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丸!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炉!行业沸腾了
发布时间:2022-03-23 22:53:49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业内期盼已久的氢能产业顶层文件终于落地。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01
敲黑板划重点
《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和战略地位,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规划》提出了“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安全为先,清洁低碳”、“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稳慎应用,示范先行”的氢能产业发展四大基本原则。其中强调要集中突破氢能产业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强化氢能全产业链重大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氢能利用的商业化路径;积极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拥而上。
《规划》分别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目标。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政策环境,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各关键环节,以及氢安全和公共服务等,《规划》提出了4方面任务:一是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二是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稳步推进氢能示范应用。四是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中)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规划》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N”之一,全面对标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02
“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规划》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强调了氢能的战略地位、作用与发展方向,这给从事氢能产业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贺武对记者表示,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在能源革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得到了充分体现。
“《规划》作为国家层面文件,对于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属于氢能进入市场阶段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张家口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兴军对记者说。
北京氢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氢能研究院院长赵红英表示,《规划》出台最重要的意义是从国家层面表达了支持氢能产业长期发展的决心。首先特别强调了绿氢的重要作用;第二是除了运输行业之外,还提出了氢能在其他工业的一些替代应用;第三再次强调了氢气作为能源属性的特点,意味着未来在氢能管理方面或将有新的标准体系与管理程序。
采访中,氢能产业链上的企业纷纷对《规划》表达了其“定心丸”的重要作用。对此,国富氢能研发与战略总监魏蔚对记者表示,氢能产业发展一直缺乏国家层面的专门文件,《规划》的出台明确了氢能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氢能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终端意义,有望带动氢能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规划很好地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工作方针,希望在这两方面充实“技术先导”方面的内容,只有技术突破在先,才谈得上政府引导的方向正确以及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03
关键内容受关注燃料电池汽车引领发展
在众多氢能产业相关的互联网群里,关于《规划》的讨论众多,对于大而长的氢能产业链而言,许多重点都备受关注。
“对《规划》中涉及交通领域的内容会更加关注,非常高兴的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里的关于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内容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采纳。”王贺武表示,“氢能应用的范围很广,燃料电池汽车可以说是引领发展。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应该投入更多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做好自主创新,用应用端来拉动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商用车,特别是中重型商用车为主,《规划》中提出的到2025年实现保有量5万辆的作用非常积极,相当于发达国家部署50万辆乘用车对氢气需求的拉动作用和减排作用。”魏蔚特别指出了《规划》中关于燃料电池车辆发展的目标,“因此,对于氢能相关企业来说,未来发展一定要契合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在关键的氢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实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当然,氢能产业发展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加氢站的建设应用投入大,较难达到目前能源网络基础设计的规模,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而且,大规模制氢的问题还有待探索。“从《规划》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5万辆,而纯电动汽车届时估计可以超过两千万辆。燃料电池汽占比在千分之二左右,所以只能是新能源汽车的辅助形式。”他说。
氢能产业链长、技术难度大,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以及氢安全科学机理、专业人才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介绍,氢能产业各专业人才全面紧缺,电堆开发、膜电极开发、双极板开发、动力系统集成、储氢系统开发等岗位都存在人才紧缺的状况,对口人才招聘相当困难。
为此,《规划》在重点任务里专门提到要“加快推动建设氢能专业人才队伍”。朱明荣表示,《规划》的发布使得社会各界在氢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吃了一剂定心丸,让高校在增量人才培养上更有方向,让企业在存量人才培养上更有动力,也让社会第三方培训机构更加有积极性参与氢能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这些都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氢能专业人才的集聚、培养与发展,加速氢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基于氢能人才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下阶段他建议政府、企业、高校、行业之间需要加强产学研融合建设,全方位加大对氢能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进一步提升产业人才质量,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我们认为氢能的装备研发已经走到了商品化阶段,氢能科技更是从一开始就瞄准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布局。目前存在‘装备已经准备出来,但是加氢不够便捷’的问题,因此更希望社会用氢更方便,希望各地政府从有规划的、局部的试点逐步到社会化推广,接入社会车辆,而不仅仅是内部使用。”龚兴军说,“市场化发展后,产业的发展速度会更快,相关零部件的价格也会随着规模化急速下降。”
04
发改委:严禁“跑马圈地”等投机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很多行业在发展之初都存在门槛过低、无序竞争的情况。因此,避免氢能行业出现一哄而上、低质竞争尤为重要。
对此,王翔在答媒体问时指出,各地方要综合考虑本地区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合理布局氢能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等产业链相关项目,稳慎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严格落实能耗管控责任和生态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运营标准规范。牢牢把握氢能安全生命线,加大全产业链各环节安全管理力度。严禁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
“严禁投机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从国家层面上再次强调了,企业必须全力发展氢能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与研发。”赵红英说。
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相关链接:
文:赵玲玲编辑:薛亚培版式:赵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