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岛妹说】赣州妇联这一“喊”,为啥引起热议?

发布时间:2022-02-16 20:46:42来源:侠客岛

最近,江西赣州妇联发起“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引发热议。当地5万多名妇联干部,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之际,进村入户,给留守儿童父母发了8万封“劝归信”。

行动本意挺好,希望“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网友说自己读完信后很受触动,一句“回家乡上班,是孩子深情的呼唤”,让人不禁泪目。但也有人说,喊父母回家上班,不能只打亲情牌,如果家门口有工作,谁愿意背井离乡?

劳动力究竟是“去”是“留”,牵涉个人就业预期、区域平衡发展等多层面问题。

江西赣州妇联发起“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图源:赣州妇联

在春节期间动员务工人员留乡,不是啥新鲜事。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告诉岛妹,早在十几年前,川渝地区就有过类似行动。每逢过年,村干部都会走街串巷,鼓励村民留在老家种田、做工,保障当地人口储备。如今,赣州这么“喊”,无外乎也是为了“留人”。

赣州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传统劳务输出大市。有媒体统计,赣州留守人数近年持续走低,相较2010年,留守人群中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2.52%,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01%。留下的人少、人口老龄化加剧,当地自然要下大力气吸引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

这次行动中,除了发“劝归信”,赣州也动用了真金白银:对积极提供就业岗位的农业产业基地、企业或经济组织,市政府将优先给予3万-5万元资金扶持;对留守儿童家庭,赣州将推动实施创业担保贷款优先、技能培训优先、就业岗位优先、权益维护优先、关心关爱优先等政策鼓励。加上为期近两个月的大型网络招聘会,700多家企业提供近6万个就业岗位——留人,赣州是认真的。

赣州敢这么“喊”,自然有底气。

2021年12月,赣深高铁开通,从赣州到深圳,最快只要1小时49分钟。赣深高铁跑得快,加速了赣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地。

要知道,赣州与广东韶关、河源、梅州交界,这是区位优势。2020年,江西提出支持赣州打造全省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如今,借助苏区振兴的政策红利和国家建设“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的战略机遇,赣州逐步从“老区思维”转向“湾区思维”。

赣州融入大湾区靠什么?首先是做好包括赣深高铁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再就是引入湾区企业,创造就业创业机会,带动自身经济发展。

目前,赣州加速引进格力电器、同兴达电子等一批大湾区制造企业,为了将发展机遇紧握在手,赣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想让劳动力回乡

这不,近期举办的赣州网络招聘会中,有30家从大湾区引进的企业一同亮相,提供岗位400余个,计划招聘人数1.1万人。

2月7日,赣州信丰县铁石口镇举办线下招聘会。图源:赣州妇联

赣州“留人”效果如何?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大型现场招聘会上,逾千人达成就业意向。而在常住人口2000人、留守儿童62人的赣州某山区村镇社区,截至目前,只有1人明确表示今年不再外出务工,选择在本地鞋服厂工作。

对这样的结果,段成荣并不意外。在他看来,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差异,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到经济发展更快的地区、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是人之常情。

有西方学者提出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当拉力大于推力,人们自然愿意回家工作。对现阶段中国务工者来说,外出打工的惯性和高收入是推力,在家门口工作、照顾父母子女,某种程度上能形成情感拉力,但真要把人拉回来,还需要合适的就业机会、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有竞争力的薪资。情感并非决定性因素。

10多年前就开始“喊人回家上班”的川渝地区,随着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外出务工者已经开始成批“回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当地人口回流趋势初显端倪,到2015年人口“小普查”时,回流现象已十分明显。川渝地区的发展,甚至吸引了湖北、云南等地务工者,昔日人口流出地逐渐成了人口流入地。

段成荣告诉岛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一些中西部省份,发展到真正需要人才支撑的阶段,人自然会回来。换言之,发展才是硬道理。真正喊父母回家上班的不是孩子,而是发展机会和高质量岗位。

目标有了,怎么走?还是需要区域协调发展。

比如,一些中西部落后省份目前通过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转移,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缩小区域发展鸿沟、改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对人口流出省份而言,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可以积极作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地方经济体量,为返乡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及就业配套服务。

与此同时,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眼,发达地区也应给予落后省份相应支持,主动扛起带动其他省份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在这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天然优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达3.76亿。这3亿多人是一个个努力向上的个体,也承载着亿万家庭的悲欢。让外出务工人口既有向外流动的自由,也有回流就业的机会,还需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文/颜菲

编辑/点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