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再次强调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2-02-05 13:47:50来源:充电桩视界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因地制宜开展沿海、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应用。

《方案》表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方针,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方案》分为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国际合作、政策保障、组织实施六大部分。“重点任务”为最主要部分,下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等九大方面的具体任务。

其中,《方案》提到了一些关键数据尤为值得关注,下面进行梳理。

20%和25%

《方案》提出,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两个50%

在“重点任务”部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中,《方案》表示,要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其中提到,要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等。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等。

在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方面,《方案》表示,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12亿千瓦

《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4000万千瓦

《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立。

3000万千瓦和1.2亿千瓦

《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10亿吨以内

在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方面,《方案》提出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40%

在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上,《方案》表示要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等。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40亿吨和45亿吨

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鼓励应用于替代原生非金属矿、砂石等资源等。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

4.5亿吨和5.1亿吨

《方案》还提出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

60%和65%

《方案》提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190亿立方米

《方案》要求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扩大林草资源总量等。到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各地执行方案解读

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达到峰值的总体目标需要各地拆解落实,因而地方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工作也尤为重要。按照要求,各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审核通过后,再由地方自行印发实施。

有关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行动方案》给出的建议是,“科学合理”、“因地制宜”以及“上下联动”。

首先即是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有序达峰目标。由于各地区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本就存在差异,《行动方案》主要将各地区分为“产业结构较轻、能源结构较优的地区”和“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地区和资源型地区”两类。

对于前者,《行动方案》建议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走靠“两高”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力争率先碳达峰;对于后者的建议是,要把节能降碳摆在突出位置,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实现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力争与全国同步碳达峰。

再从地域上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肩负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重战略任务,《行动方案》指出,这些区域要“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则要“严格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导向”。

对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行动方案》指出,要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按照产业政策和能耗双控要求,有序推动高耗能行业向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

《行动方案》建议各地区制定地方碳达峰方案应“上下联动”,结合本地区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这也与《行动方案》提出的“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工作原则相一致,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是底线,要防止过度反应,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并防范各类风险隐患。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试点城市和园区给予支持,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资料来源及致谢

界面新闻界面工业巨丰早参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