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提问:你有存款吗?
发布时间:2022-03-14 12:43:40来源:央视网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改变的先声。
每年召开的“两会”,就是一堂集中“答疑”的讨论课。
央视网《我有一个问题》栏目推出“小青年唠两会”特别系列。
“打捞”出年轻人最关心的那些事儿,从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寻找解法,邀请大家喜欢的KOL(专业意见领袖)一起聊聊。
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是:
“年初带着300块钱出去打工,年末带着300块钱回家过年,
在外面白吃白喝一整年,没花钱!‘成功人士’啊!”
部分年轻人认为“千金难买我开心”,
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决定投奔另一种生活,
过上原先他们所不屑的、像爸妈一样存钱的日子。
我们邀请了B站美妆博主、知识区UP主、90后住家保姆、播客主播、理财博主、豆瓣小组组长……
大家一起聊聊:
怎么树立良好的财富观,握好小钱包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Part1
这钱,都花到哪里了呢?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论述过消费的逻辑:“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每天都在辛苦上班,但赚的钱似乎永远赶不上花的钱?
一到月底就变成当代“女娲”,开始“补天”一般凑还款?
尤其是刚毕业的头几个月,最简单的衣食住行,就把收入挤占得七七八八,也把刚出象牙塔的年轻人碾压得“九死一生”。
KOL们刚毕业时,收支几何?也是月光吗?
一个努力说好普通话的B站百大,能尝试百变妆容,也不怕以素颜示人。初中险些被劝退,高中发奋考上211大学,大学毕业两年成为双百万粉丝的博主。
第一份工作是17、18年在设计公司做实习生,当时工资是5000块加五险一金!觉得很满意!因为我上学的时候生活费差不多是一千五左右一个月,当时觉得还能剩下三千五简直就是发财了!
完全要忘记租房子这件事哈哈,每个月把房租付了之后基本没什么钱了,前几个月不适应的时候是“月光族”,之后每个月会存500元左右!
感觉跟在学校差别还挺大的,因为每个月都是固定支出,交房租的时候压力很大。
而且有的时候大手脚了也不好意思找爸妈要钱,瞬间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
四川德阳人,不修边幅,为当代文学创作者、B站知识区文学类特级知识分享官。
第一份工作是2018年,成年后做了网吧服务员,俗称“网管”,月薪1800元,现在看来可能是有一些低的,但当时没有那么多阅历,觉得吃饱穿暖,倒也满意。
我读大学时,家里每月会给800元生活费,工作后相对不那么拮据了。
那会儿还没有存钱的意识,但我也不怎么图物质享受,基本都拿去买书了。
播客消费新知主播,曾在电商和在线教育行业创业,操盘过千万粉丝项目,觉得说真话很有意思。
我第一份比较正经的工作是在2010年在动画行业,那个时候是3500元一个月。
花销上,每个月没剩多少钱,约等于“月光”的状态,不太有理财的这个意识,存不下什么钱。
日常的吃饭、交通,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花掉了。
维多利亚大学学士,30+才创业。消费主义逆行者,关注女性自我成长。
我当时就是有多少花多少,有钱难买心头爱的消费观念。
所以好几年一分钱没存,还经常刷信用卡,最庆幸的是,幸好没产生大额的借贷。
Part2
年轻人们,
为啥开始存钱了?
城市霓虹、直播带货,
消费主义日复一日地生产蓬勃的欲望。
疫情反复,大厂裁员,
让年轻人们也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
所有的“清醒”或许都源于眼前的“危机”。
正在认真存钱
离职做自媒体之后收入多了很多,但是每个月不是很稳定,所以在收入比较好的时候会很认真地理财和存钱!
自媒体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职业,谁也没办法说准这个职业能做多久,所以存钱还是非常重要的。
存钱无外乎“开源节流”
大概是第三年开始存钱的吧,契机就是想着日后要买房子,好歹慢慢攒着吧。
存钱的方式无外乎“开源节流”嘛,更节约了,也更努力了。
为了爸妈,开始存钱
我大学毕业七年了才有存钱意识。也是因为我要带爸爸妈妈去三亚,才开始存我第一个5万块钱。
存这5万也是很痛苦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目标的话,我可能现在还是“月光”。
接触到了理财知识,开启新世界大门
有很多针对年轻人群的理财教育内容,比如说一些社交app上甚至有专门针对女性的理财内容,或者B站上用表情包或者梗,来做年轻化的理财教育表达。
图片来源于Bilibili截图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趋势,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不缺少勾起他搞钱需求的土壤。
而且,现在95后、00后年轻人,生活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阶段。
现在大家都不说赚钱,而是说搞钱,因为赚钱英文叫“earn”,搞钱是“make”,虽然可能是一个调侃,但词的差异中显示出他们更渴望“无中生有”,渴望暴富。
我们去年在杭州有一个针对青年人群的调研,七成的95后会把“富有”作为重要的人生愿望。
这些年轻人们对财富的认知是很清晰的,对财富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
我自己存钱的契机是因为发现身边的同事会买一些股票、基金,我也接触到一些理财的知识。
而且我当时结婚了,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
现在生活中最大的开销是房子和孩子,在娱乐上的消费相对少,除了买书就是买鞋子。
豆瓣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组长。理性消费,物尽其用!
存钱是为了抵御风险
存钱都是为了抵御风险吧。网上流传刘玉玲会存一笔钱,让自己有底气“甩手不干”,这也是当代年轻人的想法。
“当我在当前工作中不开心想退出时,有一笔钱可以接住我,让我更有勇气退出”,这就是存钱的意义。
Part4
年轻人,到底该怎么存钱?
那么,年轻人有什么可行的理财方法呢?
给“消费主义”降降温
前几年互联网流行过“消费主义”,互联网发展很迅速,各种各样的人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好物推荐,看多了观众逐渐也会觉得“犒劳自己的方式是花钱买东西”,但买东西买多了之后会发现,一开始花钱会感到快乐,到后来花钱买了东西放在家里都不愿意打开,“花钱变快乐”变得越来越难。
互联网“消费主义”逐渐冷静下来之后,会发现其实自己的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附加的“价值”,比如奢侈品、用不完的口红、不适合自己但别人也有的护肤品,这些都并没有意义。
当消费欲望冷静了之后,就会好好思考该存钱了,犒劳自己的方式是好好存钱,然后投资自己,比如旅游、看书、健身。
我觉得,从花钱到存钱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没有什么好或不好,只有哪种方式会让自己更快乐。
花钱可以快乐就继续花钱,存钱感到有安全感就继续存钱,我个人觉得都可以!
了解自己的欲望,抵挡无处不在的消费诱惑
这两年大家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冲击,应该多多少少都会考虑开始存钱了吧。
存钱难就难在,要抵抗住现在无处不在的消费诱惑:换季打折、节日促销、直播间福利、各种博主的“种草”推荐。
当然,存钱还是要从了解自己的欲望开始,新出的口红想买,橱窗里的裙子想要。
可是,为什么你的焦点总是在买买买上。
我们要学会转移自己的焦点。
虽然收入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多的幸福。还是那句话,存钱很难,不存钱,会更难。
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片中揭露了商家的销售套路,解读了为什么我们总是掏钱的根本原因,建议大家找来看看。
我存钱的方法主要是制定好每个月开支预算,并且把他们固定放在支付平台,然后解绑卡,如果钱用光了,就没办法支付了,再想买什么,只能等到下个月;
对于大笔的开支,比如置装费,可以按年来做计划,这笔费用如果提前用完,那就不能再买新衣服了;
察觉自己随手消费的坏习惯并且及时改正,比如逛超市要有购物清单,不能看到什么买什么,逛街不要随手买一杯咖啡或者奶茶,这些“拿铁因子”的消费习惯,就是我们存不下钱的拦路虎。
理智对待“游戏式”的理财方式
互联网理财的便利性其实让更多年轻人更早学会了理财,100块钱就可以理财了。
现在有很多游戏化的方式,比如打开一些支付平台,给你一个三块、五块的红包,勾你要投几百块钱,甚至你都没有注意到它是一笔很严肃的投资,只把它当作一个游戏,当然因此产生的冲动感也是更强的。
年纪越轻,可能受情绪,还有市场波动的影响就越大。
比如,年轻人换手交易的次数是很高的,单支基金的持有时间相对较短。
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基金报》有一个调研,投资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受访者有77%。
然而从更大的数据来看,基金最好是要持有三年以上。
但是你会看到很多人也许今天买明天就卖,甚至不在意其中高昂的手续费。
虽然说接触到的知识很多,但是真正关于财富、关于理财的,正统的、完整的通识教育还是挺少的。
Part5
两会代表委员怎么说?
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对帮助减轻年轻人生活成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提高个税起征点,完善阶梯税率,将个税起征点由5000元/月提升至10000元/月。
要改变工资都交房租的局面,全面推动“写字楼+廉价青年公寓+平价食堂+免费健身场馆”的组合,降低青年生活和上下班出行成本。
倡导全社会招工应消除职场年龄歧视,帮助因经济、疫情及其他情况面临下岗再就业人群打破35岁年龄限制。
建议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录中,应对所有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消除人为就业障碍。
建议给年轻人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县域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要发展特色产业让年轻人“回得来、留得住”。
评论区聊聊,
你是怎么理财的呢?
壬寅年二月十二
2022-03-14
编辑:子睿
撰文:欣蕊、子牙
采访:欣蕊
设计:子睿
责任编辑: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