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目标考清华北大,遭亲妈嘲笑:你能考上,我就在镇子里裸奔!
发布时间:2022-01-16 16:37:10来源:今日教育考试
1
近日,在江苏无锡,一位妈妈拍摄的短视频引起了网友争议。
视频中儿子的书包非常凌乱,试卷、纸张随意折叠,甚至连课本都被涂鸦,破损不堪。
可是当这名妈妈翻开儿子破烂的课本后,居然在封面背面上看到“目标是清华和北大”的字样!
然后妈妈抬头看了一眼正翘着二郎腿坐在桌前咬笔杆陷入沉思的儿子,发动了嘲讽技能:你要是能考上清华北大,你老娘我就围着镇子裸奔一圈!
对此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有个孩子说他要考清华,他爸说你要考上了我就在北京买套房,人家孩子还果真考上了,老爸……”
“我儿子书包倒出来也差不多这样,但和他在班里第一名不冲突。他班主任曾经说过他是真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书包怎么似曾相识的感觉啊,我女儿书包也是这样的,成绩在100和40分之间跳跃,我的心脏也像坐过山车,老刺激了。”
这位妈妈看似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达,激发孩子的学习斗志,实则传达的却是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正如网友所说,小孩子有远大的目标是好事。不管孩子的愿望有多不靠谱,父母都不应该嘲笑!
02
然而生活中却有很多父母像这位妈妈一样,喜欢用“打击式教育”对待孩子。
这样的父母往往抱持的观点是:“孩子需要我们大人不断提醒,如果总夸他,孩子会骄傲的。我提醒他,是为他好。”
当孩子取得一定的成功时,父母可能会说:“不要骄傲,谁谁谁比你更出色。”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有的人家会这样对孩子说:“我说什么来着,叫你不要骄傲啊,现在怎么样?出问题了吧!就是你太骄傲自满了吧!”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有时候频繁地打击孩子,他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最终自暴自弃:因为反正无论如何都达不到要求,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也都毫无意义。
之前,央视《心理访谈》的一期节目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范成金,33岁,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整整十年,待在家里啃老。
在镜头前,她和父母互相埋怨,几乎每说一句话都要针锋相对地吵起来。
她说自己喜欢雕刻,母亲在一旁插话反驳:“喜欢那个有啥用?喜欢啥,啥也干不了。你一事无成,一事无成啊你!”
这样的对话,在范家其实是常态。范成金的记忆当中,父母永远是那么毒舌——
她回忆自己初中时很喜欢写写画画,还设计过服装和运动鞋,但当她兴致勃勃地拿给父母看时,得到的只有冷潮热讽:“有什么用啊!看书去!”
在范成金的眼里,自己从未得到过父母的肯定和赞扬,永远只有打击。
久而久之,她越来越不自信,也越来越害怕和别人打交道。
读大学期间,在超市做兼职,当顾客询问问题时,她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毕业后,她也曾找过工作,但这种说不出来话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让她苦恼万分。
这个时候,家人给她的依然不是支持,而是更加激烈的指责和打击:
“你将来能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后来,她一气之下再也不找工作,在家中待业至今。
父母的行为,就像一根无形当中的绳索,紧紧捆绑着范成金。她内在的能量始终被压抑着,自我始终被束缚着。
而对于父母,她的内心充满了怨恨。最终,她彻底自暴自弃,活成了自己最厌恶的模样。
03
《自尊心理学》中说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
而从小被父母否定、被打压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一辈子都将在自卑的阴影下寻找认同感。
那种自卑感,跟一个人的年龄、阅历、成就无关,往往终其一生都难以消除。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面对阳光,你就把影子留在了身后;背对阳光,你永远沉默在阴影之中。”
其实,我们的孩子并不差,聪明活泼,乖巧懂事,可我们常常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并且不断地抱怨。
我们应多想想孩子的优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事情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总是拿自己孩子的弱势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只能让自己和孩子越发丧失信心。
在此,安全君想提醒各位家长,适当的打击教育未尝不可,但是也请你们记住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肯定、被认可。
04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就像照在孩子生活里的阳光,可以扫去一切负面事件带来的阴霾。
但,认可鼓励孩子可并不是一句“你真棒”这么简单。
鼓励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孩子需要鼓励,但不需要虚无缥缈的夸奖。
梁启超曾给因未考好而沮丧的女儿梁思庄写过一段话:
“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不居高临下,不咄咄逼人,只是信任,只是鼓励,只是理解。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梁思成9个孩子却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可以看出,鼓励认可孩子没有什么绝对模式,唯一需要的是一定要真诚和平等。
05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总会经历一次又一次撕着皮连着肉的阵痛。那些生命里的寒冬需要他们自己一步一步地跨过,没有人可以代劳。
我们父母能做的,除了永远尊重、鼓励和支持他们,就是放慢脚步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滋养。
愿我们都能理解“爱”和“教育”的真正含义,培养眼里有光、内心强大自信的孩子,然后放心看着他飞远,去拥抱全世界!
来源|学生安全教育平台
责任编辑|谢玉萍
热
文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