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就死 一放就乱 体育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
发布时间:2022-03-22 20:24:53来源:青少年运动
如今,体育课堂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多了热闹,少了必要的安静。有的课从头至尾都在热闹之中,学生难以安静,难以安静地学习、思考、练习。新课堂要不要安静?安静是不是传统的理念,是不是课堂的僵化?
(2)多了个人的“自主”和意愿,少了必要的秩序。一些学生不能按要求去做,“各抒己见”,兴趣所至,率性而为。新课堂要不要秩序?什么是个性解放?
(3)涣散的现象多了,少了可贵的专心。一些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小动作很多,甚至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似学非学。新课堂要不要求学生专心?专心会不会妨碍学生的创新思维?
(4)一些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做些与集体活动、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新课堂还要不要集体活动的规则?必须指出的是,这些问题的出现绝不是课程改革带来的,这些问题有的也是些老问题,具有“传统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也绝不能否定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进步,这是一部分学校和课堂存在的现象。但问题是,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是不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这些问题会不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深入一步,问题可归结为:课程改革需要不需要纪律?需要什么样的纪律?这一问题极富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极富挑战性,很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我们应把构建新纪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一、新课程的体育课堂需要不需要纪律
纪律不是万能的,学生学习的有效与成功,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纪律只是其中之一。但是,纪律是不可动摇的,尽管对纪律的认识在改变,其内涵也在变化,但对纪律的追求永远不能放弃。那么,纪律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纪律是为了培植和形成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
纪律与规则是孪生兄弟。活动必须有规则,学习活动诞生学习规则。有了规则,活动才会有序和有效。纪律就是对规则的认同和对规则的行为化。要求指导学生守纪,就会逐步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培养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逐步培育起诚信的品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二)纪律是为了培植和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
纪律总是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成为自己班级中重要的一员。如果教师和班级中的其他人给予重视和尊重,并在活动中包容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找到这种归属感。而当学生无法在班级中获得这种归属感时,他们经常转向错误的目的。因此,要求和帮助学生守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并保持这种对集体的归属感,使自己的行为指向正确的目的——遵守集体的纪律,关心集体,维护集体,成为集体中的重要一员。
(三)纪律是为了使课堂变成安全、有序、引人入胜的场所。
教学必须有令人舒畅的课堂环境,为了维护这样的环境,教师必须不断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对行为负责并积极地交往,这种影响被称之为纪律。可见,纪律是课堂环境的支持性、保证性因素,使教学时间的利用更充分,教学更为有效。心理学家弗雷法利克·琼斯研究认为,正常的情况下,教师会因学生的违纪失去50%的课堂教学时间。纪律有利于造就良好的课堂,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且有管理课堂的重要价值。
(四)纪律是为了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违纪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有研究认为,只有当人感到麻烦时,才会有问题存在,即发生违纪行为。反之,消除人的烦恼,解除人的麻烦,就会自觉地去守纪。纪律带给人的不应是束缚和制约,而应该是自由和快乐,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状态中去想象和创造。纪律不应和抑制创新划上等号,规范也不应视同于迫使学生就范。那种纪律只是为了控制和规范的看法,其实是对纪律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规则、集体、效率、快乐、自由、创造,可以说是关于纪律功能和价值的几个关键词。由此看来,纪律是永恒的,无论是过去和现在,还是未来,都应有纪律存在,都要关注纪律、建设良好的纪律,新课程所追求的体育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新课堂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体育课堂应当在解放与规范、自由与严格中求得平衡,这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体育课堂新纪律、新秩序上。其实,建立新的课堂纪律,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目标。任何避讳课堂纪律甚至取消纪律的看法和做法是浅薄的和有害的。
二、今天的体育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
需要什么样的纪律,首先涉及什么是纪律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纪律?遵守纪律意味着什么?
从一般意义上说,纪律是一种规则和规范。纪律依据规范所规定的标准与要求制定,遵守纪律,可以形成规范;纪律具体体现在规则之中,执行规则就是遵守纪律,强调纪律就是强调规则、形成规范。
往深处讲,纪律是学生对权利的追求和权利在课堂中的体现。“肯定型纪律”的倡导者坎特认为,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帮助他们在平静、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有权要求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破坏行为。为此,需要一些限制手段,以支持他们正确的要求,而设置并加强这些限制正是教师的责任之一。由此看来,纪律并不都是外在的附加,而是学生内在的需求;重视纪律,实质上,是尊重学生对权利的需求,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守纪意味着自己对自己权利的尊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尊严地生活。
权利总是与责任、义务相伴随的。在尊重学生的权利的同时,必然要求学生有与之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遵守纪律不仅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权利与责任、义务的相匹配,形成了纪律内涵的完整和丰富。这种对纪律的认识,意味着我们在纪律理论上的发展,而理论上的发展必然引导纪律实践的进步。
从纪律的本质上看,我们认为,纪律在本质上是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也必然具体化于制度、规则和秩序之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不同的纪律观和不同的纪律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不排斥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要求,也并不排斥教师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可以这么认为,纪律从一个重要的视角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纪律就是一种师生关系。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纪律?新课程的体育课堂的新纪律、新秩序“新”在哪里?
上个世纪中叶之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教师都是使用单一的方法来维持纪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整个社会对教学和课堂纪律的管理观念发生了变化,对纪律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这些研究对今天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纪律研究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新课程的体育课堂的新纪律、新秩序既是优秀传统的继承,又是新背景下现代理念的吸纳。我们认为,我们需要的纪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形式与实践的关系看,我们需要“形”“神”具备,“形散”而“神不散”的纪律。这种纪律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安静,而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自由。纪律要有利学生的解放。人的嘴和手等肢体的解放固然重要,但思想的解放、思维的自由更重要。纪律应着力思想的解放,这种纪律表现在热闹与安静的转换、自由与严格的和谐、“放”和“收”的辩证。
二是从个体与群体关系看,我们需要个人与集体互动的纪律。纪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它强调集体利益的概念,个人的利益既有助于集体利益的获得又依赖于集体和集体利益,表现在:个人的言行不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不偏离集体的要求,不影响集体的活动,集体不仅不抑制个体的有创见的活动,还要从个体有创见的活动中获得启发。目前,有些课堂纪律对少数学生没有发生作用,应引起重视。
三是从纪律与自律关系看,我们需要学生内在的纪律,即自信性自律、自我控制的纪律。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纪律是自我控制,它产生于学生的内心,建立在学生尊严和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为此,纪律不应该只是为了控制,教师也必须放弃对学生的控制权。这种纪律表现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班级规则、学习规则,并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改进。
四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我们需要合作性纪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同样,伴随教学过程的纪律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形成的。这种合作性纪律强调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设计、规则的制订、秩序的安排,以及执行的组织和检查等。合作性纪律最终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赢”,即纪律是共同承担的责任,其主语是“我们”——包括学生和教师。
五是从纪律与集体发展的关系看,我们需要纪律的超越。曾当过教师的作家、美国学者阿尔菲·科恩认为,学生不能直接从教师那儿获得知识,而应该从经验中建构,当学生深入到重要的主题中去时,就不需要纪律来控制了。他还认为,在课堂上,建立集体感,是培养学生纪律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可以用集体感来代替纪律,这就是所谓“超越纪律”。对此,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但这种理论开启了我们对纪律的新思维、新概念。
三、建立新纪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方法是可以不断生成的,而理念是永恒地存在。建立新课程的体育课堂的纪律,重要的是在纪律理论的研究、理念的提升上,与此同时,要寻求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实行人文管理,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增强内心对愉快、自由和幸福地追求
实行人文管理,实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义是把学生真正当作有主体性的人,关注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关注并保护他们的权利。而教师,则应从成人立场转向儿童立场,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教育家纳尔逊等人认为,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当失败时学生不会感到丢脸,他们将学会将失败转化为成功;学生学会如何与教师和同学相处,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恐惧、沮丧和无力感。人文化管理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教师的“赋权”,并引导学生制订渗透人文关怀的合作性计划。
(二)培植学生的归属感、责任心和集体概念
一个对集体有归属感的人,会有责任感的滋生、集体概念的强化,会把个体的错误行为扼杀在发生之前。我们不是为纪律而纪律,超越纪律,其实是寻求纪律的替代物,实质是寻求学习的动机。而集体概念、学习动机,又必须摒弃以往的说服、枯燥的灌输,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形成认识。良好的纪律“活”在体验中,“活”在集体生活的愉快之中,“活”在责任心的荣誉感之中。
(三)要教会学生选择
美国精神病学者格拉瑟研究认为,学生是理性的,他们选择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好的选择就等于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为,而不好的选择就等于不能成为大家所接受的行为,违纪就是错误的选择。这种选择理论,启发我们要把学生当作纪律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断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的帮助体现在:强调学生有选择的责任,指点学生选择的方法,强化正确的选择,改变错误的选择。
(四)改善体育课程,改善我们的体育教学
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改善体育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体育教学,增强体育教学的魅力。比如,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迅速开始,逐步将课程引向深入,在各种学习活动之间有效地转换,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让学生的思维紧张地运转,在紧张中获得快乐。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作者:李建军,广东省教育学院
内容来源:中国学校体育
青少年运动投稿邮箱:jsc@jsc.org.cn
相关推荐
青少年运动(JuniorSportsCenter)是由睿泽体育创立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我们倡导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传播最新的体育教育资讯,分享青少年体育教育经验,并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和教练提供专项教学培训和指导。
点击在看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