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此起彼伏,中国外贸外资高速增长!如何看,下一步怎么办?魏建国这样分析建议
发布时间:2022-03-08 22:43:34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张曙霞
过去一年,外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外贸增量达1.4万亿美元。
利用外资也较快增长,2021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达1.15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增速14.9%,是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今年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的一年外贸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否会持续?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面临哪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
围绕以上问题,《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
▲2021年2月18日,一艘集装箱货轮停靠江苏省港口集团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财经国家周刊》:2021年我国外贸“成绩单”亮眼,以美元计,进出口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年内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了历史高点。为何去年我国的外贸表现如此突出?
魏建国:取得这一成绩,非常不容易。从背后的原因看,我认为有三点。
首先,中国政府采取的抗疫措施到位、有效,一招领先,招招领先。控制疫情之后,我国最早提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同一时间,欧美国家疫情还在肆虐,且不断迎来疫情暴发新高峰。可以说,我国的体制发挥了巨大优越性,上下一致精诚团结,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保障了外贸出口的大发展。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完整全面、门类齐全、上下游无缝对接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了巨大优势。比如在口罩、防护服、呼吸机、帐篷、疫苗等防疫物资方面,我国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生产供应,而且品种、数量、交货期都是一马当先,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2022年2月5日,工作人员在医用口罩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第三,多年来,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果,贸易伙伴进一步多元化,外贸出口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建设的海外仓和海外分拨中心,很大程度上让外贸出口行业避开了疫情造成的运费、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等冲击。我国现有海外仓超过2000个,数量约是2019年的2倍。
《财经国家周刊》:我国外贸进出口高增长的态势还能持续多久?
魏建国:需要说明的是,自2020年6月起到2021年底,我国外贸月度进出口连续18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自2021年1月起到2021年底,我国外贸月度进出口同比增幅连续11个月维持在两位数的高位。这是极其少见的现象。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要继续保持2021年的高增速不太可能,外贸增长势头会减弱,但拐点并未到来,外贸保持高速增长还将有1年到1年半的机遇期,这期间进出口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
做出这样的预判,依据在于,一方面,当前欧美国家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肆虐,虽然疫苗接种率在不断提升,复工步伐在加快,但疫情整体形势并未明显缓和,导致欧美经济恢复可能会向后推迟1年到1年半的时间。
另一方面,由于此前全球码头、港口堵塞,以及一些国家港口卡车司机大罢工,造成整体物流断链、海运费用以及用工成本大幅上涨。比如,20英寸的箱柜,从中国沿海口岸发到美国西海岸,海运运费最高点时大约增长了10倍。
这些问题持续困扰着外贸企业,原材料价格、运价成本现在还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再加上随着疫情形势缓和,“宅经济”相关消费需求以及防疫物资需求会逐渐减少。这种情况下,中国外贸进出口高增速不太会延续很长时间,大概还能持续1年到1年半。
▲2020年12月22日在英国多佛拍摄的因多佛港关闭而在港口外排队的货车。新华社发雷伊·唐摄
《财经国家周刊》:在1年到1年半的窗口期,我们应如何把握机遇,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
魏建国:我们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尤其是外贸企业要未雨绸缪,在接下来的1年到1年半的时间内,一方面要重点做好“三快”“三通”,即快接单、快备货、快结算,通市场、通物流、通金融,比如加大国外分拨中心建立、加快银行结汇等。
另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优化,继续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技术含量,尤其要加大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此外,还要大力探索和发展外贸新业态,比如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多元化开拓力度。2021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5.67万亿元、5.35万亿元、4.88万亿元、2.4万亿元和2.34万亿元,分别增长19.7%、19.1%、20.2%、9.4%和18.4%。
今年第一方阵的主要贸易伙伴格局预计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在排序上可能会有调整。
比如我国对日本、韩国的进出口总额很接近,而且与韩国去年外贸增速远超日本,如果保持下去,今年韩国有望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另外,东盟和欧盟和我们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很接近,但东盟应该很难被超越,因为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更趋密切,将会进一步刺激东盟和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美国情况比较特殊,在中美关系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两国之间贸易增速最快。我认为,今年两国贸易规模还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因为中美贸易从未脱过钩。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紧密。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6万亿元,增长23.6%,较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
《财经国家周刊》: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人民币,达到了1.15万亿元,是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增速达到了14.9%。如何看待这一成绩?
魏建国:吸收外资方面,如果用美元计的话,我国去年是1735亿美元,同比更是大幅增长20.2%。这体现了中国良好经济发展前景对境外长期资本的吸引力。
近年来我国吸收外资有几个特征值得关注。
首先,2021年美国引入3230亿美元外商投资金额,超过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不过,美国以并购为主,而我国吸引外资则主要是绿地投资,即直接投资建厂生产。
第二,来中国投资的,既有知名跨国公司,也有国外中小企业,各类企业同时发力,看好中国投资市场的前景。
比如,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建立大型乙烯项目,德国巴斯夫在广东建设新型一体化生产基地,总投资都在百亿美元。
跨国公司大手笔投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欧美中小企业也纷纷来华投资,比如,江苏太仓是德国中小企业投资最密集、效益最优的地区,集聚了超过400家德企。
第三,中西部吸引外资增速高于东部地区。
新发展格局下,中西部地区引资优势和市场潜力不断挖掘,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尤其是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将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推到了国际贸易第一线。
此前,部分中小企业受限于经营规模基本没有机会参与到广交会级别的外贸盛会,但通过跨境电商,直接登上了世界级外贸大舞台,拓展了海外订单。
另外,随着国内加工贸易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后者吸引外资的高增长趋势还将持续。
▲2020年3月31日,执飞货机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装货。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第四,近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总体上持续优化,比如,去年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吸引外资金额分别增长了17.1%、23.7%。
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外商还会进一步加大对健康、养老、康复、医疗、教育等服务行业的投资。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预判今年全年我国吸收外资的情况?在稳定外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方面有哪些建议?
魏建国:2022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再上一个台阶。从规模看,保持去年的增速水平,基本没有问题。
外商投资之所以看好中国市场,是对中国整体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可。
近年来,为了扩大高水平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我国已经做了许多工作。比如,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连续五年缩减了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17-2021年期间,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分别由93项、122项缩减至31项、27项。
“负面清单”,是指对外商进入我国投资实行特别的准入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统一列出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
今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可能还会进一步缩减,因为不同地区、不同自贸试验区实施的力度不尽相同,所以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除此之外,今年还要加大两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降低违反知识产权的门槛,同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在更多地方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
二是不断缩减负面清单、降低外资准入门槛的同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定全球投资者预期,让外资不仅进得来,而且能留住。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才能不断增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