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啥是科研?协和学习八年我终于入门了!【文末超值福利】| 协和八

发布时间:2022-02-20 07:25:25来源:协和八

对你而言

科研

文末超值福利~

不要错过哦!

1

纱帐美人

「科研」这个词最早正式出现在我的记忆里,应该是在清华的入学仪式上,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教授致辞,一张张大饼画得我热血沸腾,字里行间「科研」总是与「水平」连用,想必是搞科研本身就代表着一定水平吧。

当时多少还在高中生的惯性下,加之医预科的课程比较密集,每天也就在上课、作业、考试中度过,剩下的时间也多是拿去体验大学生活,「科研」的理想也暂时就抛之脑后了。

其实在清华期间还是有不少科研熏陶的,记得当时上课的一大乐趣就是——人肉老师

印象很深的,包括给我们上无机化学的王如骥老爷子,每次上课都笑呵呵的,结果一搜竟是坐拥200多篇论文的大牛;

讲授发育生物学的孟安明院士,一口流利的「川普」,指着课件的一个知识点,「这就是我们课题组做的」,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原来知识是拥有「姓名」的

讲授微生物学的陈国强教授,当时只记得他抛出的「细菌能否做成食用肉」的话题很有趣,多年后的今天,他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已经建立规模不小的产业,这是第一次近距离体会到原来科学是能创造价值的

小编当年上课给陈国强老师画的肖像画

(对不起,陈老师!90°鞠躬)

现在想来真是有「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校内或是校际的科研培训和交流,我自己曾参加名为SRT(StudentResearchTraining,即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计划)的项目,包括合成抗肿瘤药物、观察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等,课余时间会看些文献,参加课题组的学术组会。其实具体的研究内容我记不大清了,但总感觉自己已经身处科研之中,看新闻里出现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时都会有一种「我也参与其中」的自豪感。

这个阶段,科研对于我而言应该形容成「纱帐里的美人」,若隐若现能看出她曼妙的身姿,风吹得纱帐抚过我的脸,真实存在的或是我凭空臆想的,仿佛已经闻见她衣袖间的幽香,听见她呼唤我的声音,然后就义无反顾地沦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

饮食男女

等真正来到协和进入医科学习,「科研」才算正式闯入我的生活。

首先向学长学姐请教经验时,往往都会以「科研」的话题作为结尾,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成为了一种刚需,「做课题」、「发文章」才能找到好工作,高年级讲得眉飞色舞,我也只听得一知半解,最后若有所思地回到宿舍,彻夜未眠。

失眠insomnia(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班主任也会一股脑将许多文件甩到群里,「大家现在可以选个实验室…选个导师…选个双导师…」

新的概念层出不穷,课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我自己的应对方法就是——等待,像预科那时一样,等着有同学有老师来拉我入伙,推我一把,可是也迟迟没有等到,后来实在等不及,也只好硬着头皮仿着其他同学的足迹,做起了「科研」。

起初我完全不懂,在听了一些经验后,感觉「科研」==「发文章」,恰好在听一位师兄分享自己刚发表的文章,听起来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于是也没来得及跟导师详细汇报便风风火火地开工,洋洋洒洒几万字,骄傲地打印了一厚摞叠在了导师桌上,我至今仍记得他脸上的表情,现在看来应该就是在疯狂思考「如何不打击我又回绝掉我请他审稿的请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过最后我还是投了出去,自信地从「顶刊」开始投,不愧是顶刊编辑,回信效率就是高,「Sorry,afterthoroughconsideration,yourmanuscriptdonotfitourjournal……(对不起,不是您不够优秀,是我们不合适)」,以至于我刚开始都错误地认为投稿就像给编辑发微信呢,三天之内秒回……

这个阶段的科研总让我想起一部电影,李安执导的《饮食男女》,面对一桌子的精美菜肴,做饭的父亲、用餐的家人却都各怀心事,失去了品鉴美味的初衷,即便玉盘珍馐也食之无味。

李安《饮食男女》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3

永远好奇

永远热泪盈眶

朋友圈里陆续已有同学展示科研的硕果,而我最初写的几篇文章纷纷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或许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艳羡他人又怒己不争。不过在看过很多成功案例后,也领悟到所谓「做科研」,关键是「做」

于是和导师商量后,我便重新开始跟随课题组学习,每周是有例行组会的,时而需要准备2-3分钟的文献短评,时而也需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准备一次长汇报,同时也尽可能参与更多科研活动,包括患者随访、留取手术样本、实验设计等等,等到后来投身基础研究后又要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

RickandMorty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漫长到很多事都历历在目,但最后只能用寥寥几个字来形容——辛苦但值得。

慢慢的我发现阅读文献的速度提升了,懂得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自主检索调研,能够在小的领域紧跟时事,实验结果也能和前人结果对应上,虽然可重复性是论文的基本要求,但第一次重复出他人结果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实验室每个人我都要亲口通知到「我得到了阳性结果」!后面也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这时才真正感受到所谓科研的乐趣。

这个阶段的科研,褪去了神秘的纱帐、清空了无谓的杂念,兜兜转转其实就是最开始的老生常谈

去发现,去解决,保持好奇,保持研究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但即便如此返璞归真,随着对「科研」了解越多,便越觉得深不可测,除了好奇,还要有与好奇心相匹配的能力和技艺。

我花了八年才明白的道理,在这里你只需拿出地铁上、饭桌上、办公桌前的一小时,协和八特邀请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柏小寅医生,以过来人的亲身经验,为你我这样初出茅庐的「小」医生们,规划科研之路!

不要9998

不要998

全是免费哒!!!

2022.02.23(周三)晚20:00-20:50,一起来听听大师兄的「科研」故事吧!

编辑:如日中天

海报:东门艾草

小卖部持续间断上新,敬请关注

点击图片直达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