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崛起!这类型高校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该如何做?
发布时间:2022-01-08 12:34:38来源:麦可思研究
本文原标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谈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需注意哪些问题时,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国富教授给出了“立足当下和关注未来”的建议。而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所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究竟如何呢?据其介绍,学校建立了校内+校外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近几年,应用型高校一直备受关注,各省(区、市)也出台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文件,从简政放权、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师聘任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为高校转型改革提供了支持。
此外,多个省市在2021年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其中,“加快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发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等应用型高校相关内容被频繁提及。
(图片为不完全统计)
应用型高校正在崛起,那么应用型人才该如何培养呢?
致力于建设“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四十多年办学历程中,培养出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罗维民,长征二号丙火箭副总指挥焦开敏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英才。
“航天品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具体是怎样的呢?为此麦可思研究对话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国富教授,请他对学校的相关工作实践进行了分享。
“航天品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
据王国富教授介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总结为航天系统培养人才经验的基础上,联合航天系统高校、航天企事业单位制定了“航天品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依托“航天品质培育中心”,从“知、情、意、行”四个层面入手,使学生在“德”方面“国家至上、热爱航天、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在“智”方面“严慎细实、精益求精、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在“体”方面“能挑重担、勇于攀登”,在“美”方面“朴实无华、报国为美”,在“劳”方面“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蓝图,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制度文件。王国富教授表示,该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三大特征:培养方案反映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化设置应用型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其中,对于模块化设置应用型课程体系这一特征,该校根据职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纵横结合”方式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
在纵向上,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建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课程+集中实践”四个模块构成的分层递进课程体系;在横向上,以专业能力为导向,设置与其相匹配的选修课程,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校企协同开设专业类课程,保证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良好对应关系;在纵横结合上,按照纵向满足应用能力要求、横向凸显专业类特点,统筹优化课程体系,如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相应职业方向的职场英语,适应不同专业要求,分类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在学分和学时安排上,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理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均超过总学分的30%,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均超过总学分的25%。
谈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需注意哪些问题时,王国富教授给出了“立足当下和关注未来”的建议。他指出,“立足当下”是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一定要理解当前党和国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当前学校的发展目标、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各项条件,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关注未来”是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面向学生未来发展,要具有一定超前性,要对服务的产业链发展有一定的研判,要结合产业未来几年对毕业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新的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确保学生毕业时能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要求。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天品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示意图
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判断人才培养质量
在与王国富教授谈到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如何保证和了解自身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否满足行业需求的话题时,据他分享,学校在设置本科专业时,就积极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参加论证;专业开班后,各专业均会组建包含行业企业专家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修(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时,均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校友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从行业企业需求角度进行论证;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中,已形成了“双指导老师”的模式,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
为清晰了解自身人才培养的质量,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建立了校内+校外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一方面学院专业会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学校就业部门每年通过与校外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并形成年度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4%以上,且普遍认为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职业适应能力强。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意识到必须立足自身发展定位对接行业需求。”王国富教授坦言。但在前期建设时,部分专业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度并不太理想。为此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通过“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了以“按需布专业、对标建专业、集群强专业、携企优专业、适时调专业”的思路,稳步推进专业建设:(1)按需布专业。按照“专业布局产业化”的原则,依据专业设置办法设置本科专业30个,其中工科类专业20个、非工科类专业10个,专业结构总体合理。(2)对标建专业。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了《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标准推进专业建设。(3)集群强专业。出台《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与区域产业链相匹配,建设8个应用型专业群,促进各专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差异化发展。(4)携企优专业。坚持专业教学项目化,开发和实施了多个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极大提升了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5)适时调专业。构建形成了产业需求、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就业联动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其发展提升的重要路径。为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围绕办学定位出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并设置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办公室”,扎实推进“四个合作”:(1)合作举办专业。与合作育人主体联合举办8个本科专业。(2)合作建设资源。与237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先进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3)合作培养人才。通过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开展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指导、考核与质量监控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4)合作推进就业。建立校企合作就业基地134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开展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当然,该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曾遇到一些问题。王国富教授举例说道,譬如部分领导干部和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还没有完全统一到应用型办学的要求上来,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又譬如部分专业与企业合作时,难以保障双方的利益。
针对这些情况,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积极邀请教育部门领导、应用型研究方面的专家来校指导,要求每个专业都深入对应产业、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积极选送管理干部、专任教师到区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挂职锻炼;同时持续增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找到校企合作的共同利益点;还尤为注重建团队、建平台,以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为契机,遴选一批学术带头人,团结和带领青年教师全力打造建设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种科技研发平台;还建立了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科研评价激励体系,修改科研奖励办法,更加关注教师服务地方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益,引导科研资源向应用性研究集聚,逐步形成以社会服务效果作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机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学校作为广西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的两所本科院校之一,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就业与再就业工程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麦可思王慧
本期责编|麦可思王捷
我们的视频号上线啦~
快戳↓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往期推荐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