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我也曾想靠踢球上清北 · 下篇 | 人间 · Z世代

发布时间:2022-03-28 07:46:53来源:人间theLivings

新政策实施后,最多只有1000多人可以通过足球特长生考试升学,同时还要达到各省高考分数线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有1万9千多名足球考生,将会在这条路上成为陪跑者。

配图|《奇迹的夏天》剧照

Z世代玩家手册丨连载

点击阅读上篇

耐克杯赛事结束了,但我们球队征程还没有到达终点。休息了一周后,我们又开始了青超联赛东奔西跑的主客场作战。最后一场比赛在开学前一天收官,我们在学校的操场上击败了青岛队,最终获得第三名。

来不及休息,我们就迎来了开学,升入初三,中考就近在眼前了。我赶上了中考改革的第一年,物化史地政生,6选3。中考对我来说压力并不算特别大,因为整个初中我的成绩一直都在中等偏上,在班里也可以排到前10。更让我心里有底的是,作为足球特长生,升入八一高中部会有一定的降分政策,以前的录取分数线会比普通学生降80分。

2018年3月,中考“百日誓师”之际,教练集合了球队开了动员会。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初三队员,今年高中部对我们的录取政策是只比正常录取线下降50分。这个消息对很多队员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体育特长生因人而异,有的人学习训练兼优,学习成绩甚至比实验班的学生更好,也有些不爱学习。八一高中部的录取分数线在北京市里算比较高的了,即使是下降50分,也不算很低。

好在初三上学期里我没有松懈,一直在补文化课。我很清楚,踢球已经让我比其他同学少了很多学习的时间,因此我必须要争分夺秒地学习才能弥补差距。教室中午关灯午休,我就到楼道亮的地方刷题,课间飞奔到老师办公室答疑,总之,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作为足球特长生,我也得保持着每天放学后训练,毕竟,升入高中,还要继续踢球。

八一学校的初三校区独立在主校区的2公里以外,我每天放学后都要刷辆小黄车,骑去主校区,在校门口买块面包填下肚子再去训练。我们还有耐克杯的比赛任务,训练强度没有降低,周一周二主要是传球射门和比赛套路的基本训练,面对更高水平的比赛,我们需要把每项训练精益求精;周三的训练以“拉体能”为主,一般是45米的折返跑,两个来回为一组,跑20组,目的是为了储备充裕的体能并提高腿部力量;周四的训练量比较小,主要是分队比赛;周五则练习定位球的进攻与防守。

4月,“一模”成绩出来了,按照以往录取的分数线,减掉50分,我的分数离“过线”还差10分左右。那一刻,我真正产生了危机感,远比3年前面对“小升初”的紧迫感更强。我没有选择,也别无退路,必须更刻苦更拼命地学习。

不过,在这之前,我还是询问了几个老师:“老师,从‘一模’到‘二模’和中考,我还有可能再提分吗?”

老师拿着我的试卷分析之后,回答是一致的:“当然,不光有,还有很大的空间。”

老师们的话给了我信心和希望,整理错题,刷题,答疑,训练,我的努力终于在“二模”后有了质的飞跃,成绩已经超过了“降50分”后的标准。我告诉自己不能松懈,满心期待着中考的到来。

“二模”出成绩一周后,我偶然间听到教练告诉队里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队友,说降分政策还是80分,让他赶紧去补课,成绩够了就可以上高中。我这才明白,他之前说“只降50分”是为了激励我们。那天教练发现了站在门口的我,希望我可以对其他队友守口如瓶,不要让大家失去备考的动力。我答应保密,但知道真相,我却感觉自己的心里再也紧不起来了——降80分的话,我的成绩已经比这条及格线高出了快60分,我还担心什么?

6月,我开始变得浮躁。尽管我自己很清楚,过早浮躁一定会出问题,但我依然无法让自己静下来——因为中考两天前,俄罗斯世界杯开幕了,这一次很多比赛不需要熬夜看了。因为中考的缘故,我并没有完整地看完巴西队的每场比赛。我不敢想象“万一考砸”的后果,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考试。

查成绩那天,网站一开我就进去了。我的分数刚刚卡在预估录取分数线降50分的位置,虽然不算完美,但是我能直升高中部了。那时我没仔细反思,只能感谢自己前期努力的积累。

升入高中后,足球彻底成为了我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它不再仅是我的爱好,更是我升学的辅助,是一项事业,我必须更努力地踢球。

我初中时的球队一共有18个队员,其中5个队友因为是外地户口上不了高中,不得不离开。他们都通过学校俱乐部的推荐,以特长生的身份进了河北省的高中,还有3个队友早在初三前就选择了退出球队,有的准备出国留学,有的开始奋发学习,最终跟我一样进了八一高中的,只有10个人。

7月的暑假,又传来喜讯,那一年高中毕业的高三球队中,有2个师哥分别考入了清华和北大,他们都是通过了高校的足球测试后,在高考中达到了高校要求的成绩录取线。一时间,他俩的事迹火遍全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能够通过足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北大,绝对是中国每一个踢足球孩子做梦都希望的事。

这事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高中开学第一天,我在开学典礼上听完其中一个师哥的讲话之后,就在心里暗自定下了自己高中的终极目标:清华北大。我要为之付出一切努力。

有个远大而且明确的目标总是好的,但想要达到目标,难度可想而知,清华北大的足球特长生录取,不仅需要很高的文化课成绩,还需要过硬的球技。

早在开学前,有着丰富的高中班主任经验的邻居阿姨就告诉过我:“要想高三得到‘升华’,高一高二一定要打好基础。”为了我宏伟的求学计划,我每天打满十二分的精神上课,下午认真训练,晚上踏实地完成所有作业,没有一天在12点之前睡觉。

从高一第一周开始,物化生史地政,6科课每天都至少有4科会布置作业,作业量大不说,其中有一半的学科我初中没有选考,初三那一年基本都没学过,写起来真的很困难。查笔记,搜题,甚至就算瞎蒙着写,也需要不少时间。

开学一个多月后,我和班里的一个女同学聊天,她跟我说:“班里不少人都议论,从没见过你这么认真的学生,从没在一节课上睡过觉,听讲的时候也太认真了。”我当时也直接袒露心声:“我本来基础就不稳固,再加上每天要抽出2个多小时训练,不听讲晚上真就是写天书。”

但他们不知道,那段时间我整个人已经困倦到神魂颠倒了,每天挂着“三眼皮”上学,下午上课恨不得把眼睑用火柴棍儿撑起来,甚至足球训练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高中足球队的训练更累了。传球训练的距离变长了,这不仅意味着需要使出更大的力量,跑动的距离自然也变长了。身体进一步发育之后,比赛中的身体对抗变得更加频繁,对体力的消耗大幅增加。球队每周都会去学校的健身房训练,每次的力量练习几乎耗光我所有的力气,腰酸腿疼、胳膊无力的状态会持续好几天才会消退,没有充足的精力,这些训练根本扛不下来。为了保证训练时体力充沛,我强迫自己每天晚上12点必须上床睡觉,11点半必须“收摊”——作业就算写不完,也要收。

我们直升高中的10个人中,像我这样坚持兼顾学习、训练的,只有4个,剩下的人几乎都选择了放弃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不过,上课认真归认真,有些学科我是真的学不明白,比如数学和物理,前几节课我还勉强跟得上,可讲着讲着,就忽然感觉变成听天书了。找老师答疑时,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做题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居然都是人家普通学生在做题时潜意识里就知道的东西。

同样是上课,为什么他们会我不会?

这个问题后来我和班里的好朋友聊完才搞懂。八一的高中录取分数线本来就不低,来这里的学生底子都相当好。朋友说,我们班80%的人都在外面上数学或者物理的补课班,学校里教的东西,人家在补课班里几天就差不多学会了,来学校上课,只能算是“再巩固一遍”。更何况,每天他们比我多学2个小时,还有很多人刷题,题刷多了自然“神”。

可即便知道了差距,我也依旧认真听,积极问,努力学,跟同学们的差距很难缩小了,但是至少可以让自己不彻底被落下吧。

文化课方面我尽最大努力让自己不掉队,在足球方面,我也得全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球队夺取荣誉,也为自己争取拿到运动员证书。

可惜,因为户口问题,初中队的很多主力球员流失后,高中队的实力实际上是下降的。在北京市的比赛,即使拿到冠军也没法获得一级运动员证书,我唯一能够获得“一级证”的途径,只剩下中学生足球锦标赛(高中组)的全国赛了。

10月开始的全国赛上高手云集,这些球队的队员基本都是在校学生。24支球队,分为6个小组,在所有队伍到达比赛地完成注册之后,当晚每队会派人前往参与抽签分组仪式。一般选定城市之后,会有3、4块比赛场地,比赛日每块场地有3到4场比赛任务,每两个比赛日后会有一天的休息日。开幕式后,揭幕战立即打响,最后的决赛最后一个场次的闭幕式场地举办,届时,除去参加决赛的两支球队,各队教练和队员出席观看比赛后好参加闭幕式。

比赛进入八强,球队才可以获得3张一级运动员证书,名次越靠前,“一级证”的数量就越多,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好大学,将来都需要“一级证”作为报考的门槛,所以,每场比赛对我们来说都是寸土必争的恶战。

我爸和队里一些队友的家长经常会跟随我们去比赛地点,更多是为了和教练吃饭,希望孩子在以后升学的时候,教练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来帮忙推荐。我爸还会花更多时间留在酒店,和我们在一起,给生病的队员找药、帮赛前带错球衣的队员改号码(剪下训练服上同样字体的数字熨烫贴在比赛服上)等等。他会跟教练一起参加抽签分组仪式,每次都兜里装着、手里盘着类似毛主席像章这样“保佑好运”的吉祥物件。

但这样的方法也并不能每次都灵。

2018年深秋,我们在全国赛获得了第七名,拿到了3张“一级证”。球队三个年级的队员们都没有证书,但高三的师哥们即将面临高考,“一级证”要先紧着他们发。我们直升高一的10个人水平都还不错,哥几个一致认为,以后两年再打比赛,一定还有机会再拿到“一级证”。

可高三年级的师哥们即将高考,后续不再参加比赛,我们队的实力又下降了一截。

转年2月,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几人措手不及,也因此吃了大亏。

还是全国赛的小组赛,依旧是24支球队,6个组。第一场比赛里我们发挥了全部实力,以4:1大胜对手,暂时排名小组第一。赛后队里气氛高涨,所有人都摩拳擦掌,都希望到场上去碰一碰下一个实力更强的对手。第二场比赛前的一天晚上我们七八个主力球员聚集在队长房间,还商讨了明天比赛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都坚信,只要拼尽全力,是可以获得胜利的。

第二天一早,教练宣布首发名单时,换了几名替补球员上场,又将一直使用的4321阵型换成了541阵型——这种五后卫阵型通常用来龟缩防守,放弃进攻。他解释说,我们的实力比对手弱,需要加强防守,即使拿到平局的一分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把几名主力球员放在替补席上,下半场再上去“突袭”对手。

临场改变阵对于我们影响很大,很多练习时的配合和战术无法施展,防守站位也出现了漏洞,很快我们的球门就被洞穿,失去了争夺小组第一的机会。

小组赛的赛制是:小组前两名直接晋级,6个小组中有4支积分最高的小组第三明也可以晋级。小组赛常规比赛时间一旦平局,将会直接进入点球大战,在点球大战中获胜的球队得2分,失利的得1分。

最后一场小组赛,本应该是我们拼死也要拿下的一场球,却成为了我人生至暗的一场比赛。更坏的消息在第二天也随之到来,排名小组第一的球队以大比分输给了原本排在小组垫底的球队,这样一来,我们成了小组垫底,直接被淘汰了。

在2019年冬天的全国赛上,我们再一次陷入了这样的局面,别说八强,连小组赛出线都变得很吃力。

转眼间我已经上了高二,眼看获得“一级证”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妈问我还是否要继续踢球,说如果我厌倦了,完全可以放弃足球转而踏实学习。她甚至一度说了很多非常消极的话,让我压抑了许久的怒火大爆发了一次。

可是,就算这样,将来靠足球能上的大学,也绝对比我靠文化课考试成绩能去的学校要好,现在放弃的话,损失是巨大的。

我不会放弃,我坚信,才高二,我们还有机会。

2020年1月底,球队本来原计划会开展冬训,全力备战年后的全国赛。经历了之前的一切,我们决定抓住一切机会争取一级运动员证书。

然而一切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新冠疫情扩散到全国多地,别说比赛,就连学校的训练也被取消了。

从寒假直到6月,我都很少出门。逝去的是时间,丢失的也是我充沛的体能和肌肉力量,错失的是入选全国夏令营比赛和获得“一级证”的最好机会。

6月,高考也被推迟。在高三师哥们多得的1个月备考时间里,我们也在逐步调整进入高三的节奏。7月,学校召开了线上动员大会,俱乐部恢复训练的通知也接踵而至。为了应对高考大关和年底各大学的足球特长生测试,我必须马上恢复训练。

按往年师哥们的升学经验,12月份要先参加各大高校的足球特长生测试,入选高校的接收名单后,转年来直到高考前的6个月,要全身心备战文化课。一般情况下,这半年的时间,足够体育生们把接近二本线的成绩拔高到一个能上一本的分数。

高校足球测试的重点在于实战比赛项目,负责考察的教练们通过实战会清晰地看到每个球员的真实水平。但测试的评分和录取决定权,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招生办和校队教练。很多高中球队的教练也都和高校的教练认识,每年都会推荐人才。

在去参加高校的足球测试前,2020年10月的全国赛,成了我们这届队员争夺“一级证”的最后机会。留给我们恢复和训练的时间很少,全国各地防疫情况不同,相比于外省市很多高中球队从5、6月份就开始恢复训练,我们直到8月才回到球场。这被耽误的半年,让我们各个方面能力和素质都在退化。球队里加入了新来的高一队员,但磨合期太短,我们踢起来毫无默契。

这次,我们被分进了死亡之组,和全国强队的几场比赛,我们全线溃败,又是小组垫底,彻底宣告了我们与“一级证”无缘。

这还不是比赛期间对我最痛苦的事。最后的排位赛里,我被对手侵犯受伤。那是我近几年中最严重的一次伤病。当时我和对方的后腰队员在争顶飞来的高空球,他身高将近1米9,在我背后起跳时双手压在我肩膀上,直接把我按着推了出去。那一瞬间,我感到右肩骨头的关节前后挫动了一下,有些麻,但是并不疼。我喊了一声,告诉裁判犯规了,见裁判没有吹哨,只好追上去一个倒地滑铲把球铲了出去。再起身时,右手撑地的那一下,肩膀处传来的尖锐的痛感,让我无法把微张的手臂自然收回,肩膀的位置好像卡住了一样。

场边的医疗队紧急给我诊断治疗,好消息是没有脱臼,坏消息是关节可能错位了,后面的比赛不一定能继续踢了。

教练随即把我替换下场,医疗队给我冰袋冷敷。

肩膀错位,不仅导致我无法正常跑步,右手更是连写作业都吃力。我白天把冰袋绑在肩膀上,冰敷到近乎冻伤,晚上喷云南白药,伴着药味睡去,期待着醒来时可以多恢复一点。

休息了3天后,疼痛感降低了不少,胳膊也能够轻微活动了,为了不让球队降级,作为主力,我还是带伤上场了。其实我可以一直休息到赛事结束的,但我想让教练看到我的责任心——尽管他和我爸说过很多次,一定会把我推荐给各大高校的教练并安排提前试训,我还是决定上场。

上场前,我用绷带把大臂和肩膀捆在一起固定住,再喷上冷冻喷雾麻痹疼痛,我知道,我要完成自己高中阶段最后的两场正式比赛。

受伤后再回到赛场后,对于再受伤的恐惧一直在心里作祟,我变得有些放不开。和身体捆绑在一起的手臂让我摆臂困难,无法快速奔跑,动作幅度稍微大一点,肩关节处就会传来剧烈的疼痛。我不得不去琢磨该如何面对年底即将到来的高校足球测试,就为自己这一身的伤病,也暗自发誓,一定要作为足球特长生,考取一所好大学。

我做好了到各高校参加足球测试的准备,开始和考上大学的师哥们打听他们校队的情况。可10月15日,教育局发布了高考足球专业测试招生全面改革的消息。

以往的足球考试,一直分为“高水平考试”和“单招考试”两种,前者需要先后通过高校单独的足球测试和高考分数线要求,而后者要求应试者必须获得“一级证”,而且参加专项考试后将不能参加高考。

而这一次改革,把“高水平考试”改成了全国统一考试,高校不得单独进行考试。按以往的政策,足球特长生即便在一所高校的单独考试中发挥失误,还可以参与选择许多其他学校的测试,但改革后的全国统考,意味着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这一次考砸了,将与全国所有招收足球特长生的高校无缘。

不仅如此,政策还规定,每所高校只能招收足球特长生不超过10人。全国招收足球特长生的高校本就只有100所左右,也就是说,新政策实施后,最多只有1000多人可以通过足球特长生考试升学,同时还要达到各省高考分数线的要求。

然而,2021年,全国光是报考“高水平考试”的考生就2万多人,也就是说,要有1万9千多名足球考生,将会在这条路上成为陪跑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改革,教练也帮不上我们什么。往年,他会为高三的队员和家长简单介绍北京和外省一些他熟悉的高校情况和校内足球测试的内容,也会根据队员们的意向,利用自己的人脉介绍他们去一些高校参加试训。可如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指导我们通过每一项测试需要运用的方法和一些技巧。他会定期给我们安排模拟考试,负责掐表,并登记分数。

我们也都明白,这次想通过高校的考试,最终只能靠自己了。

足球统考的几个项目中,能够拉开考生之间差距的是绕杆、踢准、折返跑3个小项目。虽然实战比赛最能够体现一个球员能力和态度,但在考试中,每人只有10分钟的实战时间,很多人甚至拿不到一次球,最后所有人在实战上的得分上下差不出3分,根本没有区分度。很多应试者都在外面的专项训练营里每天专攻那3小项,像机器人一样很好很机械地完成规范动作,甚至可能根本没有上场踢过比赛,纯粹是为考试而考试的练习。

统考改革,对于已经上高三的我来说,不啻是个毁灭性的打击。政策出台时,开学已将近3个月,距离“大考”已经不到半年。面对越来越少的时间,我只能提高效率练习考试项目。

每天5点半放学后,我们几个高三生不再跟随球队训练。操场上要容纳3支初中队,1支高中队和1支小学队,留给我们几个的训练空间就只剩下一个角落。即便将绕杆项目的标志杆摆在场外宽1米多的草皮上,将30米射门的球门紧挨着场地的边线,我们还是经常会影响到旁边球队的训练。

我们的训练全凭自觉自律,来不来练、练多久、态度认不认真,根本没有人管。唯一盯着训练的人是我爸,他每天过来帮大家掐表计时,站在球门后面捡球。临近考试,初中队的2位教练以及俱乐部的顾问教练都来给我们进行动作指导,纠正脚法,调整足球的摆放位置,叮嘱考试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包括怎么做可以在实战比赛中更有效地获得高分。

足球是很灵活的运动项目,踢球过程中随时需要面对很多的外界干扰因素,比如球的充气量、草皮的摩擦力,还有更加难以控制的大风、冰雪等天气影响。例如“30米踢准”的考试中,要求球要在空中飞行30米落入球门,但这30米途中没有人可以控制球的走向,空气阻力和风向随时可能改变一切。考试中这个项目能踢6脚,满分20分,一旦失误1个球,4分的差距就出来了。

而这4分,很可能让我从上985变成复读。

2021年,疫情仍在断续,学校经常停课。我需要每天进行项目练习保持脚感,因此我每天都到学校练球,风雨无阻。3月,北京经历了好几场超大型沙尘暴,整个城市漫天黄沙。可我不敢停止练习,依旧戴着口罩踢球、跑动。最需要我多加练习的就是30米踢准,毕竟它对稳定性的要求最高,分差的区分度也是最大的。

尽管我非常注重在准备活动时充分活动筋骨,可日复一日抡大腿踢球的动作还是让我的旧伤复发了。没办法,30米踢准的动作类似于练习长传球,使得我大腿根的韧带因劳损而疼痛。我又找到了帮我调理过无数次的那个中医,开始了复位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推拿,把筋骨通过推拉按揉的动作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过程中有时筋骨会被掰得生疼,但我还是需要身体完全放松,等听到伤处关节响动,就基本完成了。

每次刚完成治疗时,我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但大概10分钟后,那些被大力推拿的部位又会开始发疼,这样的疼痛一般会持续一整天。一般复位之后是最少需要休息3天到7天的,但临近统考,我没有太多时间来慢慢休息养伤,休息两天就赶紧开始恢复训练,这也导致了伤势反复,始终没有痊愈。

足球统考的考试时间一直没有确定,直到考试前的3周才下发通知,正好和“一模”考试冲突。于是,当所有高三学生跟着老师紧锣密鼓地备战“一模”时,我和队友们都在冲刺备战着足球统考。

身边的高三队友们情况各不相同,有3人和我每天一起出勤训练——我们太需要这次的测试成绩了。还有几个断断续续出勤,态度时好时坏,毕竟相比于足球技术,他们文化课的欠缺更多。还有偶尔来练几次的,但人家不指望足球考试,单凭学习成绩便能随随便便985,只不过是踢了这么多年,也想去参加一下测试而已。也有人在外面健身房找了私教冲刺训练,或者是找了专业人士指导测试项目。

但我仍在日复一日熟悉着每项的脚法和步伐。恐惧源自于未知,也源自于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哪怕我已经参加过那么多比赛,面对这个能将我的未来一锤定音的考试,我依然紧张到爆。

以往的好心态荡然无存,那段时间,我吃不下,睡不好,上课时脚下还在不时模拟着考试时的脚法和步伐。面对成堆的卷子,我无心刷题,满脑子都是对于足球考试的遐想。我不断幻想着最好的结果以及欢庆的喜悦,也不忘对最坏的结果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日子过得格外慢,我几乎快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内心的紧张让我没法踏实地做任何一件事。

4月6日,我来到了全国统考的考区沈阳,天气阴,大风七级。隔天登记签到之后,我领到了自己的考试时间——作为第一批考生,将在4月8日参加考试。

考前那晚,我根本无法入眠,宾馆周围的一丝一毫响动对我来说都是灾难,那是我即将崩溃的顶峰。

4月8日中午12点考试才开始。我10点左右垫了一口粥,啃了半口面包,就再也吃不下了,感觉自己体内的神经已经崩到了最紧。

我看着参加30米踢准的入场队伍,随着大风无情地乱吹,第一组几乎全军覆没,零分的考生比比皆是,我看着他们的脸庞,都能想象到他们内心的绝望。第一批考生,也是最不幸的一批,他们中很多人仅仅通过两项测试后,就已经宣告了今年的失败。

面无表情地走进考场,我极度平静地跟着考试队伍。第一项考试是绕杆,两次机会取最好成绩。我的方针很明确,第一次求稳,保证有分,第二次再放手一搏。第一趟我走得很顺利,射门为了求稳,放弃了球速,慢了0.02秒,差1分满分。我对这成绩已经很满意了。第二趟是我练习以来感觉最快的一次,我拿到了第一个20分满分。

来不及喜悦,就到了第二项考试,30米踢准,踢6次,只给6个球。球的质感差不多,我踩踩按按,感觉不出来充气量,只能深呼吸让自己放松。大风虽然小了一些,但是余威尚存,我第一脚就跟球门差之毫厘。好在后面的4球脚法稳定,统统得分。踢最后一球之前,我感觉到大腿根位置隐隐作痛,涌现出火辣辣的灼烧感。我忍着痛开始助跑,触球的一瞬间却顿感不妙——这个球亏气了!果然,球高出球门大约10厘米左右,我只拿到了16分。

接下来的折返跑被认为是没有人不能拿满分的项目。可我腿伤复发,肩伤也让我暗暗担忧,只怕自己拼尽全力也很难拿到满分。站在起跑点前,我告诉自己:就算是豁出条腿,也要拼命跑。我同组的人都很快,我是最后一个冲线的,虽然非常接近满分水平,但是零点几秒的分差就差出好几分——我只拿到了17分。

最后的实战考察,是随机分组,在赛前简单互相传球热身时我注意到,同组考生中有个人,无论是从接球还是传球动作来看,都肯定是个根本不会踢球的人,估计是从那种突击补课班训练营中出来的“专项怪”,只会那几种特定动作,可能根本没踢过真正的比赛。

实战里我在中场位置,而“专项怪”站在了右边锋位置,离我比较远,印象里他都没有碰过球。实战我总体表现还算不错,抢到了几次球,传球也没有失误,拿到了32分,最后的总分是85分。我记着“专项怪”背后的号码,签字确认成绩时,特意扫了一眼他的成绩——果然,他前3项就拿到了56分,加上实战的30分后,竟然比我还多了1分。

简单打听下周围考生的成绩,大多数人都只有70多分,我对自己的成绩比较满意。我们组的考生分数集中在70到80分之间,80分以上的有3人。随着更多人结束考试,我发现大家实战的平均成绩都可以达到35分。据一些有单招考试经验的复读生说,每个赛区第一天考试的比赛成绩都会存在压分的情况,这样一来,我的成绩就并不算太具有优势了。

我对大学的要求就一个,必须在北京,离家近,方便,有事还能给家里人帮忙,因此外省的学校我一个也没报。成绩名单公示后,我在所报几所北京大学中的排名处在第13名到30名之间不等,都没进前10。看到公示后,我感觉到了绝望,也能感觉到父母的失望。那种难受是说不出的,只能偶尔转化为愤怒——可又该向谁发火呢?每当这时,我都在心里暗骂,埋怨这令人措手不及的改革。

足球特长生升学这条路变得生死不明,高考,成了我最后的机会。

那段时间我拼了命地刷题,每天学习到凌晨两三点,白天上一天课也不觉得累。我暂时不再需要训练了,也没有任何比赛,但是和足球有关的一切,成了一棵被雷电劈倒的大树干,横堵在心里。我始终没法迈过这道坎,能做的只有用学习来麻痹自己,甚至一遍遍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喜欢足球了,以后也再也不会踢球了。”

刻意用排斥足球的心理自我安慰,只是为了让自己稍感好受些。高考前,我不断做好最坏的打算,想着即便不靠足球升学,能考上个普普通通的一本也挺好的。我厌倦了低效乏味的训练,想要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上街走走,看看从前没有闲情逸致享受的晚霞。我甚至赌气地想,即便没了足球,我的人生也一定会展开新的篇章。

6月初那几天,我的心态前所未有的平静,尽管我清楚这场高考绝不是无关痛痒的游戏,但我没有丝毫的紧张和焦虑,经历了足球统考的压力之后,仿佛没有什么可以再压倒我了。

6月25日,高考成绩出来了,530分,高出北京一本线20分左右。父母对我的成绩很满意,想着即便不作为足球特长生,我读个一本学校的好专业也不会太难了。

除了高考成绩带来的欣喜,考前切尔西在欧冠决赛夺冠也让我狂喜。出分后的那几天,我和我妈几乎把分数够得上的学校和专业都研究透了,无数次修改之后,完成了30个志愿的填报。那几天我有太多话憋在心里,想着这么多年父母的支持,却不能作为足球特长生升学,我就觉得于心有愧。

6月28日晚上11点多,我收到了一个师哥发来的消息:“我们学校有一个(足球特长生)名额,你考虑来吗?”

“能,志愿怎么填?!”

我压抑着所有激动,拨通了负责老师的电话,填完了特殊类型招生的信息,一切尘埃落定,那30个志愿瞬间没用了。

这所学校离我家很近,算是个全国闻名的学府,我从没想过排在第13位的我会得到这个名额——但我还是得到了。我永远忘不了告知父母这个消息后他们当时的表情。那是我近几年最骄傲的时刻,无数的量变终于引起了质变,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7月16日,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另外3个和我一起全勤训练的队友,也作为足球特长生都考取了北京的211大学。足球统考分数较低的2个队友,靠着高考成绩上了离家很近的二本。2个学霸队友并没有用足球特长生身份,但都没有悬念地进入了985学校。还有2人没有考过北京市本科线,选择了复读。

我们都进入了人生的新篇章,但依然保持着过生日时互相请客吃饭的习惯。

9月,我成了大学生,新的校园,新的球队,新的队友,一切是如此陌生又熟悉。我仍然是体育特长生,每天放学后雷打不动地训练,仍是那个追风少年。

我是幸运的,在万千考生中爬着上岸,每每回顾这一路,我都感概:体育特长生升学不仅靠腿和头脑,也靠时间和运气,更靠毅力和坚持,没有捷径,路都是每一个运动员用血和汗拼出来的。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牛嘉宇运营|梨梨

孤者为木

所见即是我

本文头图选自电视剧《奇迹的夏天》(2006),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特此声明。

本文系网易文创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单篇不少于3000元的稿酬。

投稿文章需保证内容及全部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实性,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文章由网易文创丨人间工作室出品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