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策落实】发展数字经济,资源如何腾笼换鸟
发布时间:2022-03-18 07:19:10来源:大唐财富智库
今年两会中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我国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而其中数字经济被多次提到,这相当于为我国数字化建设指明方向。
除此之外,早在之前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这是在《规划》中第一次将数字经济的地位提升到国家层面,足以可见今年数字经济的重要性,而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市场规模将增加近10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14万亿元,增加72%;工业互联网普及率增加30%,达45%;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7万亿元,增加45%;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46万亿元,增加24%。
如此恢弘的战略目标,要实现可不一定非常容易,并且不得不提到一直以来支撑数字经济的幕后英雄:数据中心。
一、数字经济的基础:数据中心
在整个数字经济的产业链与发展进程中,算力是基础。大数据中心作为提供算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
今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芜湖、韶关、天府、重庆、和林格尔、庆阳、贵安、中卫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东数西算,数代表数据,而算代表算力,也就是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这其实并不是我国第一次组织跨区域梦幻联动的案例,早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不过众所周知,这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往往需要解决的都是地域间资源供需结构不均衡的问题,现在,算力资源也要跨区域分配,是不是说明我国算力资源供需结构失衡呢?没错!
二、算力腾笼换鸟:东数西算
对于我国来说,数据中心的布局呈现东热西冷的局面。从2021年存量机柜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占比29%,华北地区占比26%,华南地区占比24%。从2021年规划新增机柜区域分布看,华北超过27万架(占比约28%),华东和华南分别超过24万架(占比约25%)和22万架(占比约22%)。
也就是说,全国79%的存量机柜、2021年75%的新增机柜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
同时,我国数据中心机柜上架率也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华北、华东、华南的上架率在65%以上,西北的上架率仅为33.9%,远低于50%的全国平均水平。
而众所周知的是,我国的能源分布情况与算力分布情况刚好相反,在能源上,我国北多南少、西富东贫,尤其是在近年来双碳背景下,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西部由于光照充足、风资源丰富,早已成为清洁能源的重点产区。
再加上西部地区电价及用地成本相对较低、能耗指标充足等,因此,因地制宜,在西部地区创造算力提供给东部地区使用,就成为了解决算力与能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最好方式。
那么,国家打算东数西算,核心目标是什么?
三、目标清晰明确:提速节能
我们认为,一是解决延时问题,二是解决节能问题。
首先是延时问题。过去,数据中心普遍集中在东部地区,一方面是因为东部需求大,网络资源分布决定了数据中心必须要集中建设在一线城市及其周边,但另一个原因,就是东西部之间地理位置和距离导致了物理屏障和延时问题无法完全消除。
虽然看上去,两个节点之间的延时可能只有几十毫秒,但由于每固定距离中需要通过中继站的转换,而中继站转换则会带来跨网的跳数,相当于在高速上设置了许多收费站,这样就需要不停的加速和减速,使得延时大大增加,严重影响数据的运算和处理。
因此,今年的东数西算,就是要解决中继站转换过多带来的延时问题。政策目前明确提出要在数据中心之间建立高速的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升级网络建设。
数据中心端到端单向网络延时原则上在20毫秒范围内,同时车联网、联网无人机、智能电力、智能工厂、智能安防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需求,数据中心端到端的单向网络延时原则上将控制在10毫秒范围内。
其次就是节能问题。在双碳的背景下,政策对PUE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到1608.9亿千瓦时,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35%。如此需求下,我国对耗能指标早有要求。
此前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中心发展三年)》规定,到2021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5以下;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低到1.25以下。
而按照2021年数据,分区域来看,基本每个区域都没有做到这个要求。但是降低PUE的技术难度并不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设计方案和运维团队。
最开始设计建造数据中心时,设计方案已经包括了需要采购什么样的制冷和温控等设备,这决定了PUE能不能做到很低;有经验的运维团队是保证PUE的重要条件之一,即便是有很高级的设备,但交给没有经验的运维团队PUE也难以降低。
梳理本次的政策,东部地区的PUE目标基本在1.25,西部地区不超过1.2,能耗目标更加严格。
四、赛道呼之欲出:如何选择
而上层对东数西算的政策目标直接影响细分赛道的发展潜力。数据中心的产业链分为上游的基础设施板块、中游的运营商板块和下游的应用终端板块。其中基础设施比如IT设备、土建工程等等,中游运营商则包括基础运营商、服务商等等。
虽然东数西算的推进可以直接拉动数据中心全产业链,但实际结合政策的核心目标,这其中的温控系统、电力系统、IDC运营商、IT设备/光模块等领域将成为重中之重。
以温控系统为例,温控系统能耗占数据中心非IT能耗的80%,温控系统的能耗是PUE是否能降低到合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温控系统一般在建设环节完成采购和安装,且成本约占建设成本的16.7%,结合发改委对东部地区1.25、中西部地区1.2的能效控制指标,预计今年将加快推动老旧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对于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数据中心,会进一步加快改造、提升效能,进一步拉动温控系统需求。
此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鼓励新型机房精密空调、液冷等创新液冷方案的应用,将提升温控系统价值;推动数据中心采用机柜模块化等节能技术模式,温控厂商也积极产业链延伸拓展至模块化机柜领域,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量。因此,温控系统赛道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再比如IT设备板块。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环节的拉动作用其实更多和数据中心实际的上架率有关,而今年在国家的政策目标中,明确要求数据中心的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
目前,从2021年全国各区域数据中心上架率来看,只有华北、华东、华南上架率达到了65%,但也不到70%,东北、华中、西北、西南上架率只有30%多,还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
而在今年政策65%上架率指标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双重动力推动下,预计上架率也将稳步提升,带动上游IT设备有更大空间。
五、后记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数据和算力是基础支撑,也是幕后英雄。近年来,数据和算力的价值逐步凸显,数据中心也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
2020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柜总数达到约315.91万架,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规划新增机柜总数约99.15万架;存量机柜总数达到约415.06万架。随着数字经济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于算力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未来已来,是数字经济的时代,更是数据中心的时代!
扫二维码|关注『大唐智库』视频号
投资对话100集,答疑解惑惹人迷
只要你点,收获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