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央行金融科技监管沙盒透露风向 汽车、电力成供应链融资数字化“试验田”

发布时间:2021-01-05 14:58:25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记者万敏金融科技快速迭代,监管科技也在火速升级。

2020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网显示,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对外公示上海市第二批5个创新应用。2020年12月25日,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对外公示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三批应用。上海市第二批创新应用聚焦于多方安全计算、音视频、图像识别等新兴前沿技术,创新智慧金融产品与服务,而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三批应用主要聚焦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API等前沿技术,涵盖汽车、电力等多个行业应用场景。

至此,自北京在2020年1月公布第一批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全国范围内共有约70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对外公示,北京、上海、深圳、雄安新区、重庆、苏州、杭州、广州、成都等9个地区,银行、清算支付公司、金融科技企业等主体广泛参与。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70个已公示的项目中,涉及供应链金融、产业金融的项目已不少于10个,但此前几乎均未明确行业“试验”对象。而在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最新公布的第三批项目名单中,汽车、电力作为重要的行业场景出现了。

供应链融资数字化落地场景

覆盖汽车行业的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来自民生银行和北京逸风金科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逸风”),据其披露的项目说明书,将主要以东风商务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发展其汽车配件上下游产业链,对产业链上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提供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治理水平,便于为更多中小实体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电力行业的项目则来自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和北京融和云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合云链”),该项目将综合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签名等技术构建国家电投供应链金融平台,将核心国企(国家电投控股机构)上游供应商(产业链属中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转化数字债权凭证,并支持其在平台上进行流转、拆分。

艾瑞咨询在其发布的《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银行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参与方,通过提供保理、融资与借贷等各类金融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现阶段供应链金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核心企业信用只能传递至一级供应商,其他供应商无法利用核心企业信用进行供应链融资,造成应收账款融资渗透率较低;企业间系统不互通形成信息孤岛(四流难合一),增加资方(银行为主)获取信息成本,风控难度提升,融资难度增加;贸易信息主要依靠纸质单据传递,容易出现出现仓单、票据造假等情况;单凭合同约束,融资企业的资金使用及还款情况不可控,会出现融资企业贷款资金被挪为他用、故意拖欠及违约等情况。

对于银行来说,采用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破解企业“信息孤岛”,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正在成为新的产业金融发力点。

民生银行和北京逸风在项目说明书中表示,基于物联网、机器视觉等技术,在获得企业授权的前提下,合法合规地全方位采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物联网信息(包括车间生产视频、仓储物流视频、水电能耗、温湿度情况等),同时通过5G技术传输平台,从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和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中采集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交叉验真,提升民生银行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真实性的识别能力和效率。

平安银行北分和融合云链的项目说明书中主要提及了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等,称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可信联盟链,将企业贸易背景资料、数字债权凭证等上链存证,有效保障数字债权凭证逐级流转的真实性。业务效率方面。“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合同、发票等贸易背景资料,均需要在线手工录入并核验。本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贸易背景关键信息并形成分析报告,进行真实性比对,显著提高了审核的准确率与业务处理效率。”

北京一家产业链数字改造服务商人士对记者表示,汽车和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工业生产链,产业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化改造难度相对较低,银行选择这两个行业试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有利于较快的铺开技术,上规模。

据项目说明书,民生银行和北京逸风的项目预计涉及东风商用车、厦门金龙联合汽车上下游供应商1000家企业客户。平安银行北分和融合云链的项目预计试运行期间可服务于400家核心企业以及800家供应商,累计交易规模(凭证签发、转让以及融资规模)约50亿元。

线上线下投入仍需融合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新年致辞》中透露,银行已累计完成对6万多亿元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累计发放3万多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3000余万户经营主体,实现1.5万亿元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目标。

在支持小微信贷方面,供应链金融是银行重要的发力方向,也受到了政策鼓励。2020年9月22日,央行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其中提出,金融机构应切实应用科技手段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与核心企业及仓储、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及时核验存货、仓单、订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仓储及物流企业、科技平台应聚焦主业,立足于各自专业优势和市场定位,加强共享与合作,深化信息协同效应和科技赋能,推动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和生态化,提高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

一位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人士表示,当下零售消费信贷已经红海竞争,且受到政策收紧的影响,未来发展空间有限。对企业端的金融服务数字化进程还处在起步阶段,与互联网平台相比,银行服务企业的经验更充分,也更有优势,应抓住时机打造服务企业、产业的数字化金融能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2020年12月举办的第六届金融年会论坛环节上表示,普惠型小微贷款要实现科技驱动的前提是有更多的数据作为支撑,依托于产业的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产业逐渐的数字化中体现更多的数据,小微贷款金融才能取得长足的进展,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挖掘产业中的数据,金融机构已呈现多管齐下的态势。

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公布的第三批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中,除上述两个项目外,还有光大银行的“光信通”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项目,称其将利用大数据及知识图谱技术搭建风控模型,对链上企业信息(如订单、运单、销售量、财务等业务数据,以及税务、工商、司法等政务数据)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增强风控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这一项目预期规模可服务50户优质核心企业,签发“光信通”额度500亿元,发放融资200亿元。

农业银行的“链捷贷”产品项目,通过对接核心企业ERP系统、电商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e账通)等,将行内外数据进行联合建模,提高企业信用风险防控效率和精度,提升农业银行整体的风控能力。预期规模到2021年末,“链捷贷”合作核心企业达500家,融资上下游企业达到15000家,融资余额不低于300亿家。

在这些项目说明书中出现的物联网、知识图谱、联盟链、边缘计算、联合建模等技术,将帮助银行一方面扩展产业、企业的数据来源,并在保证数据安全、隐私的前提下提高银行核验信息的能力与效率。但正如银行所强调的,在信息上链之前,依然离不开人工审核数据真实性的环节。

“基于应收账款等进行融资,可能存在虚假交易、重复融资风险,例如企业与供应商互相串通、伪造交易凭据,虚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防范措施:严格交易真实性审核,防范虚增虚构应收账款及重复抵押质押行为。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融资时需要提交相关合同凭证及支付凭证至银行融资系统中,银行派专人核实交易信息是否属实,同时通过区块链对企业行为进行存证,一旦发现虚假交易行为,将列入黑名单。在融资环节,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完成债权信息登记,并由专人进行核查,确保融资担保的有效性。”多家银行的项目说明书中,对相关风险点的提示都有类似说明。

艾瑞咨询的上述报告提出,整体来看,仅供应链金融这一场景,2025年链上流转资产价值即可达到约7.1万亿元。区块链构建的可信互联网将在银行的诸多业务中发挥重要价值,尤其对于企业借贷与融资场景,通过打破传统授信模式瓶颈以及创新业务模式,进而释放较大技术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