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看完河南、宁波的2封举报信后,才认清:这个社会划分起来,也就三种人

发布时间:2022-03-04 14:55:23来源:MBA智库

文/王耳朵先生编辑/MBA智库琉琉

1

前两天,河南安阳,一起荒唐的举报被曝光。

一位妈妈在某平台发布了一条短视频。

内容是,读大二的哥哥,利用寒假给读初一的弟弟辅导功课。

原因是小儿子成绩不好,尤其数学功课很不理想。正巧学校放假,她便干脆让回家的大儿子利用空闲时间帮帮弟弟。

为了激励大儿子,她还开出一小时六十块钱的“工资”,希望哥哥能够认真辅导。

拍视频的初衷,是觉得兄友弟恭一起学习的画面很温馨。

图源@翼生活

亲兄弟,一个体验生活锻炼了自己,一个学到了知识,可谓两全其美。

但这视频在网上火了以后,舆论开始扩散。

有人眼红,匿名举报到教育局:这是变相一对一有偿补课!

“不符合‘双减’政策中的要求,必须勒令停止,并且要完全杜绝此类违背公平公正的辅导形式。”

并且河南最近还下发了一份《寒假期间拒绝学科培训的承诺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拒绝参与任何违规培训,违者将会被纳入学生档案。

这又给了一群人举报、打压的“理由”,视频评论区里,叫嚣“不公平、要罚款、把哥哥列进失信人员名单”的不在少数。

事情在当地闹得太大,教育部门即刻认真严肃处理,经研究后判定:

直系亲属之间的一对一补习功课,完全可以理解,不算违规。

官方下了定论,红眼的看客终于偃旗息鼓。

可很难不让人联想此前的两次同类举报。

先是一位家长,不满一对教师夫妻在暑假给孩子辅导功课,一纸诉状上告政务平台,要求彻查。

“他们孩子和我孩子同班,现在暑假他们给自己的孩子补课而不给我们的孩子补课,这太不公平。本来我家孩子成绩就比他家的差很多。”

他愤懑不平,悲呼“这不就是断了我们的活路了吗?”

基于此,他还特地要求实施“教师子女在中考要比其他学生高一分才录取”的政策。

不然“给我们孩子无偿和免费上课也可以!”

另一件发生在宁波,一家长向宁波市教育局留言,强烈呼吁“要立法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维持公平”。

这两起举报,一个以“该夫妻在假期辅导自家孩子功课,并不属于补课”被怼回去。

一个以“感谢建议”被官方淡淡驳回。

虽说结局让人舒坦,可这扭曲的心理、暗藏的丑陋人性,仍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他们的嫉妒和愤恨,没有来由,就是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却又不接受,见不得别人好,本质上是自己差劲的事实。

就像东野圭吾在《恶意》里写的:

“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2

几年前看过一家全球性的权威杂志,做过一项人性调查。

假设公司给你们加薪,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你和同事都加300;第二种,你加500,同事加800。

你会如何选择?

也许有人会觉得,怎么算都是500比300多,那肯定选第二种划算。

但实际的调查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的第一种。

“我宁愿只拿300,钱多钱少无所谓。但要是让同事比我多300,他想都别想!”

人性之劣,就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过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过得不能比我好。

想起九四年轰动一时的“朱令事件”。

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剧毒化学品铊中毒的症状,身体受到极大伤害。

她8次换血,每次均在1000毫升以上。

过程中感染丙肝,被送入ICU抢救,依赖呼吸机活着。随后昏迷了5个月,醒来后被告知患上了莱姆病。

她留下了永久的严重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只能靠年迈的父母照料生活起居。

曾经优雅抚琴的翩翩少女,如今被迫坐上轮椅,失了健康,也再无曾经的朝气。

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是人为投毒。

而后查出朱令病情如此严重,是因为她铊中毒两次。

案件几度沉浮,当年没有找到凶手。

直到立案两年后,警方才正式将朱令同宿舍的同班同学孙某,列为犯罪嫌疑人。

知情人发布在网络上的帖子里,如此形容孙某:

“你一直活在一种足以掩盖你任何优点的光芒之中。她(朱令)高大匀称相貌端庄,你矮小敦实外貌普通;她多才多艺气质出众,你资质平平,无甚过人之处。

你厌恶和她一起外出,然而比起另外两个同屋,她和你的关系要更好,所以你受够了别人凝聚在她身上的目光,一向有优越感的你,自尊已经不起拷问。

你知道,自己永远不追不上这样的脚步。”

原来,孙某一直嫉妒着朱令。

这桩案子,因为年代久远且“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至今仍处于“证据不足未能告破”的状态,算是一桩“悬案”。

后来央视也做了报道,《朱令的十二年》。

镜头最后,定格在了朱令和孙某的合影上,在孙某的脸上停留了十秒之久。

我们也不必去推测、追究答案。

警方的那句“朱令身边就有凶手”,已然揭示真相: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过什么叫嫉妒。

“你可以好,但不能比我好;你可以优秀,但最好要稍逊于我。”

3

林之野在书里写:“这世上两个人条件越是接近,越容易产生妒忌心理。

商人妒忌发迹的同行,官员觊觎他人的顶戴,文人鄙夷当红的福童,男演员们眼红冉冉升起的小白脸。

总之,财富与知识的积累,无助于人类一浇心中妒忌的块垒,人们永远逮着自己的同类项死掐。”

嫉妒总是发生在身边人中。

你永远不知道那些看似跟你亲密的人,心底滋生了多少恶意。

就像乞丐不一定嫉妒百万富翁,但一定嫉妒收入比他更高的乞丐。

知乎网友@王普通曾分享过一个很现实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总红眼的老红。

老红走在回家路上,过斑马线时看到一位妙龄女子开着保时捷从身边滑过,女子戴着墨镜,瞟了老红一眼。

老红在心底啐了一口。

“呸!这么年轻开这种车肯定有问题,不是小三谁信?”

他继续往家的方向走,正好碰见邻居老陈携家带口出来玩。

看着老陈的年轻态,老红表面上笑嘻嘻打着招呼客套着,心里已经不快活起来了。

“呸!凭什么都是80后他就比我看着年轻?还每天那么开心?他有问题!脸肯定是整了。大男人也一大把年纪了还整,不要脸!”

小区门口,不少大爷大妈在聊天,谈着涨了的退休工资和社区给的80岁高龄补贴。

这话进了老红的耳朵,他受不了了。

“呸!凭什么这些老不死的总能被加钱?不就是老了吗?他们有啥贡献,都有问题!”

门口卖菜的大婶给保安室送了几样小菜,感谢他们前两天帮她找狗。

老红看着那袋子里新鲜绿色的蔬菜,眼睛开始发红。

“呸!为什么就找他们帮忙找狗不找我?虽然不认识我,但要是找我我会不答应?这小区有几个狗洞我都知道!他还能有我好?没准就是他把别人狗偷了,再拿出来装好人!”

老红带着气进了小区,路过物业的时候发现贴了停水通知,小区里有几栋停几栋不停,偏偏停的楼栋里,就有老红住的那栋。

“呸!为什么就那几栋不停整天停我们的?谁物业费水费没交了,肯定是有问题!保不齐谁家就是水务局的亲戚,专门坑我们这种小老百姓!”

准备上楼,老红看到隔壁老王正带着儿子在楼下打羽毛球。

他也是好事,非得上前问问老王的儿子这次考了多少分,心想着和自己儿子比比。

这一比眼睛又红了。

人老王的孩子能考90分,自己的儿子只能考个70、80。

“呸!吃的奶粉不一样吗?上的学校不一样吗?凭什么他儿子就多考那么多?就老王那样,他还能生出个聪明孩子?肯定给老师送礼了!”

……

比起自己的幸福,老红所代表的一众短视之人,更希望他人不幸。

可日日月月年年如此地嘲讽、否定和诅咒,实际上也是给自己埋下了陷阱。

掉进狭隘、低劣又丑陋的圈子里,永远颓废,永远自怨自艾,再也不会由衷地开心。

而失去了幸福和快乐能力的人,活着又能有什么滋味。

4

作家蔡崇达说:“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

所以,筛选同路之人,也是一种必要的能力。

不要和见不得你好的人在一起。

远离那些有互坑互害行为的人。

一个会举报教师辅导子女功课的家长,就不要与之产生私交。万一他生的事,牵连到你呢?

一个对薪资严重心理不平衡的同事,就莫要在职场上与他斤斤计较,除非你想被穿小鞋,告黑状。

一个总对你阴阳怪气的舍友,就说明他没有真正把你当朋友,不要再傻傻地掏心窝子。

一个看什么都不顺眼的邻居,淡了往来最好,何故要在平顺的日子里,招惹来一些烦恼。

这个社会划分起来,也就三种人。

第一种,心胸狭隘,徒有嫉妒的小人。

第二种,感受到个体差异,心有不甘,却豁达、大度,追求进步的普通人。

第三种,能够欣赏别人、乐于成就彼此的优秀的人。

少数人是第一种,多数人是第二种。

第三种则应该是个美好的目标。

还是俞敏洪说得好。

“不甘心绝对是自己的动力,而不应该是想要成为别人的阻力。

我们内心可以嫉妒,但不能去恶意中伤别人,而是要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慢慢的把‘别人’当做榜样。

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和让你觉得舒服的人、积极的人一起吧。

不要试图遮住别人的光辉,请倾尽一切去闪耀自己。

-THEEND-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摆脱职场“老好人”标签

你必须知道这3点☟☟☟

MBA智库好文精选: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