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事关三亿“新市民”→

发布时间:2022-03-28 18:44:30来源:金融时报

随着“新市民”的全新定义和顶层设计,围绕三亿“新市民”安居乐业、就业创业、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金融服务供给话题备受关注。作为金融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机构,该如何提升“新市民”的保障服务水平,增强这一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如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等热点话题和工作安排表示,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促进创业、满足安居需求、助力培训教育、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等方面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国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新市民”的保险保障而言,可涵盖人身、财产、责任和信用四大类风险保障需求。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专门针对“新市民”的保险产品,产品和服务普遍缺乏针对性,未来行业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政策助力:“新市民”金融服务持续升级

所谓“新市民”,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3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目前在各省市县区,新市民约有3亿人,且分布不均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新市民”金融服务蓝图已经逐渐展开,部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在创业就业、住房租赁、子女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多个维度细化相关金融服务,特别是有多家保险公司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相继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在前不久广东银保监局专门组织召开的新市民金融服务情况调研座谈会上,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表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主动担当作为,在金融服务均等性、金融服务精准性、金融服务系统性等方面不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继续围绕住房保障、就业创业、健康养老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基础金融服务,加快补齐短板,完善应用场景,提高风险应对能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进一步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

在上海,当地保险机构持续关注“新市民”群体,针对中青年家庭成员随迁、子女教育等提供友好性和便捷性的保险服务。以上海人寿为例,依托金融科技,持续优化回访、保全、理赔等线上业务,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为解决好“新市民”子女健康保障问题,推出针对上海少儿群体的终身重疾产品,同时兼顾儿童成长特征及全生命周期面临的风险,具有疾病覆盖广、少儿保障高、责任灵活选、价格亲民等优点,全面满足“新市民”家庭对就医、健康保障的需求。

多维创新:既要“添砖加瓦”更要“雪中送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列为工作任务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随着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我国灵活就业人群已经达到了2亿人,许多年轻人也选择加入到零工经济,这就需要弥补“新市民”的保险需求做好保障服务。

2021年,老张用攒了好几年的积蓄在一线城市的城中村开了一家菜馆,租金、装修、招人投入了10多万元,开业一个多月以来生意十分红火,眼看着不久就能回本,但不可预料的是,一次意外让后厨帮工小李在工作时不小心被烫伤,所涉及的医药费和住院费等让老张犯起了难。当平安产险理赔员得知情况后,立即主动与老张联系,并且告诉他之前投保的“店家宝”涵盖了团体意外责任保障后,老张在使用了平安企业宝APP报案后的第二天收到了赔款。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自监管部门提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要求以来,公司结合相关群体不断供优保险供给需求,在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方面,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障水平,“店家宝”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据介绍,针对小微企业主推出“快、易、免”理赔升级服务,全面帮助小微企业快速理赔、便捷理赔,最快1天即可到账实时可查,同时考虑到“新市民”碎片化时间需求,平安产险不断提升线上化服务水平,打造“平安保险好生活”一站式保险生活服务平台,以“服务+保险”为核心,努力提高新市民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各家公司正在积极探索“新市民”相关群体的保险产品。如众安保险宣布推出专门针对“新市民”的创新产品“灵活工作保”,可支持用户按天投保,最高保障额度为50万元。该产品对被保人不幸意外伤残或身故给予赔偿,以及对意外造成的门诊住院等医疗费用予以报销,产品既可由雇主购买,也可由员工自己投保。

众安保险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灵活工作保”是填补零工人群就业保障缺口的一个探索,未来公司将围绕灵活就业人群的细分需求持续打磨和优化产品,以有温度的保险服务支持就业创业,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贴近需求:开拓新市民“保险赛道”

为“新市民”做好金融服务,对于保险业而言,如何开发适合具有新市民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助力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是一个新的课题。

在王国军看来,从目前“新市民”保险供给情况看,其难点在于除了完成试点并在全国推广的专属养老保险外,其他产品还没有专门针对新市民的保险产品,产品和服务普遍缺乏针对性。“解决办法可以模仿监管部门推动专属养老保险落地的模式推动其他的人身、财产、责任和信用保险的开展,目前已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王国军说。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新市民群体构成复杂,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他们最急需的一般是医疗保障。但对于农民工群体,由于他们难以在城市中找到较好的工作,因此应该重点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产品;而对于那些长期在城市务工的人群来说,由于职业总体上不稳定,但是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有较强的需求。

“无论保险产品如何设计创新,但首先是要贴近新市民的需求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政策,尽可能做到支持措施的细化落地,明晰服务范围;其次,保险产品应该提供较多的保单转移条款和选择条款,以体现保险产品的灵活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为新市民群体职业和经济状况不稳定,未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大,因此保单应尽可能保持灵活性以有利于双方共赢。”平安人寿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肖扬

编辑:韩胜杰杨致远

校对:杨致远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