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双一流”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意味着什么? | 人民锐见

发布时间:2022-02-15 19:27:49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日前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与此同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这标志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双一流”建设从2015年开启的“统筹推进”阶段迈入“深入推进”新阶段。

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体现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直面问题挑战,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几年来,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但仍然存在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特别是,“双一流”建设进展成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为解决这些问题,注重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成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双一流”建设的紧迫任务。

(部分名单内容)

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体现了新一轮“双一流”更聚焦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坚持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看到,在国家重点急需的领域和方向上,首轮“双一流”建设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仍有补强空间。因此,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此外,《意见》还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并允许个别建设学科所属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目标定位,以及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请。种种举措很有针对性,有利于激发高校发展活力、释放生产力。

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还体现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坚决克服“五唯”顽疾的坚强决心。一段时间以来,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的狭隘评价体系,阻碍了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和良好创新生态的营造。在建设成效评价中,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不简单以论文数量、排名变化、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而是关注代表作质量、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及成果情况等,重点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此外,在认定建设范围中,综合设置认定条件,不与各种大学学科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均旨在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释放了新阶段“双一流”建设淡化身份色彩,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的明确信号。同时,这也是对首轮建设中,部分建设高校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盲目扩张规模、追逐升级冲动的有力提醒。在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唯有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特色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才能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同样释放明确信号的,还有先行赋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学科建设自主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可以在编制完成建设自主权扩大整体方案后,自行公布建设学科。以扩大建设自主权,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这充分体现出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创造政策制度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在后续建设中,三部委还将陆续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的自主建设学科的权限,这为更好地激发高校的建设活力提供了有效支撑。

当然,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任务还很艰巨,仍需要在建设和改革上坚持久久为功。唯有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遵循教育发展内在规律,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