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忍”的真正含义:并非心上一把刀,而是刀下一颗心!

发布时间:2021-11-11 22:56:27来源:修心堂

图文来源:京博国学,版权归原作者

曾国藩有句名言:“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和”可以消解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忍”可以消解命运中的不幸和灾难。但“忍”可分为有价值的“忍”和无价值的“忍”,只有有价值的忍才能化解灾难,为成就人生打下基础。无价值的忍只是简单的脱逃和避让,并不能获得人生的升华。

曾国藩所说的“忍”,当然是有价值的“忍”。

01知耻而后勇

曾国藩早年考了5次秀才都没考中,尤其第5次,被主考官当众斥责,说他写的文章文理不通。

面对羞辱,曾国藩忍了下来,他说:“自古以来确实有一些人文章鄙陋却侥幸获取功名的,但好文章绝不会被埋没。”他定下了每天作一篇文章、写一首诗、看书不少于20页的学习计划。

一年后,他参加第6次考试终于中了秀才,又一年中了举人,又四年中进士,入翰林,从此腾达。

后来,由于太平军的原因,在籍丁母忧的曾国藩奉旨办“团练”,他怀着满腔热情来到长沙,雷厉风行,严办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却招致了湖南政界的怨怼,因为他动了他们的奶酪。他的民兵和官军发生摩擦,所有的军政官员没有一个人出面调停,他这个二品大员都差点挨了兵痞的刀。只好狼狈的离开长沙,去了偏僻的衡阳。

他非常的恼火,想要上奏折告状,但转而一想,在这危急的关头,个人的荣辱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真正的铁军,为朝庭出力。于是他撕掉了告状的奏折,说了句“打脱牙、和血吞”,然后调头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兵。

正是长沙之辱,才让曾国藩想通了,在吃尽种种辛苦之后,终于练成了湘军,首战就取得湘潭战役的胜利,二战反攻湖北,取得武汉大捷,一时间名震天下,使得湘军开始走上了中国近代史的舞台。

曾国藩忍辱负重的故事还有很多。善于隐忍的人就象一条潜龙,不是不发,而是在隐忍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旦力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机会来临,就会现龙在田,展现出自己的实力,进而继续努力,勤奋警惕,终而一飞冲天,做出一番大事业。

02逆来顺受的阿Q

曾国藩的忍是积极的忍,有价值的忍,但有的人面对羞辱,并不能够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是逆来顺受,显得猥琐而又可怜。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典型。

阿Q盲目自信,有“自尊癖”。他是社会最低层的人,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然而,阿Q却很牛,“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赵太爷儿子进了学堂,他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绰得多”,阿Q也瞧不起城里人,认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成“条凳”、煎大头鱼时加葱丝,都是“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