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编辑之选vol.200|北京首例获“PHI 欧洲被动房设计认证”的胡同小院,我们跟主人兼建筑师聊了聊

发布时间:2022-03-22 20:24:00来源:mars探索新鲜城事

有态度的社区咖啡店、选品独到的海边买手店、老字号的街边糖水铺、设计大师操刀的最窄酒店、居民楼下的唱片店……mars都采访过。但好像,就差没去串过北京胡同。「拾院」的出现,mars终于有“借口”可以去真正的胡同小院、有人居住有人生活的院子里玩玩儿了。

「拾院」在北京故宫景山片区之中,南面是北大红楼,北侧几十米便是智珠寺,一街之隔的还有故宫博物院西北角楼,是名副其实的老北京胡同小院。建筑师任海鹏受家里长辈委托对这间院子进行了改造。任海鹏和妻子萱萱,也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除了是自家院落,「拾院」也被用作共享空间和家居艺术集合店。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北京首例获PHI欧洲被动房设计认证的绿色中式改良建筑、2021ActiveHouseAward中国区一等奖。

在外看来,「拾院」与胡同里的其它古房子没什么两样,直到走进院子,一个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庭院处在正中间,尽头是西房,现作为厨房和餐厅与北房相连,形成一个L型的格局。让原本被切割的两个空间,成为一个“大客厅”。

北房则是一个完全敞开的空间,正对院子里的丁香、海棠、红枫三颗主树,不管是在西房用餐还是在北房休憩,都能欣赏到这冬日落雪春季开花,夏日成荫秋天拂叶子的四季之景。

院子的南面,是用回收来的古建筑砖砌成的7个拱券,连同室内的3个(分别用于隔断北房的前厅、主厅、音乐厅,以及西房),合为10个,所谓“拾院”。

与院子走向一样的北房,被分为三个空间。一个是前厅的吧台,夫妻二人常在这里做咖啡调酒;穿过拱券,便是主厅,这里尽可能地“打开”,把庭院里的美好引进来;而又一个拱券之后,是一间音乐厅。拱券就像天然的舞台帷幕,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变成了一个舞台。音乐设备不少,海鹏很喜欢偶尔在这弹上几曲,朋友来做客的时候,不怕没有音乐听。

这些一眼能看到的,当然不是「拾院」的全部。在北房前厅的后侧有阶梯可以通向二层的阁楼,这里是任海鹏和萱萱的工作室。钻过大梁,还有一个更私密的画室,是萱萱的创作空间。

阁楼也不止这一处,西北角的阁楼是可以躺着玩游戏看电影的地方;西房的上方是第三处阁楼,开有一扇天窗,雨燕飞过、雨滴落下、树影晃动,岁月静好。当然,更惬意的,莫不过在这里打个小盹儿。

胡同、大院,是夫妻二人对童年的回忆,也是在当下钢精水泥之外对生活的向往和想象。这个历时两年改造而成的「拾院」并没有那么容易,倾注了二人对建筑对生活对艺术的思考和热爱。

自己改造的小院,自己住

在受到委托改造这座胡同小院的之初,任海鹏立了五个课题:

1.平衡处理邻里关系;

2.传统中式构造和现代机器的关系;

3.空间使用的转换与思辨

4.感官上狭小空间的改变;

5.被动房式和主动式的应用和普适性。

任海鹏一直强调,关于这五个课题,其实并没有办法单线去解决和应对,以及解释。所谓一个课题,可以对应多个解决方案,有相似性又不大相同;每一个解决方案,要对应多个互相关联、或者间接关联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矩阵思维模式。

关于邻里关系,要解决对视、噪音。每一个角落都需要考虑。在目前北京很多胡同院落支离破碎的情况下,改造需要既对自身的庭院园林形成艺术上的自洽,又要保全邻居的隐私与生活体面。原本用铁板隔开南面邻居的窗户,是比较生硬被动的做法,现将它重新归置成一个储藏室,保证了邻居生活不被打扰,也能更充分利用空间。这是其中一个平衡各种利弊关系,择优处理的结果。

传统中式构造和现代机器的共生关系,海鹏说道:“现代人生活离不开声光电的设备,‘五恒’的标准,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净。建筑需要在这些方面让生活舒适。中式建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无论是技艺还是美学成就,是世界上最先进最舒适的建筑群落营造。在工业革命以后,如何融合新的工业文化,如何在技术和美学上融合今天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是建筑师面对的严肃课题,直到现在。”

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与第5个课题里提到的“被动房与主动房”有所关联。PassiveHouse是指用现代参数去计算和量化表述建筑的“五恒”,达到一个低能耗可持续的状态。ActiveHouse它其实本质上来说也在追求房屋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旨在建筑中赋予多个空间用途,达到“我的房屋”这么一个概念。这种现代技术的合理植入,与建筑本身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形成真正的相连和共生。

而对于空间在使用上转换与思辨,任海鹏说:“每一个空间是否依然存在功能的单一性,比如说,书房就是书房,卧室就是卧室,还是说可以出现打破户型局限的、以空间营造为思考的布局?”

从小了说,将北房到西房打通串联,北房与庭院的开放关系,以及餐厅可用作茶室;客厅可用作音乐厅;阁楼可用作娱乐室兼卧室……都是让每个空间的功能不再单一,富有灵活性。往大了说,整座「拾院」也不只是一个用来居住的屋子,主理人将其定义为“共享空间”,可以用来举办各类活动,这也是空间使用上的新的解答方式。

因为中式古建筑本身的独特性,想要重新赋予它在使用上转换与思辨,必定需要将其在感官上狭小空间进行改变。“让狭小的空间变通畅,这本质上与空间的大小无关,而与空间的秩序与质感有关。大面积开窗采光,是可以放大空间感知。然而这是不够的。在这个框架内要去定义更具体的空间和光线。从大的格局到小的细节是一脉贯穿的,每一种自然光或每一种照明是有意义的,它们不多不少,直到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度。”任海鹏解答道。

建筑师经常做各种权衡。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矩阵里显现的部分,还有很多很多元素藏在其中。最初提出的五个课题,只是让建筑师更直接的发现问题,但是在落地过程中,每一个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单一思考的,它们会形成一个整体,其实也就是意味着建筑与人与生活,亦是一个整体。

m=marsX=萱萱R=任海鹏

m:因为是老房子改造,会有很多细节处预想不到的问题。这中间让你最头疼的是什么?

R:头疼的问题很多。比如,在非常小的空间尺度下,还要要求施工人员的精度水平、各个供货商的配合要流畅;没有吊顶的情况下,风机风管的布置是一个复杂系统……目前,古建工匠与现代门窗供货商是两个团队,屋顶开天窗是一个特别的技术难点。其它墙面地面的地方可以通过营造来解决,但屋顶的问题如果有一个细节解决不好,会有比较大的隐患(比如漏水渗水、暴晒等),这些问题都具体到施工的方法与经验。设计的细节越多,越需要现场控制,也越需要工匠的技艺与智慧。

R:除了院子建筑本身,还有其它外部的问题,比如规划管控、政府扶持古建改造的社会渠道,目前还比较混乱,需要进一步透明化,流程清晰,易操作;还有每个院子的排水排污、无异味、街道清洁无垃圾、解决胡同停车难、燃气管线等规划问题,都有待完善。

R:建筑工程的特点是有99分都做对了,如果有1分做错了,那么就做错了。而且可能错的厉害。空间美学的特点是如果有99个视觉元素都觉得赏心悦目,如果有1个视角觉得不堪入目,那么敏感的人就会关注那个短板。建筑师自己首先必须是最敏感的人,也需要一些钝感。思考问题并且探索解决方式。

m:那相反的,有没有让你意外很顺利的事情?

R:意外顺利的事情……就是在营造的过程中,居然没有一件意外顺利的事。

m:住过公寓住宅,又回到胡同大院,两者给你们带来最直接的居住体验区别是什么?

X:在公寓住人会很懒得出门,好多事窝沙发里刷手机点外卖。但是住进胡同就很容易活动起来了,去哪里都很方便,一迈腿儿就走起了。愿意多出去走走,愿意去店里喝杯咖啡,愿意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蔬果,愿意去邻近的朋友家串门儿,更愿意和世界联结。“胡同串子”这个词是有道理的。

这座小院若只能自己看,太可惜了

m:「拾院」同时是一个佛系的家居艺术集合店,你们代理的这些设计品牌,是不是被直接用到了家里?在挑选家具的时候,与整个空间的关系时如何考虑的?

X:我们目前代理合作有camino、FermLiving、NormannCopenhagen、Kooduu等品牌。在刚进门的吧台区,就有camino的转椅。协调性是我们看中的。首先是美学上,因为胡同古建筑的独特气息,青砖、老木、植物这些的融合,比起纯中式或是纯日式,简洁优雅的北欧风家具似乎更能恰当的融入其中。还有功能上,我们希望在这个“老空间”里加上的家具,是真的可被有效实用,服务这个“家”的。

m:「拾院」所指的共享空间。具体是指会在这里发生哪些事,做些什么?

X:我们自己主办的活动以艺术和生活美学的为主,音乐、展览、讲座……如果需要美好的空间来实施自己的灵感计划,我们开放一切形式的探讨与合作,无论机构还是个人,为志同道合者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另一种艺术化可能。除了我们自己举办的活动,客户还搞过产品发布会、设计师沙龙、明星生日会、影视拍摄、节目访谈、葡萄酒和咖啡品鉴会等等。

m:所以,你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获得或是传达什么?

X:首先是希望美好的事情在我们精心打造的空间里发生,如果只是我们自己用难免有点浪费,让喜欢小院的人都能来这里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来体验空间和内容的奇妙结合。另外我们也在积极尝试和各种胡同好友梦幻联动,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搞事情,让北京的内城区真正焕发活力。

萱萱说,没事的时候,她喜欢背靠北墙坐在大厅,看着院子里的光影发呆。海鹏则喜欢待在音乐室里弹琴。还有从西房阁楼穿出去的露台,夫妻二人时常爬到上面,依靠在砖墙上,低头看看院子,偶尔会有朋友来做客,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抬头看看胡同,其实还是北京城熟悉的模样。

文/Judy

图/zoulei、yiqing、拾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