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俄乌冲突”背后的俄罗斯军事改革失败

发布时间:2022-03-23 13:54:59来源:桥本看天下

尊敬的读者:

由于微信更改了文章的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请点击我们公众号每篇文章下的“在看”的标志或将《桥本看天下》号设为“星标”,以免错过推送

原名:俄罗斯已经不配世界第2的军事大国的称号

笔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就关注俄罗斯军队的军事改革。记得当时俄罗斯有从东欧境内撤回俄罗斯大约80万红军,数万辆装甲车,以及大量的大炮与辎重。苏联经济崩溃,冷战结束,俄罗斯已经供养不起大量的军队与军人,因此军事改革迫在眉睫。先说明一下苏联解体时的军事实力。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方面已经着手一部分军事改革,如减少军队人数等。但是,改革目标还没有实现,苏联迅速解体,作为苏联最大的共和国的俄罗斯,1991年12月,随着苏联的解体,接管了原先苏军的全部战略核力量和75%的常规武装力量,军队总人数达到282.2万人。1992年5月7日,俄罗斯宣布组建俄联邦武装力量。之后,为了适应国际与国内形势,俄军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军事改革。因为历史上的渊源,俄罗斯邻国也一直关注俄罗斯的军事改革。

在叶利钦时期。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政府已经不能供养庞大的俄武装力量,俄罗斯军队经历了初创的痛苦、转轨的艰难和改革的蹉跎,取得了一定成果。

1)从境外撤军共计42师,50个旅65个航空兵团,其中大多数部队被解散,只有小部分留在加里宁格勒等敏感地区。

2)大量裁军,1992年起,俄罗斯加快裁军步伐,当年裁减军队22万,1993年裁减29万,1994年裁减39万,1995年裁减22万,俄罗斯军队的总数降到170万人。

3)大刀阔斧地调整部署与组织结构。1992年6月,原来的战区司令部被撤销,重新组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这样军区总数变为8个。战略火箭军减少到4个导弹集团军24个导弹师。陆军大量裁撤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的合成集团军,成立了一些由陆军步兵军,把许多坦克师和摩步师改为摩步旅。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俄陆军没有满员部队与兵团。所有部队与兵团在作战行动开始前都需要补充人员(这个问题现在也存在)当时俄罗斯军事改革设想就是巩固陆军的基础,缩编部队与兵团及基干部队与兵团。通过动员人员补充到战时编制(齐装满员)。

4)空军人数减少一半,从37.5万人减少到17.5万人,从6个特别防空集团军,编为4个独立的防空集团,2个独立防空军

5)海军从远洋海军变为近海防御,大量的舰艇被废弃,人员被裁撤,军事实力只有苏联时代的1/6。(因为篇幅,不详细展开这段时间俄罗斯海军砸锅卖铁的历史)海军活动范围全部收缩到近海海域,撤销远洋舰队,放弃绝大部分海外军事基地(如越南金兰湾)

但是俄军军事改革遇到极大的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车臣战争的失败,对武装力量实施改革的必要性愈发突出。特别是2008年俄军在格俄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才让俄军政高层坚定决心,重新审视军队改革和新的局部战争条件体系下的诸兵种联合作战需求。2010年后,俄军将原来的六大军区削减为4个,而“军区”含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次改革前提条件就是考虑到俄遭受北约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极小,而当下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边境地区的军事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局部战争。因此将一支应对大规模核战争的庞大战时动员部队,改编成足以应对边境地区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新型联合作战常备部队。(这次的军事改革的初衷在俄乌冲突中被证明失败)

这次被称为俄军第10次军事改革(2008年10月~2011年12月),俄军在保留陆、海、空三军和战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三大兵种体制和指挥机构的同时,对苏联遗留的战时动员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新的作战指挥、部队编制、战争动员、军事训练、物资技术保障体制,以及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复合兵役制度、还有新的空天防御体系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立联合战略司令部的问题上,俄军政高层异常坚决。俄空军总司令泽林和海军总司令维索茨基曾强烈反对取消军种指挥权,即使是在改革方案被批准、国防部做出决议后,两人仍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不满。俄军高层不得不在同一天解除了两人的总司令职务,震慑了改革的反对者。这次改革后的俄军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队原有的隶属关系、编制体制和装备组成。以俄陆军为例,原先的“军区—集团军—师—团”四级指挥层次被减到了三级,即“联合战略司令部—战役司令部和旅”。师级编制被撤销改为常备旅,可使陆军部队成功遂行平时和武装冲突过程中的各种任务,在战时则能够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在某一个战略方向上建立起联合集群。

俄陆军作战部队被改编为118个合成旅,分为重型旅、中型旅和轻型旅。重型旅将装备重量为65吨级的履带式装甲坦克车辆(装有125毫米主炮的坦克、步兵战车);中型旅将装备使用统一平台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轻型旅则主要配备装甲运兵车和其他轻武器,因此更适合进行空投以便执行特种任务。俄军高层认为军事改革可以消除中间环节(师级)可以大大提高指挥效能,缩短下定决心、制定作战行动计划和将任务下达至直接执行人的时间。各旅在脱离主力的情况下在各种分散方向上成功自主实施了高机动作战行动,表明他们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做好准备并根据其使命完成任务。但是在实际的“俄乌冲突”中,这些优点并不明显,因为俄军的后勤保障不足以保障高机动作战,所以2010年的军事改革在实际战争中被证明是有重大问题。

第10军改中,俄罗斯航天兵导弹太空防御集团军司令部被撤销,原导弹袭击预警师和太空监视师分别改成导弹袭击预警中心和太空监视中心,原反导防御师改为直属航天兵司令部。到了2011年,在此前改革的基础上,俄军又以航天兵为基础新组建了空天防御部队。2015年8月1日,又在原空军、空天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的基础上,俄军组建了空天军,实现了对航空兵部队、空调防御部队和航天部队的统一指挥,最终形式上实现了作战力量建设的空天一体化,以及空天作战手段应用上的信息火力一体化,

2014年第一次乌克兰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全面政治孤立、经济制裁、舆论唱衰、军事打压,使本来就结构相对单一、发展不均衡的俄罗斯经济又雪上加霜,军事改革不得不把有限的资源使用到某些重点领域,如战略核潜艇。但是在一般常规武器,信息化作战方面投入非常有限。如俄罗斯的微电子技术因为民用化程度很低,一直是限制其国防工业发展的短板。高端芯片迟迟不能突破,对于现代信息化武器装备有很大的限制。因为在空天防御领域,信息传输、数字处理、高精度打击等都需要高端芯片来支撑。苏联错过了上世纪60年代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机,导致其微电子技术走上了与世界主流微电子技术不同的发展道路。俄罗斯无法制造出高端芯片,美国与北约禁止向俄罗斯出口高端电子器件。这让俄罗斯的研发环境受到极大的限制。

就拿S-400防空导弹为例,系统中的火控雷达信号处理,并没有采用外国的普遍做法,而是采用FFT技术和大量的小规模集成电路进行系统集成,以完成美国仅需一个高端芯片就能完成的工作(体积与重量增加很多)。因而,俄制武器装备通常给人以重、大、粗的感觉,虽然这并不妨碍俄罗斯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自身技术缺陷,在一流武器制造上继续保持领先“身位”。中国进口的俄罗斯制造的苏-35战机也是这样,俄罗斯的相阵雷达搜索范围窄,体积大,成为明显的“短板”。俄罗斯只能依靠自身在导弹飞行力学、惯性制导、发动机、模拟电路等基础技术上的优势,深挖自身技术潜力,以便弥补芯片等技术落后带来的影响。

微电子“差距”使得俄军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把俄军军事改革想达到的合成优势发挥出来,“俄乌冲突”中,俄军与北约与美国的情报信息战的实力差距,让俄军成为赤膊上阵的军队,在战场对乌克兰军上形不成优势。

笔者认为军事战略需要靠“三要素”支撑,也就是1)最终目标2)手段3)方法。这三要素间的平衡要掌握好,如果不能保持平衡,这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就是失败的。以1955年大陆进攻大陈岛为例。

因为有金门等岛屿登陆失败例子,如果直接进攻大陈岛,没有海陆空绝对优势,大陆必定遭遇严重伤亡,甚至可能失败。这样把最终目标就从直接进攻大陈变为进攻一江山岛,以占领这个岛屿作为桥头堡,然后炮火打击大陈,这样的改变达到占领大陈岛的目的。方法就是刚刚结束的朝鲜战争的海陆空协同,选择合适的时间突然袭击,占领一江山岛后,当天就把重口径火炮运上岛,威慑整个大陈岛。手段就是长竿竹子作为爆破筒,对悬崖上工事攻击,同时学习美军的岛屿进攻经验,还装备火焰喷射器,让地堡中的蒋军遭到灭顶打击。

“俄乌冲突”俄罗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签订“城下之盟”?建立“中立区”?“解除乌克兰武装”?“克里米亚,东乌俄罗斯化”?没有明确的目标,俄罗斯军人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俄乌冲突”达到军事战略的方法是什么?俄罗斯上个世纪90年代的装甲军团的机动能力,穿插包围乌克兰重装军团,包围基辅围点打援,占领沿海城市建立缓冲区?目前这些方法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兵力投入不足,2008年,俄罗斯在格鲁吉亚投入7万人,5天结束战斗,乌克兰面积是格鲁吉亚9倍,简单计算应该65万人左右,目前只投入15万人,这样推算结束时间50天都令人怀疑。日军进攻中国,当时中国人口4.5亿,按照1000人需要20人的计算,日军需要900万人,实际在中国大陆沿海以及中部的军队人数才120万人,所以日军无法完全占领中国。现在俄罗斯在乌克兰1000人才3人,就算俄罗斯族可以帮忙,军队人数不够。

“俄乌冲突”军事手段,没有最新的武器,除了匕首导弹以外,俄军军事武器令人耳目一新不多。

结论是俄罗斯方面的本身投入力量远远不足,军改的方向性错误,军事武器的平庸化,造成俄军的军事进展不明显。相反,如果这次俄罗斯方面,仅仅是有限军事行动,目的完全消灭顿巴斯方面乌克兰的有生力量,不进攻基辅,或许目的可以达成。那么军事目的,军事方法以及军事手段的平衡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或许目前俄罗斯军队进攻基辅。以及克里米亚方面的攻击是牵制与调动乌克兰军队,这就另当别论。

“俄乌冲突”中,原来俄罗斯军改中合成旅,曾经是俄罗斯非常自信的军改成果,可以迅速机动地打击对手,但是这次冲突中,俄罗斯方面损失的坦克,装甲车的数量超过500辆,有的甚至没有外伤就被抛弃,笔者推测大军团的穿插中,坦克与装甲车的故障率在30%左右,修复后故障率还在20%左右。如果俄军的坦克与装甲车数量在1500辆,故障数量就要300辆左右,加上被击毁的坦克数量要超过500辆,这说明俄军在后勤保障方面(俄军合成旅的后勤支援人员大约1个连左右)与美军,北约有较大差距,北约与美军的修复后的故障率在5%-10%左右(美军规定装甲旅中,有后勤支援的维修团的编制)。没有了亲俄力量,没有强大的后勤,让俄军军事行动大打折扣。

笔者在之前的专栏中谈到过,“俄乌冲突”已经成为俄罗斯与北约,美国的情报能力的对抗。这里的情报能力不是派遣细作探听情报,而是把24小时监视的卫星情报综合成战场形势的人工智能。美国与北约利用微电子,人工智能的优势,把所有卫星获得的情报,全部汇总到军事态势图上,运用大数据分析,向乌克兰方面提供最新的情报。其中不仅是0.3米以下的清晰图像,还有美军的各种监听卫星的数据印证,所以乌克兰方面可以知道俄罗斯的高级军官的场所,然后寻找机会定点清除。这种情报分析已经从过去使用人力演化到现在使用人工智能,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情报的处理速度与情报处理能力,计算有的情报现在没有起作用,作为数据存储以后,与新的情报印证,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冷战结束,苏联已经消失,俄罗斯虽然继承苏联大部分军力,也经过数次重大的军事改革,基于俄罗斯经济的状况,俄罗斯的军力已经不符合世界第2军事大国的称号,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技术的进步,就算有远大的战略支撑的军事改革,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撑,这样的军事改革都是水中花,镜中月,这是俄罗斯一个曾经军事超级大国给我们的启示。

原名:俄罗斯已经不配世界第2的军事大国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