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只有想不到,没有遇不到!这几个医疗骗局你都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2-03-15 10:26:31来源:掌上医讯

近期有很多用户反应,

为什么总是收不到我们的文章?

其实是因为公众号不再按照时间推送。

所以需要您多给我们点一下“在看”,

或者把掌上医讯设为“星标”,

赶快动动手指吧!

又到一年3.15,各行各业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假行动~

过去一年中,涉及医疗行业的骗局也是一桩又一桩~

巨大利益的吸引,骗子们制造的各类骗局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而由于医疗专业知识的壁垒,普通群众尤其是有强烈医疗健康需求的人更加容易上当受骗。

受骗人往往不仅会遭受经济损失,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更有甚者会影响生命安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在过去的一年中医疗相关的典型骗局,希望大家提高警惕,避免入坑~

一、“婴儿霜”骗局:2岁宝宝变“大脸娃娃”,婴儿霜竟激素超标

婴幼儿身上容易多发皮肤湿疹,于是婴儿霜便也成了年轻家庭的必备品。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动辄200-300元的婴儿霜不仅没有带给宝宝肌肤呵护,反而成了坑娃的“毒药”。

2021年1月,一对年轻的父母向知名网红测评博主求助,他们5个月大的女儿因为涂抹了一款婴儿霜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原本呆萌可爱的宝宝如今变成了“面部肌肉僵硬”、“汗毛黑长”的“大脸娃娃”,体重也已经飙升到了22斤。

一开始夫妻俩发现女儿的异常后就曾去过医院做检查,可是不管是对婴儿身体发育还是母亲的乳汁进行检测,最终的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于是,夫妻俩又带着孩子去了更加权威的医院,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一进医院接诊的护士就询问宝宝最近有没有吃过激素类的药物,因为在此前就已经有4名有类似症状的宝宝前来就诊。

最终医生检查后确诊孩子的病因确实是因为摄入过多激素导致。因为宝宝还在吃母乳,所以夫妻俩思来想去觉得应该是给宝宝涂抹的抑菌霜出了问题。

于是,夫妻俩希望博主可以帮忙做个评测,为宝宝讨个公道。随后,博主对这款婴儿霜进行了评测,最终发现其中所含的氯倍他索丙酸酯(一种激素)居然有30多(mg/kg)。显然,这款婴儿霜中含有过量激素无疑。

氯倍他索丙酸酯属于皮肤科用药的糖皮质激素,通常会用于慢性湿疹等皮肤病的治疗中。

但是因为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的药物属于超强效的激素类药物,如果长时间大面积使用的话就会很容易引发婴幼儿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进而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

所以对于轻度的婴儿湿疹,医生根本不会使用;而对于比较严重的湿疹,医生也会严格控制使用量,尽量降低激素对宝宝产生的不良影响。

而市面上的婴儿霜大多会在广告中强调产品是“纯天然”、“无激素”“见效快”的婴儿用品,这无异于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宝妈们的涂抹顾虑,满足了宝妈希望湿疹可以快点被治愈的急切诉求。

小编提醒: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关于婴幼儿护肤品的相关规范或者规定,所以打着妆字号、消字号产品的生产的婴幼儿产品大行其道。本该被细心呵护的宝宝却被激素药物伤害,无良商家的黑心着实令人痛恨。面对宝宝的皮肤问题,我们的宝妈们一定不要盲目迷信“纯天然”,切忌追求“见效快”,如果宝宝有皮肤问题尽量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二、“免费医疗”骗局:10元保健品几千元卖给老人

现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越来越多,多以保健品和保健仪器为主。2021年3月,山东东营警方就破获了一起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

犯罪团伙假冒红十字会,以“免费医疗”为诱饵,向中老年人兜售所谓北京同仁堂的保健品。在对方花言巧语下,一些老人以“入会”“缴纳保证金”等名义被骗走现金上万元,该机构还许诺老人们会寄给他们“只有高级干部才能吃到的保健药物”。

一位74岁的受骗老人告诉记者,对方给她寄了“塑料袋包的白面面”“北京特一号”,她看包装简陋没敢吃。几天后,老人又收到4桶包装印有西洋参粉字样物品,对方让她付款4217元。

就这样,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老人先后向对方转款4笔,共计24600元。警方后续调查发现,这些所谓价值几千元的三七粉、西洋参粉,实际上都是类似于蛋白粉的粉末,每罐价值仅十几元。

小编提醒:

针对老年群体的骗局时有发生,五花八门的套路太难识破,这其中,保健品骗局又尤为严重。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我们平时要多关爱老人,向他们传递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神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相信医生。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可能会加重病情。

三、“免费医美”骗局:“美容贷”,非法金融活动骗局

溶脂针、玻尿酸、热玛吉……在上海,动辄成百上千的医美项目,只需配合拍几张照片就可以免费体验,你有没有很心动?

2021年3月,上海市民师女士在互联网看到一则免费享受医疗美容体验的广告,经过预约后,在一家名叫灿斯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医疗美容机构咨询,该机构表示要先购买消费卡成为会员,才能免费体验项目,而且充值费用将全额分期返还。

当师女士因没有资金、无法一次性充值时,该机构表示可以帮助师女士向网贷公司申请贷款,资金转入公司账户后,在一年内按月分期将贷款本息全额返还给师女士。面对如此优惠,师女士便与灿斯公司签订了一份《项目消费卡买卖合同》,后从多家网贷公司贷款12万元转入灿斯公司账户。

充值后不久,师女士仅体验了一次标价2000元的美容项目,在约定的第一个返款日仅收到了900元返还款,远远少于月均万元的返款约定。师女士前往该机构咨询,但灿斯公司相关人员已失联,师女士也再没收到约定的分期返款,且背负沉重贷款。

后经警方调查,自2019年8月起,犯罪嫌疑人陆某等人设立“灿斯公司”,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金额高达3700余万元。目前,陆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依法逮捕。

而实际上,灿斯公司只是一家医疗管理公司,属于小微企业,本身并没有进行医疗整形项目的资质。但是,在销售过程中,灿斯始终以医院方自居在欺骗消费者。

小编提醒:

除了此次事件,关于医美机构引诱贷款、骗贷等新闻层出不穷,医美机构的套路也花样百出,为的就是获取利益并可以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和贷款平台。爱美女性在医疗美容消费中需注意选择正规商家,量力而行谨慎消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

四、“莆田系医院”骗局:17岁无病女生被手术,中途让打电话借钱

手术进行到一半,医生突然停下来要加钱,不交钱不继续......你以为这只是个段子?

不,这是陕西17岁女孩小月(化名)的真实经历!

2021年10月4日,陕西安康一17岁女生小月放假在家时,手机突然弹出一个医生咨询窗口。恰好她身体有点不舒服,就顺便点开咨询。然而,对方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不断地要求她,亲自到当地安康兴安医院咨询。

在客服人员不断地营销洗脑之下,小月来到了该医院。一名医生给她开了两张检查单,以做检查的名义,将其骗上了手术台。更魔幻的是,手术做到一半时,医生却突然停下来,让小月在三张单子上签字,分别是手术同意书和费用单。小月感到不对劲,要求下手术台给家长打电话。医生制止了,并恐吓她“现在手术过程中,血流不止,情况很严重”,要赶快赶快筹钱缴费才能继续手术。

随后,小月将身上的1200多元全部交出。医生表示还不够,让她给同学打电话借钱,还私自在她的手机上通过花呗借了一笔款,而后又让小月签订一个欠款单,说手术结束后再想办法补齐。最后,小月趁医生不注意,悄悄与家长联系,家长赶到医院后,缴费后才得以脱身。

更让人气愤的是,他们治疗的“病”,根本是无中生有。该医院给小月做的检查单上显示:右侧卵巢卵泡样回声,考虑多囊卵巢盆腔积液。但多囊卵巢是一种女性很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只能靠吃药治疗,根本没必要动手术。而盆腔积液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是药物治疗,而不是一上来就做手术。离谱的是,妇科手术知情同意书上却显示,小月的手术内容却为“宫颈赘生物”摘除。

术后第二天,家长把小月带到安康市中医院重新检查,检查结果却显示子宫一切正常。也就是说,小月根本就没病,医院却强行给她做了手术,让她白白挨了一刀。

万万没想到,都2021年了,居然还有这种荒唐的事,简直是丧心病狂!

医院本是治病救人的神圣之地,有人却将其做成了一门生意。骗人上手术台,然后坐地要价,上了手术台的人,就像砧板上的肉,只能任由他们宰割。

小编提醒:

很多人身体不舒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莆田系”医院通常会花大笔“推广费”,以求排在搜索页面的前几位,让患者误以为该医院口碑极佳。如果遇到私密问题,不要讳疾忌医,记住,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去正规的公立医院挂号就诊。

五、“山寨抗癌针”骗局:要价30万6针,查无临床试验批件

“上海癌症患者接受CAR-T细胞疗法痊愈”、“120万元一针的抗癌针获批上市”……消息引发病友关注的同时,在2021年11月18日,南都、N视频调查曝光“上海一家机构蹭CAR-T抗癌针热点,诱导患者付费30万打一款名称和内容都与之相似的“GAL-T”抗癌针,并宣称有效率在八成以上。

记者通过公众号预约上“顾问”后实地走访发现,患者本人不需要在场或抽血,即可通过该机构评估并付费参与试验;实验室管理也明显不规范,外来人员进入该机构的实验室无需消杀,实验室内细胞培养液随意堆放;该机构声称“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投资的”,但中国医学科学院办公室对此予以否认。

根据规定,疫苗或者治疗针,都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和国家批准上市才可以打到患者身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并无GAL-T的任何公示,也查无试验批件,该机构却称从2016年至今已有168名患者参加治疗,有效率八成以上。更难以置信的是,该抗癌针至今尚未上市,竟然让患者花30万元来使用。

种种迹象显示,此抗癌针实为“坑人针”,既把患者当成了小白鼠进行试验,也让患者付出了高昂的经济成本。一旦患者上当,有可能耽误正常治疗,还可能有不良反应。

对此,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称,经查,涉事的“中外肿瘤医学研究院”在浦东的注册地无办公室及人员,为虚拟注册,拟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上海市虹口区卫健委称,正与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调查涉事机构。

小编提醒:

期待有关部门对该机构的宣传、产品、资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揭开其“山寨”真相,避免更多癌症患者上当受骗。如果已经有患者误信某些机构宣传,花很多钱使用了“山寨”抗癌针,应该尽快依法进行索赔!

六、HPV疫苗骗局:黄牛声称代预约,25岁女生遭遇苗”财两空

想打HPV疫苗却约不到,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跟你说可以网上“代约”,约不到还包退,你是不是很心动?

2021年11月,家住蒲岐的小黄(化名),因为轻信网上“代约”HPV疫苗的广告,不仅没打上疫苗,还被骗走5200元。

“HPV九价疫苗必须在26周岁前接种,我已经25岁了,马上要不能接种了……”为了在超年龄前尽快接种,小黄四处打听如何接种HPV疫苗。偶然间,小黄听朋友说“小红书”app上有专门代预约HPV疫苗的“黄牛”,便发布了一条“求苗”动态,果不其然有一位昵称是“漂亮牛牛帮上岸”的网友主动联系她,声称可以“代约”。

△“黄牛”声称可以代预约

随后,对方提出要通过QQ指导小黄进行具体“代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黄在QQ上填写了所谓的“申请表”,随后便收到了一条成功预约的信息,上面提示已预约成功,并让小黄在9月7日到乐清某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九价疫苗。

看着这条与以前在医院预约挂号时,收到的信息十分相似的短信,小黄悬着的心这下可落了下来,她心想“都收到短信提醒了,这还能有假?”

几分钟后,对方就给小黄发来了一个银行账号,让她务必在半小时内付款,否则无法“留苗”。一心想打疫苗的小黄马上用支付宝向对方转账,但支付界面却弹出了一个“交易失败,谨防诈骗”的提醒!这时对方却说“不能用支付宝支付,只能用手机银行支付才能成功”,并不断以“付款有时间要求”为由不断催促小黄立即付款。急于预约疫苗的小黄再次相信了对方,在骗子的指导下,用手机银行完成了5200元的汇款。

这时,蒲岐派出所的劝阻电话也打到了小黄的手机里,小黄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而再当小黄联系对方要求退还5200元钱时,对方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小编提醒:

预约疫苗一定要找官方正规渠道,切记不要盲目相信网上“中介”、“黄牛”等,按照我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HPV疫苗可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具有资质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如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指定医院接种。有接种意愿者需要在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提前预约、等待门诊安排接种。

七、“艾灸养生馆”骗局:高价熏蒸仪宣传能治癌,无证产品被下架

2021年10月24日,江西新余的谢女士向《都市现场》反映,最近她母亲在南昌市铁路九村的亲戚家里做客,在小区门口的一家艾灸馆进行了免费的艾灸理疗。理疗结束后,店员告诉她,可以考虑把这台熏蒸仪买回家。由于谢女士是一位结肠癌患者,店员告诉谢女士的母亲,熏蒸仪能帮助女儿缓解病情,于是母亲掏了3990元买下了这台熏蒸仪器,未开任何收据和发票。

10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南大道上的“艾灸养生馆”。刚进店还没几分钟,记者就被店员拉进一个小隔间开始“上课”。在里面听课的大多都是一些老年人,“上课”的内容是在推销一些产品,包括艾绒以及谢女士母亲购买的熏蒸仪,也就是艾灸仪,宣称产品对睡眠、糖尿病都有改善,且均价格不菲。对于半信半疑的人,店长还请老用户进行“现身说法”。

经过记者调查后发现,这家店内所售出的多款产品,存在价格“虚高”,以及疑似没有获得国家3C认证就上架销售的情况。11月4日,南昌市青山湖区市场监管局京东分局对该店进行了查处,责令停业并下架产品。

小编提醒:

艾灸确实有很多的好处,但远不到骗子们宣传的那么夸张的程度。并且中医艾灸所用的艾是非常有讲究的,骗子们的目的不纯,给老人家所用的艾多是劣质产品,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损伤身体健康。老人家们要想不被骗,记住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迷信养生,有病就去找专业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养生。

八、“新冠防疫”骗局:假冒防疫人员进行电信诈骗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省市都出台严防严控疫情的管理措施和规定,在大家积极响应政府”防疫“号召,支持和配合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时,一些不法诈骗分子也趁机利用广大市民疫情防控”心理“,套用一些所谓的“官方消息”实施各种套路的诈骗,各种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2022年2月初,贵港平南的杨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一则“疫情防控工作线上排查工作人员”的通知,她以为是疫情防控的核查,立刻按对方要求的步骤进行操作,几分钟后,她银行卡里的余额全都被转出去了。

杨女士直到看到手机转账的短信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掉入了骗子的圈套里了!她立即报警向公安机关求助,所幸,这笔钱款被警方成功追回。

过去的一年中,这样的诈骗套路层出不穷,值得我们所有人警惕!例如,有冒充防疫工作机构人员群发信息,声称可快速检测核酸,骗取加急费用;有冒充相关权威部门、机构以各种理由发短信,骗你点开病毒链接等类似的骗局……

小编提醒:

我们在按照政府防控管理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更要擦亮眼睛,遇到核查工作的时候要沉着冷静,理性应对,不轻信、不泄密、不转账、不轻易扫码或点击不明链接,谨防被骗!

综上,小编为大家盘点了2021年至今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医疗骗局,希望大家能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