是:牛奶、酸奶,中国基本可以自产自足;但涉及到稀奶油、奶酪(原制)、高端乳蛋白等产品,则几乎依赖进口。
重要口粮,绝对不能被卡脖子。2020年中国乳制品工业成立了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在成立仪式上,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带动国内广大乳制品企业加大对深加工的投入力度,全面掌握提纯等乳制品深加工的核心关键技术,逐步解决奶酪、稀奶油、黄油等乳制品深加工产品以及浓缩牛奶蛋白粉(浓缩乳蛋白粉)、乳清粉等关键功能基料的国产化问题,从而真正打通乳制品行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也强调,要支持乳制品加工做优做强。
在做优做强的政策驱动之下,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打造被摆在首要位置,企业面临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赛跑。
填补差距,“高精尖”是突破口
差距,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体现在乳品产业链的发展水平上。
相比全球乳制品主要产区(欧盟、美国、大洋洲等),中国乳业的产业链竞争力相对落后,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前者已历经百年,中国乳制品产业起步较晚,只有几十年的历程。
在硬件上,落差体现在饲草种植、养殖技术和规模、乳品加工技术、规模化成本经济落后等多个方面。软件上,则更多体现在管理理念,上游饲料成本、奶价高,奶荒、奶剩交替发生等的上下游联结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因素,叠加在终端消费市场的结果是,以常温奶的售价为例,国内零售价价大概为12元/L,而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液态奶零售价徘徊在6-7元/L。
但是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它的活力和变化正在产生前所未有的全球影响力。中国乳业的发展,在产业竞争力弱的基本面下,如何突围呢?
放眼全球,日本乳业发展之路值得研究。
日本的乳品工业历史,从1955年以后才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国内的生活趋向于欧美化,对牛奶、咖啡的需求量大增。日本国内需求的激增,与牛奶产量不足的供需关系,使日本乳制品进口量逐年攀升,尤以奶油、干酪、工业用奶粉为代表。之后日本逐渐发展出本地生乳主加工为低温鲜奶、功能性酸奶、饮料,调制奶粉等,其他品类以进口弥补为主;其中,各种风味乳类饮料,是日本乳制品一大特色。
但上世纪80年代后,日本的乳品行业遇到了饮料行业的替代竞争(碳酸饮料、果蔬汁、咖啡茶饮、豆乳、水等)。增量空间受到了抑制。面对国内存量空间见顶,日本乳企逐渐衍生出两条道路:出海,和产品创新与升级。
养乐多的除了日本之外的市场扩张始于上世纪60年代,突破在上世纪80年代,目前该产品除日本以外市场已占据其80%以上的份额。
而雪印惠,基于日本消费者对冷食的偏爱,在低温功能性酸奶上不断创新,最终衍生出功能性乳酸菌酸奶的强势品类,拉动业务增长。
行业发展阶段的衡量指标之一,是市场集中度。无论是终端消费,还是原料端的需求,日本的乳品行业如今已经形成雪印惠、森永、养乐多和明治的行业巨头地位奠定,地方乳企在区域低温、细分领域演化的局面。
市场集中度提升是历史的必然。而其中谁才能成为“必然”?可以看到创新、思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对传统行业的重要性。
那中国的乳品行业,在新的需求端与供给端环境下,面对新消费行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怎么走出破局之路呢?
位于“黄金奶源带”宁夏,一家叫“塞尚乳业”的企业进入了破局赛跑的行列。
宁夏内接中原,西达西域,当地全年光照达到3000个小时,仅次于拉萨,是天生的奶牛福地。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之外,塞尚还是率先制造冷滤提纯乳蛋白、常温搅打稀奶油的民族乳企,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厚乳”依然与塞尚有着直接关系。
塞尚相关人士介绍,自成立起,塞尚的着眼点便是“奶”的底层逻辑。
奶的底层逻辑,指的到底是什么?
1863年左右,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使得牛奶大规模摆脱“自然物”属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工业化的牛奶、酸奶、炼乳、乳粉、奶酪、奶油等细分品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牛奶的基本品类也就此形成。
但是除了杀菌、发酵、浓缩、干燥成粉或者凝乳成酪,提取为酥的工艺之外,牛奶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到底怎么理解乳制品的微观世界?有没有底层重构的可能?
遵循着这样的逻辑,从上个世纪起,塞尚乳业便开始钻研奶制品深加工的“高精尖”技术,在重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模式之下,寻找工业路径上的突破。起点便是从国际航天技术中提炼的乳制品深加工的核心“卫星技术”——全套低温膜分离技术。
这套技术被解读为全新的工业路径,它不同于传统的乳品加工工艺类型,在不需要借助加工助剂、物理化学反应,或热蒸发等外力因素就能实现牛奶的风味改变、营养密度的提升,产品体相的改变。技术的本质就是对牛奶进行分子级别的相分离和相重组,重构底层,重新定义“乳蛋白与乳脂肪”的深加工技术。
2012年,塞尚乳业的MPC乳蛋白应运而生。据了解,普通的全脂粉蛋白质的含量通常为25%,但是塞尚乳业通过冷滤提纯,将乳蛋白的含量提高到了75%,打破了这一高端乳基蛋白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稀奶油对于乳制品加工技术的先进性有绝对的要求。2015年时,国内能够生产稀奶油的厂家仅有外资背景企业,因此稀奶油也一直以来是中国乳制品进口品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塞尚常温搅打稀奶油的面市打破了原有的行业格局,由于其工艺水平要求高,塞尚在常温搅打稀奶油的突破也被看作是登顶乳品加工技术的“珠穆朗玛峰”。
对于塞尚乳业的发展,行业专家分析,国内乳企突破技术上的“高精尖”,则升级为与国外乳品巨头做直面竞争。技术突破,不等于发展突破,竞争力突破,中国乳企仍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恰似当下的百年变局,硬件实力之上,自主创新显得愈发重要。
从突破到引领的蝶变
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塞尚的创新,就根植在中国日益繁兴的新消费市场中。
国潮、“新中式”的自信,在饮食市场中日益明显。奶茶经济,咖啡市场,以高速的增长曲线,带动了新一代人群的狂欢。2019年开始,基于底层逻辑的牛奶“定向重构和靶向调整”的技术禀赋,塞尚开始陆续推出低温和常温版厚乳,助推了与咖啡、新茶饮的升级时代。
厚乳,可以被理解为另一种体像的“牛奶”,是全球创新的新品类。第三方的数据显示,塞尚厚乳,经历首创推出,市场爆炸酝酿之后,在2021年切掉了饮品市场10%的牛奶基本盘。在一次国际原料PK的消费者测试中,塞尚厚乳也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乳企以厚乳品类引领新增量后,雀巢、爱氏晨曦等全球乳制品巨头也纷纷跟进,推出了厚乳概念产品。在自主创新上,中国乳企终于从突破走到了引领。
塞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多的是“差异化路径”。
这不仅体现在塞尚以膜分离技术为底的高精尖技术路线的选择,还在于重塑牛奶底层逻辑的思维创新。这也正好表征了中国的乳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高端乳制品的国产化,另一方面也要开发新物种,为全球乳制品创新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据了解,目前塞尚已形成了稀奶油、乳蛋白、厚乳、奶酪、酸奶5大类产品矩阵,新一代“清乳”也在引领潮流,塞尚的产品结构,实现了从1.0到2.0新物种的转变。
中国消费市场为技术和产品的进步迭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土壤。通过独辟创新路径,做适应中国市场的创新乳制品,是塞尚实现引领的综合新路径。同时进行的还有中国乳制品企业从“模仿”到“被模仿”的转身,国际话语权也在逐渐增强。
创新、突破、引领,要服务于行业变化,服务于中国消费者日新“夜”异的新需求,服务于全人类的健康和文明。这是塞尚最后的总结。
(周雅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