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引才 | 热邀天下俊彦 依托百年协和 申报海外优青
发布时间:2022-02-10 20:47:49来源:青塔
自2019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院校”,有关简介见文后)启动实施“全球人才招募计划”,面向海内外长期招募在全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菁英。
锚定建设国家医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坚持“适才适所、适类适法”的工作理念,从“育才、聚才、选才、养才、用才、成才”六个维度谋划人才工作,并推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科技人才25条”),为人才提供一流的研究平台、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学术环境,支持人才潜心开展前沿性、探索性、原创性科学研究。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以下简称“海外优青项目”)有关资助安排,现邀请符合申报条件的青年人才依托院校申报,加盟百年协和,共同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和世界一流医学院校。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2021年国家海外优青项目指南,具体申请条件以2022年国家发布的同类型项目指南为准。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年龄在40周岁以下;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项目申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回国(来华)工作不超过1年。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依托院校本级及各所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者,可同时通过院校“全球人才招募”计划,申请准聘长聘系列教职。依据聘任职位,院校将提供但不限于以下待遇:
(无论是否入选海外优青项目,通过准聘长聘教职学术评审者,即可享受以下待遇,并累加获得国家和地方给予的支持。)
1.助理教授待遇
①一揽子年薪:税前不低于60万元(不含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根据申请人业绩可适当上浮;
②科研启动经费:不低于500万元(不包含国家、地方和所院支持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管理类、政策研究类等不低于50万元(不包含国家、地方和所院支持经费)。根据申请人业绩和专业特点进行适度调整;
③安家费:150万元(税前)。
2.长聘/准聘副教授待遇
①一揽子年薪:税前不低于70万元(不含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根据业绩可适当上浮;
②科研启动经费:不低于750万元(不包含国家、地方和所院支持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管理类、政策研究类等不低于80万元(不包含国家、地方和所院支持经费)。根据申请人业绩和专业特点进行适度调整;
③安家费:200万元(税前)。
3.长聘教授待遇
①一揽子年薪:不低于90万元(不含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根据业绩可适当上浮;
②科研启动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不包含国家、地方和所院支持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管理类、政策研究类等不低于100万元(不包含国家、地方和所院支持经费)。根据申请人业绩和专业特点进行适度调整;
③安家费:300万元(税前)。
除上述待遇外,获聘人员还可获得以下支持及福利:
①享受独立PI待遇;
②纳入国家事业编制;
③配备独立实验室和办公空间;
④配备编制内或依托单位资助聘任的科研骨干,支持组建稳定团队;
⑤快速认定博士生导师资格,研究生招生计划单列,每年给予招生名额不少于2名(至少1博1硕),优秀研究生可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予以项目支持;
⑥优先招收博士后,每年给予招收名额不少于2名,优秀博士后人员可由“协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予以支持,待遇丰厚;
⑦优先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和院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经费稳定支持;
⑧依托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改善科研条件专项资金,优先购置所需大型设备,支持建设高水平技术平台;
⑨可协助从200余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近百位长聘教授中聘任学术导师,对个人成长给予个性化学术指导,更好适应国内环境;
⑩依托院校直属19家研究所、6家医院、9个学院、24个国家级和5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平台以及遍布全国的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包括2家研究院、1家研究基地、近百家创新单元、上百家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等),提供强有力的学术平台和研究资源支持;
⑪依据所在地区政策,解决配偶子女落户,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周转住房等事宜;
⑫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天津)、皮肤病医院(南京)6家在国内业界居于领衔地位的附属医院以及老年医学研究院(依托北京医院)、呼吸病学研究院(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华西研究基地(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可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
⑬长聘副教授、教授每工作满四年可享受半年学术休假(具体按管理办法执行)。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有意向申请者,可将简历发送至院校本级或各二级所院联系邮箱。发送二级所院的,请同时抄送院校人事处邮箱talents@cams.cn。材料命名方式为:姓名+意向所院+海外优青申报。中文简历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论文、项目、专利和奖励情况等)。招收学科专业方向及联系方式,详见下图。
政策咨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人事处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李老师:+86-10-65105703
吴老师:+86-10-65105927
王老师:+86-10-65105928
电子邮箱:talents@cams.cn
(常年招收全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各学科领域优秀人才,不限于以下学科。)
院校本级及工作地点
在北京的二级所院(16个)
工作地点在天津的所院(3家)
工作地点在南京的所院(1家)
工作地点在成都的所院(1家)
工作地点在昆明的所院(1家)
工作地点在苏州的所院(1家)
院校简介
Introduction
院校合一卓尔不群
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于1917年,被誉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摇篮。这里首开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先河,最早建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并进行了中国最早的公共卫生实践。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195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合力承担起中国医学教育与研究的重任,为我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百余年来培养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众多中国现代医学中最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学家,开创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多个学科,做出中国当代医学史和医学教育史上的系列开创性工作和多项“关键第一”。在建校早期即取得了北京猿人发现、蛋白质变性学说、单体麻黄素提取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建国后又取得了以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人工麝香研发应用等为代表的数千项重要科技成果。
一部协和史,就是半部中国现代医学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我国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的国家队,迅速组织多领域科研攻关,取得了对疫情防控发挥关键作用的系统性科技成果,为我国及世界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科技智慧和中国力量。进入新时代,秉持“承启文化、健全体系、创立机制、拓展资源”的发展方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院校正在奋力建设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及世界一流医学院校。
实力雄厚资源丰富
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海南健康岛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化天津、苏州、海南等院地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拓展战略资源;深化与国际顶尖机构合作,依托牛津大学稳步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深入推进“新医科”教育改革;着力建设国家医学高端智库;自2016年启动实施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创新工程,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通过院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给予科研人员长期、稳定支持。
人才聚集群星闪耀
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大师云集、群英荟萃。现有两院院士2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领军人才107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学者、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青年人才6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7人,高层次人才总计900余人,在国内医学院校中稳居前列。广大协和菁英尊科学济人道,以天下为己任,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平台国内领衔
拥有19家研究机构、6家医院、9个学院。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平台24个,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13个,数量居国内医学院校首位;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与国内兄弟单位合作建立院外研究院2个、研究基地1个,创新单元95个;同时,受托承担109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重点科研基地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有力的学术保障。
科技能力国内一流
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下同)发表SCI论文11,578篇,授权专利1394项;发表在影响因子10以上杂志的论文638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99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占医学领域的12%;多项成果入选中国重要医学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7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承担重大科技任务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以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513项,经费资助约26.4亿元。
学科全面优势突出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待建)5个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学获评A+,临床医学获评A,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获评A-,在医学领域高校中A类学科数量位居第一。群医学学科获批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已建成覆盖基础-临床-药学-预防的医学科技创新集群,13个学科领域论文被引次数(ESI)居世界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学进入前1‰,在本领域居于领衔位置。
战略智库引领创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于2019年8月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聘请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享有卓著声誉的专家担任学部委员,建设国家医学高端智库,加强对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的战略指导。现有学部委员人数达2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204人。研究建立并完善医学科技评价体系,连续多年发布我国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发布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和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展示我国卫生健康研究成果,引导我国医学科技创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热邀天下俊彦
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