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领衔!西湖大学,正在迈向世界之巅!
发布时间:2022-01-23 20:44:34来源:青塔
2021年,西湖大学再次迎来突破。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与期待。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正式启用
2021年10月23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交接启用暨三期项目开工活动在学术会堂举行。西湖大学从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校园。
图丨西湖大学学术环
云谷校区的启用承载着西湖大学全校师生员工剑指一流、追求卓越的美好期待,校长施一公说,云谷校区作为西湖大学的主校园,融合建筑之美与自然之美,融汇科技力量与人文气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将浸润和滋养着西湖人的梦想。
“我们将充分释放创造的潜能、培育创新的文化,促进人类科技文明交流互鉴,全面融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早日建成一所国家为之骄傲、世界为之瞩目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代表浙江力量、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大学之巅。”
人们期望,未来,这里将成为汇聚学术思想的殿堂,成为连接东西文化的纽带,成为孕育科学巨匠的摇篮。
图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学术会堂屋顶
2022年博士研究生独立招生
2021年西湖大学获批从2022级开始在化学(0703)、生物学(0710)、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3个一级学科独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从办学至今,西湖大学的招生都是依靠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持,与其他高校联合招生,而2022年,西湖大学则正是开始独立招生,真正开始独立培养自己的学生。
本科专业获批,本科招生向前迈进一大步
2021年3月,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西湖大学首批5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
施一公说,西湖大学最快将于2022年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希望“西湖大学真正成为中国和世界交流的桥梁,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纽带,也成为孕育下一代对社会有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全球英才的加速聚合汇成西湖大学奔涌逐梦的力量
2021年,吴从军、姜汉卿、程建军、杨丹、黄嘉兴、曾安平等36位杰出学者选择加入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博士生导师规模达到177人。
图丨2022年伊始,“新型疫苗设计师”孙仁,加盟西湖大学
这些顶尖学者从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知名高校院所汇聚而来,怀着对教育、对科研的满腔热忱,投身西湖大学这一全新的事业。
他们或满载荣誉,或冉冉升起,或蓄势待发,为着同一个纯粹的梦想从这里重新出发,探索前人未达之境,他们相信,“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突破
2021年西湖大学迎来了西湖五期共313位新同学,在校博士生总数陡然增加了50%以上,突破九百人。
2017年,西湖大学依托其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首次招收了19名博士研究生。此后,西湖大学录取的新生人数快速攀升,120、195、274……今年突破了300位。
国际化的教育背景是“西湖五期”最鲜明的特点。早在2018年,西湖大学首次出现毕业于海外院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回流。2019年来自海(境)外一流高校的生源占到10%,今年进一步攀升至19.2%。
这些学生大部分为本科或硕士赴海外求学的优秀中国学生,毕业院校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
在国内院校方面,浙江大学继续成为西湖大学新生的第一来源地,其次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知名学府。
西湖大学是梦想的探路者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说:“在选择这所小而精的年轻大学之时,就已经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正是我作为校长的骄傲:西湖人都是探路者!”
西湖大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其创建与发展并无前路可循。
2015年,一群已不年轻的志同道合者凭着聊发少年狂的勇气,带着为中国也为世界创建一所培养拔尖人才、担纲科技未来的信念,聚集到了杭州市西湖区的云栖小镇。
图丨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和王坚等七位向国家倡议并获得支持。
当时,施一公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创毅科技集团董事长张辉、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等人,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获得支持。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一所全新体制,全新机制,全新办学模式的大学在中国大地拔地而起。西湖大学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的一次全新尝试。
图丨西湖大学举行成立大会
人们在介绍西湖大学的时候,经常要加上“高起点、小而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才能准确的描述出西湖大学的特质。
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
“高起点”,指的是在全世界选拔顶尖教授,并以培养博士生为起点。
“小而精”,指的是我们不求数量求质量,坚持发展有限学科,师生规模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走到世界前列。
“研究型”,指的是主要开展基础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力求在原创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图丨西湖大学
短短几年,西湖大学就已得到多方认可,一大批在早已功成名就的学术巨擘选择来到这里,重新开始创业。
截至目前,已全职签约177位学术人才,其中讲席教授17位。这17位讲席教授在加入西湖大学之前,都已是海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讲席教授或正教授。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开创者或领头羊。西湖大学的招聘标准,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也毫不逊色。
例如邓力教授是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创始者之一,也是今年“亚瑟·科普学者奖”(ArthurC.CopeScholarAward)的获得者,他原来是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化学系系主任、讲席教授,现在也是西湖大学的“徐益明讲席教授”。
图丨西湖大学“徐益明讲席教授”邓力教授
再例如,西湖大学的非华裔教授,理论物理讲席教授AlexeyKavokin,他是2020年“量子器件奖”(QuantumDevicesAwardfor2020)的获得者,曾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讲席教授。
图丨西湖大学理论物理讲席教授AlexeyKavokin
除了这些讲席教授,还有一大批年轻教授。他们放弃宾州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助理教授职位,选择加入西湖大学。因为他们认为这里是最合适青年学者发展的地方,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年轻舞台。
新型研究型大学
西湖大学,这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新型大学在创立之初,就显示出了它卓尔不凡、生机勃勃的全新气象。
推进开放式科研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学者、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实行独立实验室(PI)制度;打破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实行聘任制和“准聘与长聘(Tenure-track)”制等等创新体制机制举措,让人感受到这所新型大学锐意突破,革新进取、决心走出中国高等一条新路的雄心壮志。
而它的“新型”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西湖大学以改革创新为己任,在科教领域为国家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机制、新的做法,立足中国大地,借鉴国际经验,倡导并探索实践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锐意改革进取。
另一方面是学科设置和规模的创新。西湖大学不追求学科设置的大而全,而是对标世界一流,在某些领域、某些学科追求学术卓越并迅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西湖大学更加多元的办学筹资渠道,也保证了灵活而又稳定安全的持续运行机制。
施一公曾如此描述理想之校:“我们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西湖大学可以聚拢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这里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做出最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培养最优秀的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才智尽情地探索科学知识前沿,推动人类进步,造福全世界。”
而今,我们见证了西湖大学一路走来所为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带来的深刻改变,所注入的澎湃活力。我们相信,西湖大学,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