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基层说】“事事有回应,问题没解决”?警惕“马上就办”沦为空转

发布时间:2022-03-29 15:24:03来源:学习小组

前段时间,笔者通过某部门“马上就办”机制反映问题,工作人员反应快、态度好,第一时间回复:“已经登记”“马上就办”。本以为万事大吉,没想到,最后只收到一份敷衍应付的材料说明,问题根本没得到解决。

整个办理过程中,相关部门有没有了解具体情况?谁来办、怎么办、进展如何?始终是个“谜”。看着平台上显示着“已办结”,笔者只好准备再次反映问题,却被告知要重走一遍填报流程,浪费许多时间精力不说,也不知道事情最终能不能办成。

后来发现,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有媒体报道,个别地方“马上就办”机制沦为空转:面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职能部门立即解释原因,声称重视解决,却迟迟不见行动;针对群众反映的现象,官方回复始终是“标准答案”——“正在了解并推进中”,落实却没下文;更有甚者,把“马上就办”变成“假办”“不办”。对这种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有网友调侃说:“你投诉你的,我回应我的,办成了算你厉害。”

图源:网络

原本“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马上就办”机制,为啥在个别地方变了味?

“回应的人可能并不懂业务,能办的人未必有时间去办,但上面又要求‘办结率’,只能用回应代替落实,用提供材料代替解决问题。”一位基层干部向笔者透露,有的地方表面上建立起“马上就办”渠道,但目的只是为了提升形象、应对考核,相应的“接诉即办”机制并没有运转起来。

时间长了,一些干部陷入重复无为、敷衍应付的怪圈,把时间浪费在“虚把式”“花架子”上,整日忙忙碌碌,成效寥寥无几。结果,一边是自我标榜勤奋踏实的干部,一边是不买账不满意的群众,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办结率’‘点赞量’‘提交材料数’……这些都有明确指标。”基层干部也有苦难言,“人就那么几个,经费就那么多,权力就那么大,实在是忙于应付”。

图源:网络

这些年,随着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借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本是一件好事。但各地在推进过程中,类似的形式主义问题也换了“马甲”悄然出现。由于采用“化整为零”、隐身网络等方式,这种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看似没带来多大痛感,但加重基层负担的本质是一样的。

比如,有的地方为提高工作APP的点击率和官方账号的活跃度,给基层下指标、搞摊派,每周排名通报,甚至冒出购买“水军”等现象。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在最具安全感乡镇评选投票中,本来1个手机号可投1票,某乡镇户籍人口仅2万多人,结果竟投出4万多票。网友评论说:“票数上去了,就能证明一个地方真的非常安全吗?”

又如,有的干部将信息化、大数据的简单运用视为工作创新,未经充分论证就一股脑儿开发建设信息平台,搞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一片火热”之后往往“凉凉收场”。而且,各部门各层级你搞一个平台、我搞一个平台,互不连通,实际作用没起到多少,填表、打卡、反复报材料等事务却增加不少。

破解此类问题,还是要强调一个“实”字。开会、发文、建数字平台等都是为了部署和推动,最终还得落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上。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坚决杜绝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不管形式主义怎样改头换面,作风建设一刻不能松懈,也希望基层干部能从“忙回应”真正转向“抓落实”上来。

文/致丘

编辑/钟祺、静玄

《延安归来》读书打卡活动正在进行中!今天的阅读篇目是《延安五日记》(20—40页)。快点击下方小程序入口,开始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