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一流”,谁是科研强校?
发布时间:2022-01-26 14:30:37来源:财经
140所“双一流”高校经历了五年的连环大考,科研实力到底如何?(图/视觉中国)
来源|软科(ID:zuihaodaxue)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实力的关键。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桥头堡,肩负重任。
1月5日,河南省政府官网发布一篇题为《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访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的新闻报道。楼阳生书记在回答记者关于“河南在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下一步怎样布局和发力?”的问题中提出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着力提升高校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团队等七条关键路径,再次明确了高校科研实力对接地方发展的重要性。
高校的科研实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各方各面。2021年首轮“双一流”圆满收官,140所“双一流”高校经历了五年的连环大考,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建设成果令人振奋。那么,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各大高校的科研实力到底如何?软科(ID:zuihaodaxue)盘点首轮“双一流”期间,各大高校在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建设中的表现情况,以供参考。
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科研平台
在高校科研体系中,各类科研平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科研平台一般会依托一个或若干个优势特色明显的重点学科,可以说,高校某个学科的实力强弱与否,与在此学科上是否建立了一流科研平台是分不开的。在力争建设若干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奋进“双一流”的浪潮中,高校拥有科研平台的数量是一大重要因素,是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国字号”科研平台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成果从这里产出,软科对各高校牵头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情况进行了汇总,一窥各高校的雄厚底蕴。
同时,考虑到不同级别科研平台的含金量,对其赋予不同的权重,具体赋权情况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赋予6倍权重,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均赋予5倍权重。根据上述赋分标准,各高校的最终折合分数统计如表1所示。
从国家级科研平台分布数据来看,清华大学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上实力领先,共计18个,在生物、工程、化学等多个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展现了我国头部高校的担当;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大学,拥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实力硬核;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布局上同样实力强劲,拥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国家级科研平台的表现上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首,与一流大学相比,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5个)上也是名列前茅的。
南京工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在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上位居“双非”高校前列;福建农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和燕山大学在科研平台建设上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此外,全国高校中,共有9所“双非”高校以第一承担单位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和燕山大学各占一席。
聚焦基础研究,自科&社科结硕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科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社科基金”)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所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和科研实力,其中的重大、重点项目因面向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含金量不言而喻。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各大高校在自科基金、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承担中的表现分别见于表2、表3。
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
从近五年自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立项总数上看,“双一流”高校中,北京大学是立项总数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在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总数上超过400项的高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同样表现出色,各自有着超过300项的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并且清华大学是获得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总资助金额最多的高校,约32.29亿元,在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方面的实力毋庸置疑。此外,中国农业大学虽然在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总数上未达百项,但总资助金额在10亿元以上,取得了诸多重量级科研项目立项。
“双非”高校中,首都医科大学和陆军军医大学在近五年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量上成绩最为突出,尤其是首都医科大学的立项数达74项,与许多“双一流”建设高校相比毫不逊色,在推进“新医科”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首都医科大学在“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中的表现值得关注。
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
因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含金量不同,软科在统计这两项时,同样采用加权计算的方式,具体加权情况为: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赋予2倍权重,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按照实际立项数量计算。
在近五年高校在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总数的表现来看,北京地区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实力超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国人民大学占据榜首,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表现亮眼。传统社科强校的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实力强劲;师范类高校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表现优异,上海师范大学是唯一一所在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折合数上超过50项的“双非”高校。
无论是在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还是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总数方面,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从未缺席,居全国高校前五,综合实力强劲;近年来,不少理工科优势的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快速崛起,如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近五年的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总数超过了大部分传统文科类名校。
聚焦重大需求,提升服务能力
对于一所高校而言,科研实力一方面体现在以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为代表的科研“硬件”数量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这些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在针对国家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上成为重要引擎。
高校科研无论是助力“国之重器”“科技奥运”还是助力区域发展均成果突出。上海交通大学的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和“力学”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设,聚焦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水下工程领域国家重大需求,组织推进深海无人潜水器、新型深海开发装备、绿色高性能船舶等研发任务创新攻关,打造一批船海领域“国之重器”,引领国际船海科技前沿发展。
再如,清华大学的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参与制造每分钟达600亿次的世界最快转子等前沿领域研究,还通过仿真和风洞实验与地方企业共同设计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式场地赛车,为国家自行车队在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摘金提供科技助力。
昆明理工大学的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西南地区特色有色金属产业升级改造为技术服务对象,大力支持区域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铜等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为云南先进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技术支持。
总体来看,各大高校的科研实力在整体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部分“双非”高校的科研实力在快速而醒目地崛起,在科研项目等重要领域开始取得关键进展,正在向“双一流”冲刺。
科研实力要想实现弯道超车,不仅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绝非一朝一夕、亦无捷径可走。我国高校在科技“强”国上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1]河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访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
http://m.henan.gov.cn/2022/01-05/2377348.html
[2]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李克强总理考察上海的最后一站,走进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不代表《财经》观点,转载已获授权。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我国各大高校的科研实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往期推荐
监制|王小贝责编|李虓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