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商汤股价腾飞,港股市场的又一个“出道即巅峰”?

发布时间:2022-01-09 19:24:16来源:阑夕

商汤科技掀起了2022年的第一场资本狂欢。

只用了短短3天时间,商汤科技就实现了股价翻倍,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币,尽管此后几天股价震荡下跌,但截止到1月7日收盘,仍保有2450亿市值。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2020年营收为34.46亿人民币(约合42.14亿港币),以此计算,其P/S(市销率)高达60倍。而作为其最大竞争对手的海康威视同期营收是商汤的18倍,市销率仅为6.3倍。

以此对比,商汤科技腾飞的股价无疑存在巨大泡沫。

其实从去年开始,新晋登陆港股IPO的国内科技互联网企业们,都在上市之初股价狂飙,很快转入下行通道,一路阴跌,呈现出了“出道即巅峰”的股价走势。

那么商汤会不会是下一个?

1

上市之初,股价凭啥一路飙升?

首先有必要了解为什么很多企业的股价会在上市之初飞速上涨。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流动性影响。

股票既是企业股份的载体,也是股民的投资资产,所谓流动性就是指能否顺利在一定时间内变现,只有流动性越强,投资才越值得被选择,也才越存在升值的可能。在投资三要素中,流动性的重要程度还要高于风险性和收益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投资产品,投资收益率都是10%,一个产品可以随存随取,另一个产品必须投满一年才能提取,你会选哪一个?

答案恐怕都会是选前者。

在股市里,换手率很低的那些公司股票往往都没有什么上涨机会和空间,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而企业上市是从一级市场(投融资市场)走向二级市场(权益转让市场),股票交易成为企业股份流动的最大途径,这意味着企业股份流动性将获得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这为股价上涨做了托底。

公司本身又能通过设置发行模式,控制股数流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价变化。以商汤为例,有业内人士指出,“商汤通过低发行比例,以及控制流通盘规模,实现奇货可居...目前的交易量,每天接近100%的换手率。”

股份货源集中,庄家更容易操作市值管理。

另一方面,商汤是港股市场的“AI科技第一股”,在这种“细分垂直领域第一股”的概念下,市场赛道标的稀缺度高,企业天然能获得估值溢价,收获散户股民的追捧。

在这方面有很多先例,比如去年1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电子烟第一股”雾芯科技,上市当天股价暴涨145.92%,再比如去年2月登陆港股的“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上市后的前10天里股价上涨了35%。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细分垂直领域的企业都要争抢上市身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哪怕市场地位不是行业第一,争抢“第一股”的概念也足以吸引海量散户们为股价抬轿子。

更重要的是,持有原始股的企业投资方需要拉高股价获利。

投资需要回报,散户们买卖股票何尝不是为了赚钱,无论企业创始人、管理层,还是VC、PE们,手中握有企业股份,自然就有变现需求。

作为持有大量资金和筹码的庄家,后者们拉高股价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不同证券市场都有禁售期的规定限制,但也给投资方获利留下了窗口,同样以商汤为例,其招股书显示,上市后至少6个月内,所有主要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者将保留上市时彼等投资的至少总计50%。

这意味着,商汤上市前的投资方持仓占比中有最多50%的股票没有禁售限制,短期拉高股价就能变现获利。

2

超级泡沫,

源于行业和大环境的不确定性

流动性是影响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不管股价怎么震荡、大涨或大跌,最终都会回归企业基本面。

芒格他老人家是怎么说的来着?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

之所以说商汤科技的股价存在巨大泡沫,首先就取决于其基本面存在诸多问题,“称重”并不乐观。

就人工智能行业本身而言,一直存在着商业化前景不明朗,业务模式单一,长期高研发成本投入却难以实现盈利的行业问题。

具体到商汤科技来看,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分别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242.72亿元。

巨额亏损主要源于高研发投入,同期商汤的科研支出分别为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和17.7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48.9%、63.5%、71.1%、107.3%。

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的研发投入已经比同期营收还高,烧钱火力不可谓不惊人。

往好了理解,这是在“押注未来”,AI的丰富应用场景和广阔商业潜力早已得到共识,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商汤的高研发投入也不是个问题——在人才队伍、技术实力等方面,商汤已经用70多项全球各类竞赛冠军、600多篇学术论文、超过8000个AI专利及专利申请证明了烧钱的价值。

真正的问题在于,未来何时能来?

事实上,从目前AI创业公司们的主营业务上来看,不管如何包装,主营业务本质都是“安防”,比如商汤科技与安防无关的业务贡献收入不足20%,距离万众期盼的AI多元化应用还太远太远。

而高度同质化的业务竞争本就激烈,更何况在安防领域早有巨头在前,正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成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牢牢掌控着国内智能安防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全球视频监控领域也连续多年占据着头把交椅。

海康威视如今的市值约合5692亿港币。

从现阶段的企业基本面分析,商汤值不值2400亿港币,相信股市这台称重机很快就会给出一个答案。

除了企业基本面,中概股这两年的大环境也不乐观。

一方面,中美相关监管趋严,尤其是两国对中概股信息披露要求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各项针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新规不断出台,赴美上市已经不再是中国企业的好选择。

而国内A股市场对企业有连续盈利3年以上、公开发行股份至少是总股本的25%以上等硬性指标要求。

更强调高成长性——而非营收盈利业绩表现——的科技互联网企业绝大多数都很难符合A股标准,想要IPO就只剩下港股市场一个选择。

物以稀为贵,科技互联网企业纷纷涌入港股市场,物就不“稀”也不“贵”了,过度拥挤的市场自然会杀估值。

另一方面,在国内反垄断、数据安全等一系列政策影响下,科技互联网企业的增长正在进一步放缓,高付出换高回报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时。

资本市场也已经调低了对这一领域的预期,开始去泡沫化。

去年中概互联网指数-中国互联网50指数下跌了38%。尤其是下半年来,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大多数不是从股价峰值被腰斩,就是跌到上市以来的地板价。

仅在港股市场,去年上市的97支新股里就有70多支跌破了发行价,红火一时的京东健康、泡泡玛特、快手等公司的股价都走出了一条“抛物线”。

当环境的影响大于公司基本面成长的影响时,悲观情绪更容易被放大,直接反映在股价和市场认知上。

3

写在最后

事实上,商汤已经是AI四小龙里表现最理想的一家,无论是从营收水平、毛利率还是计算机视觉垂直赛道市场份额,商汤都稳居第一。

归根结底,上市对于商汤来说只是远大征途的开始,而非资本盛宴的终局,人工智能行业收不增利的现行阶段仍未走到尽头,其股价在未来一年中震荡下跌是大概率事件。

上市的更多积极意义在于筹备粮草弹药,以维持高成本投入,想要真正实现“以德配位”,商汤还是要跑的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