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省属与部属的距离,只差一个Z14!

发布时间:2022-03-26 22:12:16来源:青塔

“为什么能够入选双一流?”

面对记者的发问,新晋“双一流”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首先归功于部省合建。“是2018年2月教育通过‘部省合建’方案,让山西大学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除河北大学外,14所部省合建高校均已进入“双一流”。

2018年,教育部为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启动部省合建。在尚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按“一省一校”的原则,重点支持了14所高校。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建言扩大“部省合建”高校规模,打破“一省一校”政策限制。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3个省区在2020年约有在校本科生126.89万人,约占全国在校本科生人数的31%。

历史性的跨越

在郑州大学的校史馆内,摆放着由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时任河南省省长陈润儿2018年签署的《关于“部省合建”郑州大学的协议》。

这份两页半的协议,标志着郑大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从中西部高校联盟到部省合建,这个历史性的跨越,14所高校等了太久。

自2012年“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启动以来,郑州大学、贵州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南昌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这14所中西部高校,获得了国家的专项经费,发展大受鼓舞。

“因为加入这个项目,学校广大教职工的自信心都发生了变化,大家向高水平大学前进的自信心起来了。”山西大学前校长贾锁堂曾对记者这样表示。

据中新网2014年报道,从2012年开始到“十二五”末,国家共拿出60亿元人民币对14所高校进行支持。

当2015年底工程快结束时,14所高校无一不陷入焦虑。担心如果项目没有长期实施,成为一个“烂尾楼”。

在2014年第二届中西部高校联盟书记校长圆桌会议上,时任河北大学校长傅广生就曾建议教育部能够将工程列为“国家工程”,进行长期、重点建设。

“我们几个学校都希望把它长期化、常态化,而不只是权宜之计。”山西大学前校长贾锁堂坦言道。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贾锁堂,从2013年到2017年,每年只提一个议案,就是要把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14所高校纳入教育部的直属高校序列。

“我们代表团的人都说我是祥林嫂,我说,我就是祥林嫂。”

这些高校想成为直属大学的诉求,其背后的原因很简单。

“争取直属大学不是为名,而是要实在的,就是要钱。因为不是直属高校,意味着贵州建大学和建学校,大多数钱都是贵州的钱。”时任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曾表示。

据2014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称,贵州大学自1949年至2012年的63年间,中央财政对贵州大学的累计投入仅为1.63亿元。曾在浙大工作过的郑强直言:“这63年的投入还比不上中央财政对我以前工作的浙江大学两个月的投入。”

图|第四届Z14书记校长会议

2016年国办发37号文件出台,明确提出“一省一校”原则,重点建设14所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联盟,升格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Z14的叫法,正式出现。

2018年部省合建的启动,对于这14所高校而言,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了。

变轨超车

用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话来说,部省合建相当于是准部属高校身份,是一块“金字招牌”。

更直白一点,就是“下发文件有名字、参加会议有位子、外出交流有牌子、专项支持有‘银子’。”郑州大学一位校级领导这样形象解读。

在2018年召开的部省合建中西部14所高校工作推进会上,陈宝生指出了14所高校的发展之路:“先特起来,在全国高等教育的大格局中探索差异化发展……瞄准“双一流”要求,让主流学科、专业的地方特色鲜明起来。”

同时,明确部省合建高校要“生于斯长于斯”: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布局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重点建设至少两个学科群,发展特色学科,紧密服务本地主导特色产业。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这条成长快车道:不是“弯道超车”,而是“变轨超车”。

图|郑州大学

18年至今,14所高校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上一轮未入选“双一流”的山西大学,其哲学学科、物理学科进入了第二轮“一流建设学科”行列。据悉,山西大学2022年的预算经费,相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34%;在今年3月5日,山西大学又引进了北京大学著名哲学学者叶闯。

今天的扬眉吐气,来自往日的厚积薄发。2020年,山西大学斩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拿下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在2021年,又成功获批教育部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南昌大学在2018-2021年间,新增了两位院士:科学院院士江风益教授和工程院院士谢明勇都是南昌大学本土培养的首位院士。

争取更多

中西部高校要发展,除了钱,平台也至关重要。

2020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当时也是青海大学校长的王光谦,建议持续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从清华到青海,王光谦体会到“招不来人,留不住人”是制约西部创新发展的症结所在。

“现在的关键在于,要在国家布局层面,把更多科技创新的项目‘嵌入’西部和东北地区,即结合西部所长的优势,把创新的‘母鸡’配置在西部。”

王光谦所说的“母鸡”指的是高水平大学,国家创新平台(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同样关注到中西部高校留不住人才的问题。

“优秀人才更需要一个发展平台,不是给一些钱和项目经费就够了,他们更看重工作平台,钱都有用完的时候。”

经过她的前期调研发现,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博士学位授权点过少的问题,特别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而缺少博士点,正是地方高校缺乏人才吸引度的原因之一。

为此,她建议增加地方高校的博士点,优先扶持部省合建高校与西部地区主要高校的博士点建设。

青塔同时注意到,在今年两会上,有委员建议教育部扩大“部省合建”高校规模,打破“一省一校”限制。

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地方高校承担着全国94%左右的大学生培养任务,但受各种现实制约,一直发展缓慢。他建议在中西部教育大省、人口大省布局更多的“部省合建”高校。

据悉,河南省2020年在校本科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同样建言,扩大教育部直属高校与中西部(主要是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地方高校“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在每个省区结对帮扶3-5所地方高校。

图|河南大学,不是部省合建高校

“部省合建”是否能“打破一省一校”?

在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曾回答过记者的相关问题,表示目前还没有继续在不同区域扩大的想法。

他指出,“一省一校”是整个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中非常重大的创新和尝试。

“因为是创新也是尝试,现在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面临的工作任务、工作难度都需要不断探索和破题。”

时过三年,毫无疑问,部省合建今日的成绩已经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