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再引强援! 这一地,发力“高教重镇”!

发布时间:2022-02-02 20:52:58来源:青塔

苏州,作为最强地级市,正在发力成为下一个“高教重镇”。

日前,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召开。其中明确提到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等加快建设。同时,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将在2022年开始正式招生。

同为江苏“经济强镇”的无锡、常州、南通,也在加强布局本市的高教版图。

▎苏锡常通,奋起直追

在2021年太湖人才峰会上,无锡与扬州大学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梁溪高等研究院,筹建扬州大学无锡校区。

创建于1988年的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目前也正在加快国际校区建设。据悉,分校将汇聚比利时鲁汶大学、日本大阪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一流国际合作资源,形成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中心。

图|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在2021年3月30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同年12月29日主体结构完工。据悉,新校区将于2023年秋季学期建成投用。

据《常州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表示:常州也正在规划建设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

图|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概念图

在《南通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科技创新重点工程中,明确提到:“增强南通创新区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启动高教园区规划建设,引进国内“双一流”大学创建分校,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重大项目,引入专业研究所。”

▎经济强镇,需要好大学

前不久,江苏省统计局公布了江苏省13所城市的2021年GDP。

苏州市2021年GDP位居全省第一,共计22718.34亿元。其次是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

苏锡常通的经济实力,与它们目前所拥有的高教资源是不适配的。

江苏省内拥有78所本科高校,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省内的高教资源,主要集中在南京。

南京仅一个城市的本科高校数量占全省的43.6%,“双一流”高校数量占全省的80%。仅有3所“双一流”高校分布在其他城市:苏州市的苏州大学、无锡市的江南大学和徐州市的中国矿业大学。

本地高校资源不足,引入外校机构成为这些城市的选择。机构包括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区以及附属医院等4种形式。

苏州是省内最先积极引入外部高教资源的城市,并早早尝到了甜头。

据《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12期刊载的论文《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统计,苏州所设的外校机构数量达到20个,位居全国第二。

图|《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

如今,苏州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经吸引设立了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等33所中外知名院所,并获批全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所等15家“国家队”科研院所,华为苏州研发中心、微软苏州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也都相继落地。

图|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区内现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和流动站38个,院士41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计划142人,区级以上领军人才2359人。16.4万多名从业人员中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64%。

▎高教资源,助力城市科创

城市不断引进高校,其实是对创新资源的渴求。

同为长三角城市群的苏锡常通,都希望借力高教资源,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

四座城市在“十四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到了各自要聚焦发展和加快布局的产业。

据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官网介绍,为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该校区将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生态环保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强化“新工科”建设,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

据悉,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将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学科方向,对接金坛区所布局的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产业。

依托现有的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江苏先进无机材料研究院等,和建设中的西工大太仓校区,太仓市正在加快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太仓市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十四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提出力争到2025年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目标。

图|西北工业大学

一所大学,能为当地带来的利处是显而易见的。

苏锡常通频频引进高教资源的动作背后,无疑是对当地产业布局的提前谋划,抢先在长三角经济圈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