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有关京城的年味儿记忆,融化美食荒漠流言

发布时间:2022-01-30 07:56:5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美食是北京写给年味儿的一封家书

我们从中寻找心灵的故乡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谈起家乡美食总能最快打开话题。过春节,南方人喜食汤圆,北方人就放不下饺子碗。

我们执着于某种味道,不过是因为留恋和食物相连的那段记忆。就地过年的第三年,在春节这样的时刻,总是会放大对家乡味的渴望。在北京,这里的美食和文化成为缓解思念的绝佳疗愈方式。

探访年味儿足迹,尝地道京味儿美食,快来视频中唤醒属于你的过年记忆吧。

记忆里的京味儿新年

挂着红灯笼的胡同里人来人往,飘了一整夜的雪花盖满房檐。一转头就看到有几个孩子拿着糖葫芦从街角跑来,忽而又消失在某个院门里。推开门看到人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各色菜式和精巧的点心。

这时候,每家的老人似乎都爱回忆过去,在饭桌上夹起一块糕点问孩子:“来,爷爷给你讲讲这果子的故事。”这是老人的高光时刻,平时再闹腾的小孩也会忍不住好奇,静静聆听。

而宫廷御膳传人王希富口中最不缺的,就是这样吸引人的故事。

王希富出身御厨世家,父亲和哥哥们的厨艺在民国时期已经颇有名气。他年轻时投身古建筑领域,退休后创建了富华斋饽饽铺,希望让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尝到真正的老北京糕点。

“年味儿就是要常常回味,不能忘本。味道在嘴里,但感觉是在心里的。”王希富说,对他而言反复实践和严格传承,都是为了还原记忆中每一款饽饽的味道。他坦言,目前店里大部分饽饽都是过去老北京的普通人平日就能吃到的,但平凡的点心也有精工细作的匠心。

对古董和饽饽,王老先生都有自己的坚持。

一份最经典的杏仁豆腐,以整颗甜杏仁磨浆,再加入牛奶精心制作而成。虽然制作看起来简单,但口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王希富认为最重要的是原料的精确度,不能走捷径。手工制作的繁复工艺,才能保证原料的天然口味。入口后弹性适中,不散不硬,杏仁味香浓才算成功。吃后清气上升,浊气下沉,这就是京味儿点心“刚刚好”的艺术。

“恢复”是包括富华斋饽饽铺在内的很多老北京味道的传承关键词。这种复原首先体现在正好的口味和讲究的制作工艺上。

王希富回忆起曾经的新年,老北京走亲访友都带着各色点心匣子,但装匣子也不是简单打包就了事,大八件和小八件被严格区分开。大八件是给爹娘、长辈的礼物,小八件则专门给小孩。这其中藏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上别人家串门只带大八件一盒,孩子全吃了,老人就没得吃。因此,给大人的大八件往往馅满皮薄,口味考究,让人一尝就知道是上品。此外,准备小八件,做成好玩又好看的造型,桃子、杏子、小兔子,味道清新可口,甜咸适中,小孩看到就知道是给他的。从而让大人孩子都能感受客人周到的礼数。

布满古老的痕迹的点心匣子,它的童真和温情依旧鲜活在老人们的记忆里。

两相平衡,自然处事,一年到头不管大人小孩都能自得其乐,和和美美。重视规矩礼仪的北京人用小小的点心,维系着家族感情,也给北京的孩子们留下特别的童年记忆。

从装修考究、古香古色的小铺推门出来,护国寺一条街上四处是浓浓的烟火气。有年轻人端着一碗卤煮端坐小吃店内,火烧、豆腐、小肠、肺头,佐以蒜泥、辣椒油、豆腐乳和韭菜花,用一勺老汤浇灌,热气腾腾一碗摆好。咬一口吸足汤汁的火烧,再配一块烂而不糟的白肉,恍惚间竟有穿越之感。

人来人往的街头,这样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有操着北京口音的,也有对每家店的经典如数家珍的外乡人,每个人都自然融入在这幅北京年味儿画卷中。

在北京还有很多这样的街道,也有很多这样坚守传统京味儿的老店和师傅,保鲜着记忆中的北京年味儿,也给年轻人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凝固时间的护国寺小吃街,张灯结彩,年味儿渐浓。

京味儿年的传承

保留住老味道,不仅是对美食本身的留恋,更多的是想留住那些旧时的记忆,是对“京味儿”生活态度的解构和重塑。

现代社会节奏快,住在楼里不比过去的大院,人与人的交流似乎只剩电梯间偶遇时的一个眼神。近几年,坊间总流传着这样的声音——年味儿淡了。可这个变淡的味儿到底是什么?

土生土长的北京小李叹息:“自打不让放炮以后,我过年的热情就少了一半。”

留京第三年的皮皮感慨:“今年为过年买了人生中最贵的一套衣服,却不如小时候妈妈赶集买来的衣服珍贵。”

“只要过年有糖人吃,我就觉得年味儿还在。”平日雷厉风行的露西坦言。

其实,年味儿本身不会变淡,不过是因为忙碌被人们暂时忽略。所谓传承的意义,在留住记忆里那口忘不掉的年味儿美味后,深层次上则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唤醒食物背后割舍不掉的情感。

赵光有是王希富的徒弟之一,打理点心铺人称赵掌柜。他说学艺多年,做一枚桂花山楂酥,还是用过去的“笨办法”。拿一块水油皮,再包一块油心,包完后反复擀,反复叠,直到形成三十多层。这样做出来才能达到,皮薄如蝉翼,口感极酥软的最佳状态。这些做点心的手艺,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

研究配方时,还需要师父时常出山品尝,再由徒弟们一遍遍制作,直到复原出最接近的味道。师父常教诲他们:“人叫人连声不语,货叫人点手自来。”恢复老味道,坚持把传统手艺流传下去,这是几代人对美味不变的恒心。

今天的饽饽配蒙古奶茶依然是年轻人的心头好,也终将成为他们以后的年味儿回忆。

对这份坚持好味道的心意,最好的回报就是食客们的赞赏。赵掌柜说:“饽饽铺里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年轻人。”他表示,年前人们都来备好点心匣子探访亲友,年初一到初七回北京上班的很多人,也喜欢约着朋友来店里喝茶聊天。年轻人一吃,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糕点,老年人一吃,说这是他小时候的味道。

现如今,有很多新式京味儿美食,很多人想要在传统的经典上加以创新,但大多数在风靡一时后就消声匿迹。究其原因,或许如今的创作者们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去品,品尝味道是否可口、质量是否上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要品读今天人们的情感需求。

传统京味儿消费的年轻化,说明好滋味有旺盛的生命力。年轻人捧着大杯冰奶茶进来,一口茶一口点心。这种对旧味的探寻,也往往是在追求其背后亲切自然的老北京生活。

起床到早点铺里点一碗炒肝,配着包子囫囵吃完的舒适;午后挑一款自己喜欢的点心配相适宜的茶,与三两好友聊聊或是小憩一会的悠闲;在什刹海溜完冰,来一根糖葫芦慢悠悠回家的惬意……京味儿生活就是由这些平淡的小事组成,年轻人们把它和自己忙碌的现代生活相结合,活出了自己的态度。

如今人们品尝的是旧日的年味儿记忆,而现在的经历也会变成明日回忆。时间如何流逝,过年时渴望团聚,期盼一家人平安顺遂的情感不会变。如此一来,在新时代吃传统京味儿,就别有一番滋味。

找年味儿就是在寻觅有关跨越的仪式感,迈过新旧交接的门槛,也唤醒回忆和情感。饺子下锅的那一刻,一个经典的北方年场景就立马鲜活起来。人们通过食物连结的集体记忆,唤醒独属于自己的那一帧画面,在每个新年里反复回放。因为这些实物是贯通文化和情感的根,人们系在其上,从中获取前进的力量,也用它休憩疲惫的灵魂。

传统京味儿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年夜饭餐桌上,团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不变的初心。

留住年味儿记忆

吃这个动作虽然简单,完成的却是记载经历、串联情感的纪实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虽然平淡,也是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传说。而味道让我们得以随时翻阅这本人生传记。

我们常说,不论身在何处,吃顿好的就算过个好年。食物带给人们的那些温情时刻,被好好保存与记录,就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成为我们记忆的部分。

年味儿,就这样被每一代人通过记录传承下来。在华为nova9Pro的双3200万像素前置镜头和后置5000万像素超感知影像单元的记录下,我们得以更清晰的记录春节里京味儿。让老味道以最保鲜的方式呈现出来,满足北京这座城市在还原旧日美食上的较真,也让这届年轻人得以享用原汁原味的北京味道。

华为nova一直以做年轻人喜欢的手机为目标,鼓励那些热衷记录、敢于表达的年轻人,忠于自我的尝试,拥抱无限可能。春节即将到来,何不让我们用镜头记录下的暖心味道,留住你身边的每一份年味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