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充满希望的2022!六大机构大佬支招投资策略,机会到底在哪儿?

发布时间:2022-01-03 14:17:10来源:大众证券报

01

市场观察

2022年A股市场展望:结构分化行情将延续

大盘价值风格略占优

2021年A股圆满收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均连涨三年。上证指数年线三连阳更是打破了A股市场尘封28年的纪录。这一年,新能源、顺周期等行业成为市场投资主线,板块内频频出现牛股。

2022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稳”字下,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投资机会又在哪里?针对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大众证券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两位业内人士,为投资者2022年投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022年有望“前稳后升”

记者: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对2022年A股投资有什么指引作用?您预计2022年A股将如何运行?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背景之下,2022年A股企业盈利增速面临较大挑战,2022年以优异成绩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成为国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我们认为2022年稳增长力度势必将会不断加码。因此,对于A股来说,企业盈利增速将会逐渐企稳回升。

除此之外,在重要大会召开年份,市场稳定也至关重要,这样的一个背景有助于防止风险偏好过快下降带来的市场冲击。2022年A股将迎来较好的投资环境,预计整体将会呈现前稳后升的态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报告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统筹做好2021年、2022年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说明“稳增长”是央行的重要政策目标,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陆续出台一些稳增长措施,经济将会出现稳定复苏,防止经济出现失速,这将会有利于股市的回暖。

2021年,我国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之下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复苏。上半年在低基数的情况之下,经济GDP增速较高,在三季度则出现了增速回落,只有4.9%,到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回到6%左右。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措施也有望适度放松、更加精准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所减小,所以2022年一些被错杀的优质龙头股将会出现恢复性上涨的机会。2022年可能是价值投资的大年,A股市场慢牛长牛的态势将会延续。

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

记者:回顾2021年A股,市场风格轮动加剧,年初至上半年一度占优的大盘股进入下半年之后纷纷回落,而中小成长股持续走高。您预计2022年这种结构性分化行情是否会延续?哪种风格将会更占优势?

张夏:对于A股来说,大小盘风格的核心决定因素是大小盘之间的相对盈利优势,当大盘业绩增速占优,则呈现大盘风格;当小盘业绩增速相对较高,则呈现小盘风格。一般而言,中小公司的经营弹性更大。在经济复苏盈利高增长的年份中,小公司具备更强的盈利弹性,而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体现为小盘风格。反之,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则投资者更加偏好业绩稳定性较高,更具防御功能的大盘股。

2022年,结构分化行情仍将持续。对于风格来说,在稳增长发力的年份,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动作,会使得传统低估值板块会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因此我们预计,2022年大盘价值风格有望占优,低估值板块有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当然,在当前大力鼓励专精特新的背景之下,中小制造业公司已经凭借政策支持、研发实力提高,开始加速发展和崛起。在中小公司中间将会涌出一批不断做大做强的公司,如此一来,在专精特新领域寻找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公司,仍将是2022年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

杨德龙:2019年开启的这轮慢牛长牛行情,结构分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从2019年到2020年基本上是属于白龙马的行情,以茅指数为代表的这些白龙马股大幅上涨,带来了很强的赚钱效应,而配置白龙马的基金也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投资回报乃至爆款基金多数都是配置白龙马的基金。而从2021年春节之后,由于白龙马股涨幅较大,加上2021年市场行情转向新能源和周期股,白龙马股出现一波大幅杀跌,市场资金开始去追捧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能源板块,2021年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基本上都是重仓配置新能源的基金。

展望2022年,我认为结构分化的特征依然会持续。如果2021年是题材股、周期股的大年,2022年可能会出现风格的转换,价值投资的标的包括一些优质龙头股有望迎来恢复性上涨。而消费、新能源和科技互联网三大方向的白龙马股有望获得比较好的表现,这将为2022年的投资指明方向。

新能源依旧是2022年投资方向

记者:2014年至2015年,“互联网+”催生一波成长股行情。到了2021年,A股演绎了“新能源+”的成长故事。那么,到了2022年,A股的投资主线是什么?有什么行业板块可以关注?

张夏:2022年,我们认为市场行情将会沿着稳增长发力的低估值和顺科技相关领域两条主线展开。2022年,由于重要会议的召开,稳增长力度有可能加大,这对于传统低估值板块估值提升会带来一定的帮助,因此2022年,我们可以在稳流动性改善、稳增长发力的相关行业布局,如银行、地产、建筑建材、券商等寻找一些低估值的标的,这是“低估值+”。

当今世界新兴产业趋势发展方兴未艾,新能源蓬勃发展,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一系列领域将会成为政府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政府和产业趋势的共同推动之下,新能源各细分领域仍将涌现出诸多投资机会。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以元宇宙、智能车、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趋势也在不断去深入研究,给A股带来了诸多投资机会。这些领域类似像汽车零部件、通讯设备、计算机设备、消费电子元器件将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杨德龙:2022年,消费和新能源将是市场的两大投资主线。2021年消费股整体表现低迷,除了估值较高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疫情以及防控措施的影响,很多实体经济经营不佳,就业率出现下降,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这些都导致消费增速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2022年疫情可能得到控制,疫情防控的措施也有望更加精准,而不是大面积的管控,一些被压制的消费潜力可能会被释放出来,经济也有望出现一定的复苏,这些将会给消费增速带来一定的提振。无论是传统的消费三剑客白酒、医药、食品饮料,还是其他的一些消费品,比如说像免税、家电等都可能会出现回升。

第二条主线就是新能源,虽然2021年新能源大幅上涨,累积了比较多的获利盘,近期出现了一定的回调。但是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2022年新能源已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但是2022年新能源内部可能出现分化,一些真正能够释放出业绩,具有市场龙头地位的优质龙头股可能会迎来比较好的表现机会,一些炒概念的股票则可能出现下跌。2022年要抓住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新能源龙头股,我管理的前海开源清洁能源基金即重点配置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和新能源四大赛道龙头股,以期获得新能源长期的一个投资机会。

记者陈慧

02

机构动向

六大机构大佬研判2022年市场关键词

2021年,上证综指站上3600点,最终收报3639.78点,年度涨幅4.8%,但A股市场操作难度加大,热点切换频繁。回首基金市场,公私募继续迎来大发展,新发行的公募基金数量创历史新高,规模超百亿元的私募基金数量也达100家,可很多之前的“牛基”“冠军基”“爆款基”在2021年却不温不火,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也明显低于上年。

俯仰之间,悲喜之中,藏着我们对2021年的全部记忆,以及对2022年的期许。新的一年,市场又会走出怎样的行情?政策、经济、公司、海外等又会有何种变化?岁末年初,《大众证券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六位公私募大佬,看看他们对新的一年会如何布局。

采访嘉宾>>>

南方基金副总裁、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

长城基金投资总监杨建华

富安达基金投资总监吴战峰

金信基金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兼基金经理孔学兵

奶酪基金董事长、基金经理庄宏东

业绩数据回顾2021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0日,市场中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为8.15%,其次是股票型基金,为7.15%,虽然各类基金平均收益率飘红,但均为个位数,足见市场操作难度不低。2021年,新能源、中药、医美、元宇宙等热点轮动,抓住这些机遇的主动权益基金才能跑赢大市。

分类型来看,主动股票开放型基金中,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以116.68%的业绩位列第一,基金经理崔宸龙首战告捷。2021年初刚成立的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一举冲到第二位,挤进前五的还有宝盈国家安全战略沪港深、招商稳健优选、建信中小盘等。混合型基金中,同样是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新经济收益率最高,为106.04%,其次是宝盈优势产业,收益率为99.44%,此外,大成国企改革、广发多因子位列第三、第四。

指数型基金中,新能源、环保主题的指数型基金在2021年喜获丰收。2021年年初才成立的易方达中证新能源ETF以59.56%的收益率领先其他指基,此外,鹏华中证光伏产业ETF、华夏中证新能源ETF、鹏华中证内地低碳经济ETF、国泰中证环保产业50ETF排名前五,且差距不大。

实际上,2021年新能源股的行情带动了一批相关基金冲上前列。比如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建信新能源、工银瑞信生态环境、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等均排名主动股票型基金前二十,还有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旗下两只冠军基金,大部分仓位也都在新能源领域。

“关键词”展望2022

《大众证券报》:对于2022年的A股市场整体趋势或特点,您会用怎样的关键词进行预判?

关键词:相对乐观

南方基金副总裁、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居民资产配置趋势未变,更多投资机会值得挖掘。展望2022年市场表现,我相对比较乐观。2019年至今,居民资产配置由房地产向资本市场加快转移,且这一长期趋势难以逆转,意味着权益市场仍有不少机会值得挖掘。

具体来看,一是国内的中高端制造业经历疫情之后,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这是一个整个产业链的机会;二是补短板方面的高精尖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领域也将继续发力,投资机会将会层出不穷;三是中国企业善于把握居民消费变化,比如生物医药领域正不断创新,都会产生较好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稳中求进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稳”是2022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但我们理解这个“稳”是建立在“绿色低碳、结构转型”基础上的“稳”,是依靠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拉动的稳增长,而不再是依靠传统基建和地产链的拉动。最终效果会体现在“进取型”的成长行业获得超额收益。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同样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稳”体现在要守住未来5-10年影响中国发展的核心赛道。从渗透率角度看,我们认为光伏、电动车、半导体、军工等行业依然处在产业导入期,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会因为周期性波动而改变其长期发展态势;“进”体现在要在这些优质赛道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寻找“创新中的创新”,例如储能、汽车电子、能源半导体等细分赛道,将获得双倍甚至数倍于主赛道的成长速度。

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背景下,我们对2022年的市场总体持乐观态度,坚持寻找投资中的“认知差”,在中长期为投资人创造更好的收益。

关键词:分化

长城基金投资总监杨建华:2021年是行情极端分化的一年,分化严重程度超过了过往任何一年。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同行业间的分化明显。一方面,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全年表现突出,偏上游的强周期个股全年走势比较强;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过去两年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2021年以来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较大。

二是表现在大小盘风格的切换上。2021年以来,小市值个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蓝筹股。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接连上涨,所谓核心资产的估值已经偏高,在景气度切换、疫情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层面扰动及外围市场干扰下,大小市值个股出现了高低互换。

三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化。上游大宗原材料类个股今年表现较好,而偏下游的消费类个股表现较差,这主要跟经济的基本面、国家出台的双碳政策和疫情有关。

关键词:调

富安达基金投资总监吴战峰:我们认为今年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格局,成长股将出现较大的分化,前两年涨幅较大的赛道股将出现调整,少数业绩持续高增长、估值有吸引力的成长股将继续保持强势,价值股有望得到重估。

关键词:产品为王

金信基金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兼基金经理孔学兵: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弱,供应链逐步从混乱走向有序,以及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半导体产业链可能会从2021年的“全面缺芯、产能为王”走向2022年的“结构性紧平衡、产品力制胜”。投资思路需要从“量价齐升”转向“价平量升”。

中长期看,半导体需求成长动力将从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转向电动汽车、新能源、AIoT、5G应用(自动驾驶、元宇宙)等工业领域,新一轮芯片设计创新周期与国产替代周期有望开启。功率、模拟、GPU/FPGA等赛道将出现更多的国内公司进军高端领域,进入国产替代新周期。以28纳米成熟制程为代表的晶圆制造产能扩张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初见成效,相关设备、材料等上游领域有望快速实现0-1突破。这一进程中,能否以优秀的产品力和性价比响应客户需求,可能会是半导体科技公司穿越复杂周期波动、获得持续价值提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消费

奶酪基金董事长、基金经理庄宏东:

2021年涨幅较好的上游板块主要受益于原材料涨价,涨价利润基本留在上游。涨价的成本基本都是由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企业承担,所以上游企业股价暴涨,中下游增收不增利,股价持续承压。但是从去年10月份以后各类资源品和原材料持续降价,预计今年还有进一步降价空间,所以四季报上中下游企业财报将出现明显变化,非常看好今年利润由上游往中下游不断转移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展望2022年,消费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目前多数消费股估值经过去年的大幅杀跌已经回落至过去5年估值中枢以下,向上修复估值的概率比较大,同时叠加今年消费向好的大背景和消费品提价的量价双重利好,消费板块的投资确定性不断增加。2022年消费板块基本面预计持续改善,疫情影响边际减弱,需求复苏提升消费板块业绩弹性。预计2022年疫情常态化,底层消费力同比增速持续恢复。新一轮消费企业提价周期已启动,将加速渠道库存去化并改善渠道利润水平。消费板块基本面从恶化到改善,板块在需求复苏和提价驱动下改善信号已现。

记者王金萍

03

公司观察

康力源:王军霞代持股份解除后继续打“军霞牌”

奔跑在IPO道路上的江苏康力源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力源”),除了业绩增长的持续性与募资扩充产能是否能得到充分消化、公司在报告期曾存在境内平台上通过寄空包裹、赠品等刷单行为外,《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还发现,康力源在报告期内,恒大系公司被“发展”成为其内销的前五大客户,目前存在商票的及时兑付及应收账款回收问题。

另外,著名体育运动员王军霞曾代持过康力源前身——徐州军霞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军霞健身”)的股份,之后虽然代持已经解除,但康力源目前仍在打“军霞牌”——自身天猫旗舰店名为“军霞运动旗舰店”,同时在国内打造“军霞”、“JX”等品牌,康力源是否仍在打“名人效应”的擦边球等同样惹人关注。

恒大系企业为内销前五大客户

作为一家老牌健身器材生产商,康力源从事健身器材研发和生产20余年,虽然公司主要以ODM和OEM方式向欧美市场出口为主,但是公司基于差异化的产品体系建立了内销与外销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ODM/OEM与自主品牌相结合的销售体系。

国内销售上,康力源主要围绕“JX”、“军霞”、“康力源”等自主品牌进行经营,主要形成以招投标为主的政府采购与市场化的企业采购相结合的直销体系。而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销售是康力源国内销售的一个重要业务组成部分。

根据招股书,2018-2020年1-6月,康力源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743.69万元、1913.67万元、3392.76万元和1928.00万元,保持逐年增长之势。其中的2019年,在政府采购客户减少收入382.10万元的情况下,康力源的室外全民健身器材销售收入仍然同比增长了169.97万元,公司称:“集采客户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本期新开发了恒大系公司,受国家鼓励全民健身的刺激,恒大加大了小区健身设施的投入。”

招股书披露的康力源在报告期内销的前五大客户显示:包括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海南恒乾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恒隆设备材料有限公司、广州恒乾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在内的恒大系企业在2019年一跃成为康力源内销的第一大客户,公司向其销售611.93万元(见图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61%。

图一:

若按照2019年康力源1913.67万元的室外健身器材的销售收入来看,康力源当年向恒大系企业的销售约占同期公司室外健身器材销售的近三分之一,可以说,向恒大系企业的销售在2019年康力源的国内销售业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接下来的2020年,虽然恒大系企业没有保住康力源内销第一大客户的“名头”,但是直至2021年1-6月的报告期末,恒大系企业依然始终稳居康力源内销的前五大客户。其中,2020年恒大系企业为第四大客户,公司向其实现的销售金额为661.01万元,相比2019年不仅没有减少,还有小幅提升;2020年上半年,恒大系企业为康力源内销第三大客户,对其销售金额为220.14万元,销售占比超过同期康力源室外全民健身器材销售的10%。

康力源向恒大系企业的销售“增厚”了其国内业务的业绩,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相关的商票承兑风险和坏账计提也在增加。

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1-6月,康力源的商业承兑汇票分别为486.06万元、844.48万元、312.13万元,均系由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等恒大系企业作为出票人和承兑人开具的商业汇票(见图二)。

图二:

此外,截至2021年6月末,康力源进行了应收票据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合计金额为312.13万元,其中297.59万元来自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而康力源对其的账面余额为595.19万元,此次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50%(见图三)。

图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康力源有225.65万元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未能兑付,公司转至应收账款列报,7月1日、7月2日、7月16日、7月19日,上述逾期商业承兑汇票陆续兑付。而在报告期期后,恒大系企业开立的3张商业承兑汇票出现逾期,合计金额为179.65万元。

另外,截至2021年6月末,恒大系企业为康力源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公司对恒大系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面金额为244.24万元,坏账计提准备也为50%。

2021年以来,恒大曝出商票兑付问题,包括商票逾期或拒付消息频现。

持有恒大商票的相关供应商,其所持有恒大商票能否按时、足额兑付,目前受到高度关注。面对公司最重要的内销客户之一的恒大系企业出现的商票兑付问题,康力源在化解或降低可能出现商票兑付风险上,有何措施?目前公司对恒大商业汇票及应收账款50%的计提比例是否足够?如果100%的计提,是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而未来公司是否会减少和恒大系企业的相关合作,如果失去恒大系企业这个内销大客户,公司业绩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康力源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王军霞代持退出后仍打“军霞牌”

康力源的前身为军霞健身,系在徐州健身器材总厂改制基础上设立。1998年5月,徐州健身器材总厂采取“‘分块搞活’、‘经营骨干出资’组建新公司、由新公司购买徐州健身器材总厂部分资产的方式”进行改制。

在此背景下,徐州健身器材总厂、徐州健身器材总厂工会委员会与其他自然人借用体育名人效应(王军霞)共同出资设立军霞健身,其注册资本为320万元。在军霞健身成立后,徐州健身器材总厂将与健身器材相关的经营性资产转让给军霞健身。军霞健身设立时,王军霞投资20万元,占出资比例的6.25%,只不过,上述20万元是衡墩建以王军霞名义进行出资,形成股份代持。

到了2001年11月18日,王军霞与衡墩建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王军霞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出资20万元无偿转让给衡墩建,并在当年12月13日完成工商变更。在完成股权变更之后,王军霞已不再享有公司股东权益。

一般而言,借用名人效应,要么会支付相关代言费用,要么会给予一定的股权激励。然而,王军霞在康力源的代持过程中,根据招股书披露的相关信息,并未显示有对王军霞支付代言费用的信息,而在解除代持关系中,王军霞也未获取收益。还有,通过企查查查询的工商信息显示,在王军霞已经解除代持关系后,公司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沿用军霞健身的名称,直至2014年11月才更名为康力源。

时至今日,康力源在天猫平台旗舰店的店名仍称为“军霞运动旗舰店”,同时,公司在国内销售时致力于打造“JX”(为军霞拼音的首字母组合)、“军霞”等自主品牌。

王军霞在完成股份变更,不再代持公司股份以后,为何直至2014年11月仍在使用“军霞健身”的公司名称,而且时至今日公司天猫店的网名仍为军霞运动旗舰店,仍在打造军霞、JX等自主品牌,是否在打“名人效应”的擦边球?上述行为会否给消费者形成“误导”?公司借助王军霞名人效应是否曾支付费用,如果不曾支付费用,原因是什么?这是否符合商业逻辑?

公司天猫旗舰店及自主品牌的名称仍然带有“军霞”字样,是否与公司曾与王军霞合作有关?在王军霞股份变更完成后继续使用军霞名称,是否会让消费者形成王军霞与公司经营仍然相关的认知?公司的上述行为是否得到王军霞的授权或支付相关费用,后续是否有因上述名称使用发生潜在纠纷的可能性?

就上述疑问,《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曾致函并致电康力源,公司电话未能接通,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记者尹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