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聚焦!金融系统代表委员正在热议→

发布时间:2022-03-04 13:46:14来源:金融时报

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三)

赖秀福(全国人大代表、银保监会信托监管部主任)

加快推广科技保险有效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贾文勤(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承担保障机制

文爱华(全国人大代表,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

葛华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

加快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江浩然(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银行贷款审批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赖秀福:

加快推广科技保险

有效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银保监会信托监管部主任赖秀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驱动战略要求从个体创新向打造系统创新链、提升系统能力转变,科技创新的风险形态不断发生改变,风险量级随之上升,需要提升科技保险供给能力,提高科技保险覆盖面,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面保障,进而更好助力创新政策落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对接融合,加快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科技保险指的是保障科技企业生产经营各类风险的保险产品,覆盖创新研发、投产运营、科技成果转让、知识产权保护、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人员、财产、责任等风险。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要求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推动知识产权保险创新,丰富知识产权保险品种,有效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知识产权保险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不断发展,但在推广知识产权保险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赖秀福表示,一是科技企业往往资金较为紧张,能够投保的资金有限,投保意愿不高。二是科技风险普遍较高,且部分企业存在“带病投保”情况,保险公司对于大规模推广比较慎重。三是科技保险的数据积累不足,科学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四是科技企业普遍需要将保障需求和融资需求相结合,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合作还有待深入。五是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外部环境还有待完善,维权法律成本较高,制约科技保险发展。

赖秀福表示,目前科技保险整体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为有效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满足科技企业风险保障与融资需求,有必要加快推广包括知识产权保险在内的科技保险。

对此,他建议,一是将科技保险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工具箱,在相关政策中明确需要重点推广的具体险种和配套措施,适时出台关于发展科技保险支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指导意见。

二是鼓励保险公司进一步开展产品创新,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推广“政银保”模式,助力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加大科技保险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考虑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中,划拨部分资金作为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减轻科技企业保费负担,增强投保意愿。

四是对于以首台(套)、新材料、软件首版次为代表的、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的科技产品创新试点,适当扩大产品目录,优化审核流程,加快试点推广,并积极发挥保险对质保金的替代功能,减轻相关科技企业资金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贾文勤: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承担保障机制

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日益加重,面临的民事赔偿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表示,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发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关机制,提升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承担和民事赔偿保障能力。

据贾文勤介绍,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立体追究体系不断完善,其执行证券市场业务的法律责任得到了进一步压实。另一方面,随着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赔偿案件的不断涌现,其民事责任承担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履行民事赔偿责任主要依靠其提取的职业风险基金和购买的职业责任保险,但相关机制存在职业风险基金缺乏有效管理、职业责任保险理赔范围有限等问题。

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发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贾文勤提出三方面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有关机制,提升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承担和民事赔偿保障能力。

第一,完善职业风险基金管理。一是科学设定提取标准。建议综合考虑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从事的证券业务类型、合规和被诉风险等多元指标,科学设定浮动比例的职业风险基金计提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风险越高,其计提比例越高。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建议制定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风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职业风险基金应专门管理、专户储存、专项支出,要求事务所发生清算时,应对基金设置合理的冻结保管期,以保护潜在债权人(投资者)的权益,同时建立风险基金第三方监督检查制度。

第二,完善现行职业责任保险制度。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建议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结合证券业务实际,对职业责任保险重要条款作出统一规范。二是探索实行行业集中投保。指定一家或几家专业职业责任保险公司负责开展会计师事务所职业保险业务,以提高职业责任保险的规范化水平。三是完善理赔标准。区分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故意或推定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时的赔付标准、限额,提高职业责任保险多层次的保障效果。四是建立合理的保费定价机制。依托大数据,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业务类型、从业规模、涉诉和处罚等情况进行分析,精准测算保费及保额。

第三,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利益分配机制。一是事务所要建立以执业质量为核心的考核和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一体化,杜绝合伙人收入与承揽承做项目直接挂钩的情况。二是参考金融行业薪酬递延支付的做法,加强合伙人薪酬约束,将之与事务所民事赔偿风险准备金有机结合,如涉及民事赔偿,将递延待发部分薪酬直接归入民事赔偿准备金,督促合伙人勤勉尽责,切实提高资本市场审计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文爱华:

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对党的二十大最好的献礼。”全国人大代表,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两会,他就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提出建议。

文爱华认为,近年来,乡村金融服务有了长足进步,乡村金融完整生态基本形成,但还存在金融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政策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调整、金融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缺少基础性支撑等深层次问题,深度赋能仍任重道远。为此,他提出了六方面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形成各层次银行优势互补,线上线下服务交融,多模式、多形式、多维度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统筹协同,形成银行、担保、抵押、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合作互补,共同服务乡村的金融格局;健全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二是为乡村金融赋能提供适配的政策与指引。进一步落实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优惠政策,落实财税奖补政策和风险分担机制,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机制;提高财政、货币政策的适配性;加大政策与制度的保障和创新力度,提供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与指引。

三是进一步优化乡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金融平台在乡村的运用,通过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将乡村金融纳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四是推进乡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一方面,要重点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推进数据化、信息化、平台化、圈链化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乡村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力度,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重点支持人居环境治理、水资源治理以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保护等。

五是推进乡村金融赋能农村重大改革。一方面,要赋能农村土地改革,针对水权、土地权、排污权、林权等“四权”的确权,建立全国统一的查询平台和抵(质)押登记平台,推进“四权”登记颁证、评估、交易机制,并建立土地经营权、宅基地、农机、农产品、农资等资产公开透明、交易活跃、规范顺畅的流转市场。另一方面,要赋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创新制定专属产品,重点推进村集体组织的村社分账,让村集体组织及成员更便利、更灵活地获得金融服务。

六是全局性规划、系统性推进乡村金融与绿色金融、消费金融,实现共同富裕等相融合,提升需求、增强供给、提升预期,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葛华勇:

加快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打击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事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葛华勇带来关于加快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提案。

2021年10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提出了多项预防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新措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如能出台,必将为产业各方开展源头治理、建设行业平台、加强联防协作、实施信息共享等工作提供法律遵循。

葛华勇表示,目前,从金融行业参与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实际工作看,电信网络诈骗态势依然严峻,犯罪手法翻新升级,犯罪团伙将非法资金混入正常社会经营活动,转移方式更加隐蔽,“资金链”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他在调研中发现,基层金融机构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金融机构主动防控缺少必要法律授权;账户及交易数据分散,难以实现穿透式管控;金融机构防控风险与用户权益保障需要法律平衡。

葛华勇认为,应尽快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使参与此项工作的各方有法可依。他建议:第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应对金融机构提出加强开户核验、尽职调查、信息共享、异常监测等要求。使这些新措施在防控非法资金转移中起到“过滤器”和“安全阀”的作用,以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第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要规定构建行业账户风险监测机制。应授权特定机构建设行业级的账户风险监测平台,在法律层面明确特定机构基于平台开展账户开户验证、可疑资金追溯的权利和配合开展数据报送、联动协查的义务,消除机构间信息壁垒,助力监管部门实现账户的集中式、穿透式监管,有效遏制“一人多户”、账户买卖等乱象,为阻断非法资金转移渠道、实现源头防治提供支撑。

第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要规范参与各方的权责,以形成治理合力。例如,对于金融机构,在赋予其相应防控职责的同时,授权其以风险防控为目的,按照最小且必要原则,采集、使用人脸识别、交易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的权利,鼓励其提升账户及交易风险识别精准度,主动处置风险交易,有效阻断非法资金转移。可参考国务院出台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有关规定,合理界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的责任承担,防止出现金融机构因防控风险而要求用户提供各类证明文件,增加用户的额外负担,造成公众开户和支付不便。对于金融消费者,要充分保障他们的权益,若出现影响用户获得金融服务时,要使用户可通过有效的渠道实现救助。

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

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

优化银行贷款审批机制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微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偏低,和大型企业相比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他建议,要加快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银行贷款审批机制,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江浩然表示,目前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机制过于依赖传统手段。“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资本、资产积累,但当前银行依旧以抵押、担保等传统增信手段控制风险,即便企业具备高成长性及有可靠的还款能力,若没有抵押、担保等,金融机构会更加审慎,这一矛盾造成了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没有完全被满足。”他表示。

此外,在江浩然看来,尽管目前基于多平台的数据管理已趋于成熟,个人小额贷款已初步具备高效、精准、违约少等特点,但在数据识别、归集、使用及监控等流程方面仍缺乏统一标准,风险管控的精度与效率有待提升。而且,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还有人力成本均存在挑战。

有鉴于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持续完善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机制,引导风控体系升级。可引导金融机构以“重主体、强数据”的模式,强化金融机构与司法、社保、工商、税务及水电气等数据资源融合应用,加大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实时掌握,减少对传统手段的依赖,通过精准的企业画像动态评估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偿还状态和能力。

二是明确企业数据使用规范,强化数据管理能力。在江浩然看来,数据具备动态属性,他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明确金融机构用于风险管控的数据使用规范,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于经营数据的归集与识别,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加强对企业定点、高频交易数据的监控,有效甄别高风险交易,提高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

三是加强对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机制升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江浩然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专项政策,并匹配专项资金,加大对银行自动化、线上化、智能化贷款审批机制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重主体、强数据”风控模式尽快落地。尤其是加大对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利用基层触达的优势,动态评估小额、分散的企业融资需求,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徐贝贝杨毅陆宇航李国辉马梅若赵萌

编辑:云阳杨晶贻

校对:杨晶贻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