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20年!这所大学为这项教育放大招

发布时间:2022-03-21 19:55:32来源:麦可思研究

本文原标题:《地方高校如何推动高质量双创教育》

20年前,大连大学初步探索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20年后,该校打造了全员参与、体系完备的双创教育生态“闭环”体系,为地方高校实施优质双创教育提供了参考样板。

创新创业战略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水平,大学生则是双创领域的生力军。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10月1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强调高校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麦可思数据显示,双创教育不仅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渠道,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也较高,2020届选择自主创业的本科生平均月收入为6326元,就业满意度为78%,明显高于本科平均水平(月收入:5471元,就业满意度:71%)。

在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方面,大连大学经济学教授、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谢勇认为,“地方高校占普通本科高校总数95%以上,推动地方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20年的发展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麦可思研究有幸邀请到王谢勇院长介绍该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特色鲜明的“四轮驱动、双擎发力”培养体系。

从无到有

构建双创“闭环”教育模式

早在2002年,大连大学就制定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本科生创新学分评定与管理办法》,成立了“教学改革实验班”,正式拉开了学校双创教育的序幕。经历了探索起步(2002—2006年)、创新实践(2006—2012年)、深化改革(2012—2015年)、高质量发展(2015年至今)四个阶段,学校构建了从小范围到全覆盖,从单一竞赛到完整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闭环”体系。

在推进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特色,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于2012年获批国家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单位,2016年获批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2021年竞赛获奖项目实现成果转化金额1300余万元,项目落地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亿元。王谢勇院长介绍道,学校将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融入双创教育,“开拓了符合应用型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成为大连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

结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双创学分”管理系统、“三层次、四平台”教育体系、“五结合”培养模式和“互联网+”大赛平台为四轮驱动,以教师端及学生端双向激励、发力为双向引擎的应用型人才双创教育培养模式。

如前所述,学校紧抓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粗放式到精细化、定性为主到定性定量相结合,关注表象到注重内涵、局部为先到全过程覆盖的建设思路,将“双创”管理、教学体系、培养模式和大赛平台有机结合,“探索出适合地方普通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科学路径。”王谢勇院长表示。

具体来看,学校依据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自主研发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云平台”,可以建立记录和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电子档案和创新创业成绩单,实现双创教育过程化、数据化、可视化、全覆盖的大数据闭环管理。借助该“双创学分”管理系统,学校可以快速导出学生的个性化、全过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画像,反映学生参加双创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成果,精确评价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情况,促进就业创业。

在教学体系上,学校设计了公共课、专业课和双创英才班的递进式课程层次,结合创新工作室平台、“大创计划”项目及竞赛平台、创业实践平台、校企联盟平台四个实践支撑平台,以此实现双创教育全员覆盖、全程畅通、全面融合。以此为基础,学校打造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践转化、创业就业相融合的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实现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着力提升师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王谢勇院长谈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战训练,“互联网+”大赛平台是“四轮驱动”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学校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逐梦之旅”等活动为引领,将双创实践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结合,倡导并积极组织师生团队参加各类双创大赛,在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方面孵化出了一批如高精度肿瘤粒子近距离治疗技术、蓝莓等小浆果生物育种技术等创新成果,“为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连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双擎发力

做实激励制度

王谢勇院长表示,“(大连大学)将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工程。”在此背景下,学校顺势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众创空间和大学生科技园。学校一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孵化优秀双创成果,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一方面将教师开展双创教学和学生参加双创实践等结果,分别纳入学校、学院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中,形成了“双擎发力”激励机制,即组建由学校统一领导、学院推动落实、师生广泛参与的“三级联动”运行机制,出台“教师端、学生端”激励政策。

在教师端,学校建立了“教师发展、职称导向、评优评先、年度考核、成果奖励”激励机制;在学生端,则形成了“课程引导、竞赛拉动、项目孵化、学分考核、成果奖励”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师生参与双创教育的积极性与内生动力。

随着“四轮驱动”培养模式和“双擎发力”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王谢勇院长谈道,“学校以优秀双创实践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的高质量发展。”

成效如何

数据验证

“学校多年不断探索、加强双创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培养出一批充满自信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王谢勇院长表示,辽宁省教育厅对大连大学本科审核评估报告表示认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与教育结合,促进课程与实践衔接、校内与校外结合、能力与成果双收、普惠性要求与个性化需求并举。”

学校一直强调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自实施《大连大学大学生创新教育“百千万”工程》以来,学校推动师生每年成立百余个大学生创新工作室、设立千余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近万名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开设的“创新与创业基础”公共基础课和“创新教育”实践课,学生累计受益面达到100%,教师参与双创教育的比例超过85%。

同时,学校与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合作,通过数据反馈学校双创教育成效。根据麦可思《大连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评价报告(2021)》,“能力增值是大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成效”。据毕业生反馈,通过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课程、竞赛、活动等),获奖毕业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比例(84.02%)明显高于未获奖毕业生(78.67%);具体到各项能力,获奖毕业生的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组织领导、创新能力均优于未获奖毕业生,整体能力达成情况良好。

双创教育对学生学业发展也起到助推作用。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比例由10.2%提高到22.34%,其中参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学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人数的比例高出学校平均值近5倍。

学生综合能力的上升也反映在就业质量中,麦可思《大连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评价报告(2021)》显示:“2018届参赛获奖学生毕业三年后高质量就业率高出学校平均值近18%;月平均薪酬高于同届学生10.67%,高于同届未获奖学生12.83%。2021届参赛获奖学生,高质量就业率高出同届平均值近10%;月平均薪酬高于同届学生17.62%,高于同届未获奖学生22.65%。除此之外,获奖经历也帮助毕业生尝试更多实践。2021届和2018届参赛获奖毕业生通过孵化平台成功创业的比例分别为41.18%、31.25%,而未获奖毕业生分别为26.19%、10.53%。”

除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育人成效外,“不少项目成果得以转化,若干教学实践得到了推广与应用。”王谢勇院长最后说道。例如,学校在2021年有29个竞赛项目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占当年学校转化项目的76.3%,金额超1300万元。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被纳入大连市委“1+5+1”系列文件中实施,且该成果在3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

作者|麦可思范春骏

本期责编|麦可思王捷

我们的视频号上线啦~

快戳↓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往期推荐

01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前请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