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两会约定|“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
发布时间:2022-03-07 21:28:20来源:学习小组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一首《乌苏里船歌》传唱不衰,让赫哲族家喻户晓。
“小时候,村里有很多泥草房,只要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在国家兴边富民等政策帮扶下,如今我们都住上了砖瓦房。”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黑龙江代表团审议现场,赫哲族人大代表刘蕾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现在的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唱的那样,走上了幸福路。
习近平亲切地说,这首歌早就耳熟能详,还会哼唱。歌中描绘的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团结的美好景象。他关心地问,现在还有多少人靠打鱼为生?江里的鱼还多不多?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习近平却对他们的民俗风情十分了解。刘蕾现场邀请习近平到自己家乡看一看,“到时候,我们给您唱《乌苏里船歌》!”习近平承诺说,“一定去看看”。
2016年5月,距全国两会结束不到3个月,习近平如约来到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村——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看望当地群众。
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一位老师正给大家讲授伊玛堪说唱课程。啥是伊玛堪?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800多年来,赫哲族的语言、历史、民俗等,都是通过伊玛堪一代代口耳相传。
看到总书记来了,大家簇拥过来,唱了一曲又一曲,其中就有《乌苏里船歌》。习近平边听边拍手打起节拍。他对乡亲们说,《乌苏里船歌》唱的“船儿满江鱼满舱”的美好画面早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赫哲族虽然人口较少,但看到你们生活欣欣向荣,后代健康成长,文化代代传承,为你们感到高兴。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图为5月24日下午,习近平到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村民尤桂兰家中看望。(图源:新华社)
在八岔村,习近平走进82岁的村民尤桂兰家。这位四代同堂的赫哲族老人,拉着习近平坐在沙发上聊家常,拿出一张珍藏60年的照片请他看。1956年,老人随少数民族代表团赴京,曾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习近平称赞她是个老先进了。如今,这家人通过捕鱼、流转土地等方式,收入蒸蒸日上,日子过得比歌更甜。
从民族文化到生产生活,习近平跟赫哲族老乡聊了许多,离开村子时,村民们冒雨欢送。习近平同在场150多位村民挨个握手,袖子湿了,裤脚也湿了。几位岁数大的村民掉了眼泪。
那天,习近平同赫哲族群众说:“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图为5月24日下午,习近平在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冒雨与村民们交谈。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每年全国两会上,人们都能感受到习近平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惦念之情。
2014年两会,谈到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互联网的扶持力度,他关切地问:“人民网、新华网都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吗?”“各个自治区的官方网站都有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吗?”
2015年两会,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代表,他准确地说出“你是畲族”,并询问“高速公路通到你们那里了吧?”“农家乐办起来了吗?”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内蒙古代表团提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被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这段历史,正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
今年两会,习近平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少,一个都没有掉队。“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从苍山洱海到辽阔草原,从天山南北到沿海渔村,56个民族每天都在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静玄
编辑/钟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