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孩子能在这里上学,我生三四五六胎
发布时间:2022-03-11 07:19:18来源:景来律师
来源丨新闻哥
景来律师一朝相知,长久朋友。欢迎关注景来律师,请您多提意见建议。交流热线:0516--86251625
公众号
(欢迎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我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在怀念高中时代。
永无止境的学业压力、压抑紧张的班级氛围、催命符般的高考倒计时……
每每午夜梦回,哥都会惊出一身冷汗。
想让我怀念,除非这个高中,和我幻想的一样,体育课比数理化还多。
即使老师就在对面,我也能自由自在地打游戏。
学校的各种规定,能由我们自己决定。
……
是的,幻想中的场景,哥都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了。
《真实生长》
这部片从2012年一直拍到2020年,8年的时间,描绘出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这里的教育理想到不真实,却又确确实实存在,自10年前起。
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做了一个改革。
取消班主任,进行走班制。
想上什么课自己选,没有固定班级,只有自己选择的导师。
全校几千人,没一个人的课程表一模一样。
不得乱了套?
先别觉得步子跨的大,这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
在学习之外,学生自己组建了“学生内阁”,为学生争取权益。
先让老师同意学生使用手机,再抗议食堂涨价,接着争取学生午睡的权利……
一群刺儿头。
要老命的是,这些刺儿头说的话总有几分道理。
看着他们为公共权利而争论,有几个瞬间我甚至觉得自己在看《觉醒年代》。
那是青少年该有的昂扬和激荡。
当然,只有满腔热血却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就是鲁莽。
行为操守和准则因人而异,在这里发声了碰撞。
有人主张听取老师的建议。
这时会有同学纠正,学生内阁存在的目的,是成为学生发声的渠道。
他们该做的,首先是收集同学的意见。
他们有一句口号——
写出这句话的人,叫周子其。
老师给他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标标准准的“刁民”。
军训动员会上,老师刚讲完规定,他就冒出来了。
上来就是洛克的名言,认为军训违背了“趋乐避苦”人性。
既然“公共意志”这么重要,那么想在军训时休息下,是全校99%学生的愿望,这不就是“公共意志”吗?
把老师整没话后,他和同学洋洋洒洒写下两封万言书递送校长。
一封关于军训,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设计了一整套的高一军训体系。
另一封调转枪头,剑指其他学校谈之色变的“早恋”,认为《学生管理手册》中的“交往不当影响不良”的自由裁量权太大。
大爆笑了兄弟们,这两条建议放在其他学校,不把你家长找来治你个不忠不孝大不敬之罪,人家都白考这教师资格证了。
但这里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不仅没发火,还真的把老师叫来,认真研讨了一上午。
年轻人看问题的眼光是不全面,大多数时候都显得幼稚甚至偏激。
但这份少年心气,却是最值得呵护的。
老师该做的绝不是扼杀之,心气不改的同时能理性思考,了解自身权利的同时会合理发声,才是教育应有的成果。
在“刁民”们的推动下,学校真的修改了军训规则,把高中军训缩减了两天,取消了初中军训。
恋爱规定的修改大计,暂时还没有眉目。
幸好,周子其暂时还不用考虑这些,毕竟这里恋爱还算自由,他也没有被规定责罚的机会。
要是爱情也像考试那样简单,就好了呀……
十一学校将近五千人,周子其这样执着于公共事务的刺儿头并不是大多数。
陈楚乔,就是一个避学生内阁而不及的人。
不是她觉得学生内阁不好,而是深知其中的责任之重。
她更喜欢读书交流课。
“人为什么需要归属感?”
“情感能通过物质承载吗?”
这节课上学生们的争辩也许稚嫩,但这是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不断深入发掘探索“为什么”的过程,也是老师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
热衷于思辨,不代表着荒废学业。
陈楚乔说,一旦学校管的松了,你就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因为无论你搞砸了什么事情,都要可以说服自己,用成年人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成年人的态度是什么呢?
她认为是负责任和懂担当。
她不喜欢承担责任,但为了自己,要不断突破。
况且,在这个人才云集的学校,一不注意,就会被人甩在身后。
从山西大同来到北京十一学校上学的李文婷,也有这个的烦恼。
这里没有“衡水模式”的高压,但面对那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李文婷没有办法,必须逼着自己努力学下去。
在李文婷以前的学校,如果成绩突然下降,班主任会立即找她长谈,把她说哭,来激发奋斗的决心。
这儿没有班主任,自由让她心慌。
高中之前的成长环境,使李文婷更接近你我一般人,她知道学习是最重要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最重要的事会使自己痛苦。
只认为理所当然。
学生内阁在刚入学时的她看来,毫无意义,学校的规定合理且宽松,遵守就可以了。
像每一个刚从按部就班中踏入自由世界的人一样,李文婷度过了痛苦的迷茫期。
所幸,仅仅在纪录片的第二集,我就目睹了她的转变。
她开始敢于站在众人面前发言。
加入舞蹈班,开始探索除了课本之外的世界。
面对镜头,她第一次展露笑容。
对比她刚入学时满脸阴霾和无欲无求。
这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青春。
朝气蓬勃,熠熠生辉。
这段时光,会成为她一辈子的财富。
将三个同学放在一起,哥不是想分出个孰优孰劣。
就像导演张琳所说,她用“生长”来作为片名,是她想强调这些学生在人生的最初旅途中,就像植物一样不断地生根发芽,寻找着长大的内在驱动力。
尽管大家都是学生,但学习的动机、热爱的事物、成长的环境,却有着千差万别,“生长”的内在驱动力也迥然不同。
正是这些不同,让每一个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不可否认,北京十一中学的的师资力量,学生受家庭熏陶出来的素质都是其他学校难以比肩的。
他们的素质教育探索,有着浓浓的大城市中产烙印,出了一线城市就会水土不服。
强求其他地区和他们对齐,那就是肉糜吃多了。
但这样的尝试,仍然无比珍贵。
关于可能性、关于青春、关于教育。
哥之前说过,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而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5.2%。
也许填鸭式苦读真的是穷苦孩子出头的唯一一条路,但凡事切忌过犹不及。
剧场中一个人站了起来,其他人为了看到演出就必须站得更高,结果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却没有看得更清楚。
内卷到头……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真的希望,每一个孩子的青春,都能像他们一样精彩。
一样值得回忆。
更多推荐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点我,你会慢慢爱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