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有新的目标了” | 我们的春节
发布时间:2022-02-10 20:47:54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学生们和王雨婷在宿舍里的合影
这是《南方人物周刊》“我们的春节”专栏,记录我们身边平凡而可爱可敬的人,讲述他们的春节故事。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的维吾尔族孩子们没有过春节的习俗,但春节期间,烟台姑娘王雨婷收到了班上许多学生发来的新年祝福。2021年9月,王雨婷报名参加了南疆支教活动,来到尕孜库勒乡中心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语文教学,她的学生们因此多了一份新春的惦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聂阳欣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建平rwzkjpz@163.com
汉语
春节期间,学生们没有懈怠学习。有的家长给王雨婷发来孩子在家写练习册的照片,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认真面对着眼前的习题,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待学习的热忱。
王雨婷是“95”后,从小到大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山东烟台,去新疆是她经历过最远的路程。第一堂课王雨婷做自我介绍时,学生们听到她的家乡,露出疑惑而好奇的眼神。下课铃一响,他们围住教室里的中国地图,寻找“烟台”在哪里。
尕孜库勒乡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陲,交通不便,与内地交流不多,汉族人少,汉语推广时间晚。王雨婷所教的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班的学生从三四年级开始学汉语,汉语与维吾尔语在发音、字形、语法等各方面相差很大,对他们来说,学汉语就像从头学一门外语一样艰难。
王雨婷发现,学生在普通话日常交流上没有障碍,在汉语读写方面很糟糕。他们不能通读人教版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每次学习新课,得从一字一句由她陪读课文开始。但学生们非常热情,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无论有没有准备好,他们都乐意举手回答问题,让之前没有教学经验的王雨婷深受鼓舞。
▲王雨婷和图尔荪阿依·图尔荪
图尔荪阿依·图尔荪和王雨婷是同一批支教的成员,和王雨婷住一个宿舍,她是喀什人,从高中就来内地读书,刚参加工作一年。图尔荪阿依所带的六年级班语文成绩也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几乎不认识汉字,图尔荪阿依在课后轮流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重新认识拼音和笔划。
学生的基础差,图尔荪阿依在课堂上会设计很多小游戏增加趣味性,每周的听写和背书都会准备小奖品。孩子们学得磕磕绊绊,却也充满乐趣,一句夸奖、一次听写进步、一根铅笔都能让他们开心起来。
放寒假前,学生们的语文平均分提高了近一倍。有学生给图尔荪阿依写信:“在其他老师眼里,我们都特别调皮,但是你一直在鼓励我们,我们也进步了很多。”
▲过年期间在家里写寒假作业的学生们
这一批学生已经算很早接触汉语了,图尔荪阿依读书时,上初中后才开始学汉语,小学阶段只会说“你好”“再见”等词。学生的父辈和祖辈几乎不会汉语,王雨婷和家长交流时,需要学生居中翻译。
学校的基础设施与十几年前相比更新了许多,“现在的小朋友真的非常幸运,教室明亮宽敞,暖气充足。”图尔荪阿依说。
“这是我的老师”
尕孜库勒乡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王雨婷生活了四个多月,有两个月在生病,主要是温差大和水质差导致的肠胃病。到了春季,当地还常常刮沙尘暴,但王雨婷咬咬牙决定再坚持一个学期,“新疆小朋友的长相很有特色,当他们睁着大眼睛看你的时候,真的特别治愈。”
王雨婷有一次发烧,坐在教室里特别难受,一个笑起来眼睛弯弯、脸上带有雀斑的男生为了让她打起精神,跳了一支舞,几位女生双手比心,用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唱“你永远是我的宝贝、宝贝”,她瞬间觉得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了,只剩下感动。
学生们很喜欢内地的老师,他们从王雨婷的口中第一次知道什么是中秋节,第一次吃月饼。他们会特地拍短视频,自豪地说“这是我的老师”。
临近新年时,王雨婷和同事给每个教室换上新的饮水机,让孩子们在冬天能喝上热水,还给操场添置了两个篮球架和乒乓球台。
▲学生们和王雨婷在乒乓球桌
学生家长们大多务农,种植小麦、棉花和当地特产的灰枣,条件好一些的人家里养羊,普遍都不算富裕。
王雨婷印象最深的一个学生艾山,眼睛有先天疾病,家里攒钱给他做了手术。王雨婷去家访时,一眼就能感觉到这个家庭的困难,但艾山非常乐观、懂事,看见她来了,就帮她拿东西、开门。王雨婷时常关心艾山能不能看清黑板,在傍晚天黑前会及时打开教室灯光。
▲学生们用水果网套制作的“足球”
同在麦盖提县支教的阮永准也感觉到学生们的乐天积极,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他们总是努力让每一天变得快乐。想踢足球但没有球时,他们就用食堂包苹果的网套自己做一个球;疫情封校期间,班上恰好有一位同学过生日,学生们找阮永准借来音响,从储存柜里拿出积攒了好几天的干果、酸奶和蛋糕,随着音乐一起跳舞。
支教期间,阮永准试图让自己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去田间采集苜蓿做囊,夏日夜晚去村里看乡民们唱歌跳舞。他也在和当地人的交往中感受到他们对汉族文化越来越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阮永准和学生们一起摘杏子
阮永准和学生们去县城的汉族餐厅吃饭时,学生们看见店里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和一个汉族小伙谈恋爱,都捂着嘴笑起来。阮永准开玩笑地问他们:“你们长大后会和汉族姑娘谈恋爱吗?”一个小男孩犹豫了一会儿说:“要看对方是不是好姑娘。”
梦想
尕孜库勒乡中心小学是全乡唯一开设四至六年级的学校,无论住得远或近,这三个年级的学生们都要住校,晚上9:00下晚自习后,由老师统一送回宿舍。“内初班”的学生们放学更晚,会一直学习到晚上10:00,这个班级全是成绩最好、最有可能考到内地读书的学生。
▲学生们和王雨婷在宿舍里的合影
图尔荪阿依班上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六年级开学前没有通过“内初班”选拔考试,非常难过,学校领导破格同意他进入“内初班”,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他找图尔荪阿依说,还是想回到原来的班级,感觉压力太大了。图尔荪阿依觉得很惋惜,但还是鼓励他不要回来。
图尔荪阿依经历过更严酷的压力和孤独,她在小学毕业考试中取得所在县城第三名的成绩,只身去到乌鲁木齐读初中,又在15岁的年纪一个人去广东读高中。每一个成功“走出去”的孩子,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在第一堂课上,图尔荪阿依和学生们聊梦想,很多人的梦想是要去读师范,成为一名老师。图尔荪阿依觉得很好,但这还不够,她来支教的目的之一,就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大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图尔荪阿依和她的学生们
第一学期结束时,学生们跟图尔荪阿依说:“老师,你跟我们讲的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我们有新的目标了,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图尔荪阿依想,这趟支教真是太值了。
阮永准经常记录自己的支教生活,如他和学生相处的点滴、喀什的风土人情。在一篇文章里,他提到一位在内地读高中的新疆学生给他留言,说自己只身在外读书时很努力,同时也很想念爸妈,他的梦想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阮永准很感动,他常常对学生们说,“好好学习,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下一句话是:“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帮助家乡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