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郝景芳,只要梦想够大,完成了10%也好过别人的100%

发布时间:2022-01-21 10:00:33来源:遇言不止

一个孩子只要具有内驱力和思考力,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遇言姐

郝景芳一直都是遇言姐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我喜欢向睿智的人学习,经常找她的新发言来看。

不管是郝景芳写儿童教育的公众号,还是她在论坛中对未来行业的解读,抑或是宇宙的实像是波函数的演讲,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郝景芳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从小到大只读“闲书”不“学习”,拒绝被保送到北大中文系,自己考上了清华天文物理专业。

“上清华好还是上北大好”,在她身上是段子照进现实。

天赋高、跨学科,从天文物理到宏观经济到科幻写作到儿童教育,样样都能做到top,脸上还笑嘻嘻的,一点儿都不高冷。

▲前两年,郝景芳带着三岁的大女儿,肚里怀着老二在剑桥读书,后来她给小儿子起名为“书剑”,取自陆游的“一生书剑遍天涯”

《北京折叠》刚获奖不久,遇言姐就采访过郝景芳。

她人淡如菊地坐在那里,诉说一直以来,女性角色要么是符号化的花瓶,要么是黑寡妇那种强悍的打女,自己渴望挖掘出更多元的女性。

我在一边点头:是啊,漫威既然有蚁人这样的loser英雄,为啥不能拍个家庭主妇把锅一扔上战场,一边唠叨孩子一边拯救世界。

▲我是《三体》粉,但理工男大刘写的几个女性角色真心尬。这话不是郝景芳说的,是遇言姐说的,哈哈

这世界上的精英很多,难得的是,郝景芳有着知行合一、兼济天下的文人情怀。

《北京折叠》将世界分为三个相互隔绝的空间,郝景芳相信教育是穿透结构性问题的利器。

她自己是出身高知家庭的学神独生女,北京人,体制内,却总想着为边缘儿童的教育做点什么。

《北京折叠》获奖后,很多投资人找郝景芳,追着抢着要投她,想把她做成大IP。

郝景芳都回绝了。

她拒绝了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只接受了一家车企的广告邀约,因为这家公司愿意资助100万实现她的公益理想。

郝景芳用这笔钱在贵州农村盖了一个图书馆。

她说,不管自己有没有获得雨果奖,都会去做这个项目,获奖让自己能更早启动计划。

这些年来,我看着她做在线通识教育,做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小学,出版了一本新的科幻小说,一边带孩子一边留学进修。

这些还都只是郝景芳的副线,她的主业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

就来说说郝景芳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郝景芳出生在天津,父母是当年千里挑一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天津财经大学做老师。

30年前还不流行鸡娃什么的,郝景芳的父母在教育上很佛。

父母单位旁边有一所小学,郝景芳就在那就近入学。

那是一所真正的“菜小”。

班上除了5个像郝景芳一样的教师子弟外,其他学生多来自底层家庭——卖菜的、工厂的、蹬三轮的……

从一年级期末,到升入清华附中,郝景芳不怎么学习,但从来都是第一名。

后来她拿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奖,学校可以保送她去北大中文系。

结果被9岁起立志做科学家、视薛定谔为偶像的她拒绝了。

她的目标是理科中最难的天文物理。

“我算了算分,应该差不多,所以就自己考了。”郝景芳笑着说。

很多年后,她的小学同学在聚会上说,郝景芳是自己的心理阴影。

她的中学同学在知乎上写道:“这姑娘是当年隔壁班的学神,智商碾压真是无时无刻不在。”

在郝景芳的成长过程当中,有两点做得非常成功。

一是,父母抓大放小言传身教的放养式引导。

二是,很早就建立起了宏观视角来观察世界。

先说说她的家庭教育。

从小到大,父母不检查她的作业,也不会催促她写作业,郝景芳遇到不会的题不问父母,而是在学校里自己想办法解决。

上小学时,郝景芳放学先在楼下跟小朋友玩一会儿,写完作业看动画片和电视剧看到十点多。

父母从不曾给她报过培训班,高考选专业父母也随她去,没有任何干预。

郝景芳跟颜宁有些像,都是玩到飞起的学神。

小说、漫画、音乐、追星,花在玩乐上的时间比同龄人只多不少。

遇言姐看了一下她小时候的书单,发现:我看过的漫画她都看过,她考上的学校我没考上。

呃……

放养并不等于父母不过问孩子的成长。

郝景芳父母的教育密码是:良好环境+野蛮生长。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行为,觉得这一切都是ta自己做到的。

郝景芳的父母最成功的助推就是阅读。

像父亲一样,郝景芳可以从早到晚在家里连续看“闲书”12小时,特别开心。

她后来对文学的追求、对物理的追求、对历史的追求,全部来源于早期阅读。

自郝景芳一两岁的时候,母亲就每天给她读故事。

到了4、5岁时,母亲开始要求郝景芳自己读一段。

不知不觉间,到了小学一年级,郝景芳就已经可以独立阅读纯文字的故事书了。

在阅读方面,母亲以顺应兴趣为主,并不强求教育意义,孩子喜欢童话就全读童话。

一年级之后,母亲不再干预郝景芳的阅读,不仅在内容选择上不插手,甚至对于读不读,读几本也不干预。

小学三年级,郝景芳爱上《少年科学画报》,后来又读了《十万个为什么》。

她在天文卷里读到,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厘米的物质,都需要一万艘万吨巨轮才能推动。

“我当时惊呆了。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过晕眩时刻,这就是让我目瞪口呆的晕眩时刻。”

“中子星事件”是郝景芳的人生突破点,是她最早对于浩瀚宇宙的惊鸿一瞥。

她从此疯狂迷恋上了天文物理,9岁便立志要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4年级时,小姑娘开始喜欢爱情故事。

郝景芳从连环画开始,读完了《红楼梦》的原著。

她读克里斯蒂、读勃朗特姐妹,一天5本,古今中外的流行小说让她废寝忘食。

小学5年级,郝景芳发现了漫画和武侠,一个暑假把街上所有租书店都租了一遍。

《凡尔赛玫瑰》点燃了她对法国大革命的好奇,《花冠安琪儿》让她讶异传奇动荡的文艺复兴,以此为引子深入阅读了大量相关历史书籍。

长大后,她读《法国大革命讲稿》、《大转折》、《浪漫主义的根源》、《启蒙的时代》,越来越发觉经济历史的强烈吸引力。

后来,郝景芳选择在清华读经济学博士,正是源自小学时看过的少女漫画。

初中时,不知是否受到韩寒的影响,郝景芳写了一些幽默讽刺现实的短文,信誓旦旦要在高中时出版一本畅销书。

高一后,她的阅读品味再次提高。

马尔克斯的高级、卡尔维诺的轻灵、罗曼罗兰的厚重、博尔赫斯的睿智、乔治·奥威尔的冷肃、塞林格的微妙、海德格尔的诗意,让少女深感自己的幼稚,在巨匠的面前自惭形秽。她终于找到了真真正正的好文学。

至此,初中时读的流行小说变得索然无味,沈从文与张爱玲这些情调雅致的旧式文人也无法再满足她的胃口。

包括郝景芳初中时很喜欢的余杰,在视野抬高后,郝景芳能看出其作品有许多缺陷。

从此,郝景芳不再追逐抖机灵的语言,不再在意对于少年成名的执念,看到过光的她有了更高的创作标准和人生目标。

高三时,郝景芳开始阅读量子力学。顺着这条线,她读到了玻尔、海森堡、笛卡尔。

她热烈地爱上科学哲学,视薛定谔为真正的偶像。

薛定谔对于宇宙与意识的一篇文章,让郝景芳在“中子星事件”之后,再次经历了开窍的“眩晕时刻”。

在郝景芳的成长过程中,心中一直有着高远的光,考试不是她的主要目标。

这些光芒来自于马尔克斯、赛亚·伯林、薛定谔,这些人文历史与自然科学界的巨匠。

博学思辨、云淡风轻、洞悉世界、洗尽铅华,成为郝景芳的人生目标

郝景芳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从不以考试为目标,甚至对高考亦是如此。

她真正向往的是洞悉宇宙的秘密,虽然,她最终未能成为自己的偶像薛定谔,但积累下的知识应付高考绰绰有余。

通过阅读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体系,在人文科学巨匠高远光芒的统照下,知识的碎片串联成有序的图案,学习的过程不再痛苦枯燥,而是充满兴奋的采撷游戏。

人们觉得考上清华的孩子是因为聪明又用功,但对于郝景芳而言,她对于世界的认知比同龄人高出了几个维度,因此将她拉回到应试内容时完全是降维打击。

应试的考点是知识海洋里的小岛,先见到海洋,再学习小岛,自然不觉得费力。

在郝景芳的求学中,从未因为分数和考试而难过,她所忧伤的是自己达不到偶像的思维境界。

直到30岁时再回头看,她才与这种沮丧和解。

如果一个人的梦想足够大,哪怕ta只做到目标的10%,也要比平常人的成绩好多了。

28岁那年,郝景芳开始写《北京折叠》。

那时她顶着清华经济学博士的头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习,单位在国贸一期,每天接待叱诧风云的国际商界名流,楼下是卖进口食品和奢侈品的商店,脚踩高跟鞋的自己也宛若成功人士。

而她的家在被工地环绕的北五环。

熬夜工作时她能看到开吊车的工人,半夜才能进京的拉工程物料的车辆。

此外,她家楼下有一个非常大的农贸批发市场,小商贩的子女上幼儿园上小学非常困难。

每天从北五环的家去往国贸上班,仿佛穿越空间,感觉有些魔幻。

从宏观角度思考世界,人不过是些数字零头,但你进入到每一个个体时,他的生活就是他的全世界。

于是郝景芳写了一个故事。

在故事中,北京分为三个空间。

第一空间住的是500万政治和金融精英,第二空间住的是2500万白领和中产,第三空间住着5000万贫民。

一个贫穷的垃圾工人老刀,为了给女儿凑舞蹈班学费,不惜铤而走险穿越空间帮人送信。

写信人是一个第二空间的大学生,他不知道自己爱慕的第一空间白富美已经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老公,付费委托老刀帮自己送一封情书。

听起来是一个绝望的寓言,但在小说发表后,一直在做基层教育的郝景芳认为,教育可以穿透结构性的社会问题。

看郝景芳的成长背景,除了天资优越之外,有两个点值得借鉴。

一是郝景芳自己说过的:孩子的心中一定要有光,见过最好的才能有参照。

不要狭隘地去跟邻居家比较,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大、智慧的高,ta才能有无限自我提升的勇气。

梦做大一点,看得远一点,做不到也没关系。

即使到不了宇宙尽头,也强于只到水塘尽头。

这光芒的建立来自于大量阅读人文科学同时启蒙的通识教育。

相对于补习班、夏令营,阅读是最便宜最有效的利器。

二是遇言姐自己想到的:孩子是一个混沌体系,你只能是负责供给,但是无法预料输出。

什么意思呢?

比如郝景芳读过少女漫画的《凡尔赛玫瑰》,我也读过,但我没有像她一样扩展到对历史的兴趣。

比如你给我讲中子星的物质有多沉,我也就是惊讶一下下,不会出现郝景芳的那种“晕眩时刻”。

发生在A孩子身上的突破点,在B孩子身上往往毫无效果,因为A和B的体系是不一样的。

因此,对待孩子不能用机器思维——我下个什么指令,你就得输出什么。

而是要用混沌思维——你不知道那个点会触到他的哪根神经,哪部分认知会跟哪部分经验发生作用。

所以家长尽量少些盲目干预,良好环境+野蛮生长,可能比劳神费力效果还好些。

郝景芳这样的学神并不多见,但是,一个孩子只要具有内驱力和思考力,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2022年“密涛会”将带领更多优秀女性与你同行,一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