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造率超70%!顶尖大学毕业生:不读研怎么找工作?
发布时间:2022-02-13 20:35:30来源:青塔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公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披露毕业生总体规模、就业率、升学率、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等重要信息。而从中科大近年来的就业数据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高校发展趋势的一些影子。
▎硕博毕业生规模总体增长
近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规模呈现出了总体增长的趋势。其中,硕士、博士毕业生规模均不断上升,本科生毕业生人数略有下降。
截至2021年11月底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7138人。其中本科172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2%;研究生5413人(硕士4226人,博士118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5.8%。
而2017年,中科大的毕业生共5490人,其中本科生180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2.9%;研究生3684人(硕士生2835人,博士生84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7.1%。
对比之下,中科大的硕士毕业生规模在5年里完成了近50%的增长,其中2021年硕士毕业生人数的增幅最大。近年来中国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的趋势,在这所顶尖名校的毕业生规模上,已经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层次毕业生的人数对比来看,近年来中科大“本研倒挂”的现象渐趋明显。不过,将培养重心放在研究生上,是中科大作为顶尖高校的使命使然。
创办伊始,中国科学院全力支持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便成为了科教体制融合的先行者,是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校至今,这里曾走出超过百位的院士,培养了数十万驰骋于学界、业界的菁英学子,彰显着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出色的人才培养能力。
▎本科生深造率稳超70%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总体就业率为94.1%,较2017年略有下降,但近年的总体就业率均超过了94%。
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下滑较为明显,其中的因素之一,是2021年选择“不就业拟升学”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增幅较大,由2020年的5.2%增至9.6%。
二战考研,以提升学历,获得更大的就业优势,背后体现的是中科大学子对于就业质量的追求,也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观念变化、“考研热”升温的一个缩影。
在升学方面,2017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的国内升学率较快增长,增量达16.4%;而出国(境)留学率从2017年的28.7%降至2021年的11.5%,近乎腰斩。
中科大硕士毕业生的出国(境)在近年来总体下降,国内升学率则在2021年出现了拐点,较往年有所下降。
不过,尽管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留学受阻等因素的影响,中科大本科毕业生总体深造率仍然稳超70%,硕士毕业生的总体深造率超过38%。
(博士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未呈现,或因统计口径变化,暂不作讨论;图中博士毕业生2020-2021年深造率为出国(境)比例,仅供参考)
▎体制内就业比例有所回落
2017-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各层次毕业生中,直接就业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主要去向均是各类企业,博士则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
如果从体制内就业率来看,中科大去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在总体规模中的占比处于中等水平,近5年的体制内就业率平均值约为40%。
其中,2020年中科大去往体制内就业的毕业生较上年增长明显,本科和博士毕业生成为增长的主力。2021年,中科大毕业生的总体体制内就业率为49.7%,与2020年的52.6%相比,有所回落。
▎前往江苏、北京就业的吸引力增强
近5年,中科大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均主要位于安徽省内,其次是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一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相对集中在四川。
从各省份来看,中科大留在安徽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大体呈“V字”型发展,2019年跌至最低点,而后2年均快速增长。2021年,中科大毕业生在安徽省就业的人数最多,为1130人,占29.83%,将近三成。
此外,与2017年相比,中科大前往江苏省、北京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总体增长,前往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则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
▎就业单位行业逐渐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中
近年来,中科大毕业生前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并在2021年超过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近3成,成为2021年中科大毕业生就业行业的主力。
此外,2021年,中科大毕业生前往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的人数,从2020年的143人,增长至2021年的335人,人数翻了1.3倍,在全体毕业生中的占比则较上年增长3.8%。尽管中科大总体的体制内就业率不算太高,但稳定性高、工资福利待遇好的体制内,对中科大毕业生的吸引力,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
从其他行业来看,中科大前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的毕业生比例,在2019年来均较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