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字当头”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2-01-08 10:33:44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评论员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提25个“稳”,明确了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指导思想。主基调的确立,源自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稳字当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才能更加坚固;稳中有进,坚持稳扎稳打,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就不会改变。
过去一年,在全球疫情走势和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遇到了疫情多地散发、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电力供应紧张等多重挑战。迎战多重风险,在攻坚克难中,中国经济迈出稳健而坚实的步伐,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三驾马车”行稳致远,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宁波舟山港梅东码头贸易繁忙 黄宗治/摄
消费方面,我国正处于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中国消费市场韧性进一步凸显,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得到显现。2021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54亿元,同比增长13.7%。一方面,从消费结构上看,升级类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从消费形式上看,多种新型消费兴起,消费新场景得以拓展,消费新群体不断崛起,在线餐饮、在线旅游、在线医疗等保持较快增长。
投资方面,2021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4万亿元,同比增长5.2%。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各类新项目开工需求持续释放,以挖掘机、履带式起重机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平均工作量,近几个月都实现连续增长。制造业投资维持高增长,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
外贸方面,成绩抢眼。近一年来,中国外贸克服重重阻力,画出了稳步快速增长的曲线。2021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达35.39万亿元,这一规模已超2020年全年。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三大国家级展会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参展商、成交额纷纷创新高,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全球疫情蔓延,不少经济体在缓慢复苏过程中对中国商品形成“刚需”。抓订单、保供应,中国完整而充满活力的工业体系,在稳定全球供应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50.1%,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
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凸显了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增多,挑战上升。2022年,全球经济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变数增多;二是随着发达经济体宽松政策逐渐退出,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渐加大;三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出现了三大新的下行压力:需求收缩,内外需和投资消费需求都面临更大压力;供给冲击,原材料供给和价格上涨带来挑战;预期转弱,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减弱。
越是在发展承压的时候,越要看清问题背后的本质,也就越能凸显“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发展阶段看,在不断优化平衡中加快迈向中高端,为中国经济提供有效的结构支撑。经济结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加快迈向中高端,收入分配结构持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不断趋于平衡。
从经济恢复“爬坡过坎”的角度看,财税政策充当了“推一把”的角色。立足发展实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大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避免政策“急转弯”,引导形成市场合理预期。中国通胀压力整体可控,宏观政策处于可进可退的相对有利位置。从“六稳”到“六保”,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联动发力,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为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好转。
从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看,自主创新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提供源源不竭的动能。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科技“新秀”不断走向市场。“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创新支撑更加坚固,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稳”字,彰显人民期待。我国经济从疫情阴霾中持续复苏,韧性增强。这种韧性来自近1.5亿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来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亿万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来自国家对就业等民生的持续有效保障。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规范平台经济发展,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出台教育“双减”政策,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生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提升保障水平,稳步迈向共同富裕。2021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中国就业韧性越来越强,就业回旋空间持续扩展。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宽新的就业空间。
当前,相比全球其他经济体,我国已领先一步经受住疫情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归常态化。面向2022年,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找突破,只要把住“稳”的大局,坚持前进的方向,中国经济就会步履坚定、行稳致远,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1期
编辑:李建发
责编:秦黛新
校对:杜肖锦(实习生)王加伊(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