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教师卢文建:用扑克点名、打快板上课
发布时间:2021-01-05 20:59:59来源:南风窗
作者|凌川儿
清晨5点半,天空还是一片漆黑。
正值一月隆冬时节,位于河南省商丘市东部的虞城县,此时气温只有零下3摄氏度。乡村教师卢文建呵着寒气,摸索着到达教室,带领学生们开始早读。
卢文建所在的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地处镇东近4公里的林阁村。
在过去28年多里,他几乎每天都是这个点踏进校门,又是在晚上9点之后才离开学校——在寒暑假期也能在学校看见他的身影。
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他在学校还有一项特殊的日常任务:听学生读书。按卢文建的话,“这是我从教以来最有幸福感的事。”
卢文建的教育生涯始于1992年。那一年,他从商丘师范髙等专科学校毕业,就一心想回到农村教初中的孩子。
出身在虞城县当地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卢文建称,自己一直有着乡村教师情结,植根埋藏在内心深处,“要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知识与快乐”。
卢文建
为此,他放弃了进城工作的机会,又拒绝了高中学校的调令和挽留,走上农村初中的三尺讲台,终于成为一名自己仰慕已久的乡村历史教师。
命运的恶意玩笑在两年后降临。
1994年10月初的一天,正在上课的卢文建突然感到两眼一片模糊。
进而几天后,他的双眼开始酸痛,看太阳时,明亮刺眼的太阳竟然成了一个红彤彤的火球。他的视力急剧下降,甚至看不清伸出的手指。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尽管接受了手术治疗,卢文建的病症却在一个月后不幸复发,从此,他的右眼完全失明,左眼也仅剩0.01的视力。
卢文建再也看不清课本上的字了,这仿佛宣判了他教学生涯的提前终结,躺在床上的他感到绝望。
学校领导在探望时,劝他病休,说工资不少他的;父母也让他安心养病,安慰说道以后会一直照顾、伺候他下去。
那时候,刚走上教坛两年的卢文建,还正在带自己的第三届学生。学生们原本就非常喜欢上他的课,每每在下课铃声打响之后都不让其离去,喊着“再讲一会!再讲一会!”
卢文建和他的学生
出了事后,学生们来到家里看望病榻上的卢文建,又让他绝望的心活络了起来。
“有备而来”的同学们,拿出卢文建在课堂上讲过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做例子,反过来开导劝解他继续教学。面对孩子们“还想让您教”的恳求,他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想天天和学生们在一起!”
卢文建不甘心就此放弃教学工作,更不愿意做国家、社会的累赘。
“学生相信我、需要我、想念我,坚定了自己继续教书的决心。为了学生,我决不能放弃。”
学生们非常期待,他对自己重返教坛也充满信心,但和以往相比,自己的视力几乎为零,该如何在教学工作中适应这样的落差,并作出调整呢?
看不见教科书上的文字,也不能撰写教案,在开始时,卢文建凭记忆授课,凭着感觉在课上板书。
卢文建凭感觉在黑板上奋笔疾书
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授课质量,他探索出了一种专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借眼授课”。
卢文建请妻子、儿子和学生们为其朗读课文和教辅、参考书上的内容,牢记下来后,他再在脑海中把知识点分门别类归纳整理,默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案。
学生读了一遍两遍,自己记不全,他怕这个学生厌烦,会让其他同学接着再读。
就这样,卢文建在备课时,一篇课文至少要请他人助读十遍,直到他将教学内容组织到最完善为止,经常备一节课要花上几天的时间:“从设计问题、布置作业到开展活动,还得熟悉自己设计的各项教学环节,反复演练,一直到自己能从容上台。”
学生帮卢文建读书备课
卢文建说,这么多年来,每天聆听同学们助读不会少于3小时,周末、节假日也不例外,这是他一天当中倍感幸福快乐的一段时光,更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个亮点。
更让他感动的是,同学们没有把为他助读当成负担,却同样看成是一种幸福的体现。
“卢老师,我就是您的眼睛。”这么多年来,卢文建提到助读依旧感动不已,无论是暴雨如注还是狂风大作,为他读书,同学们总是每叫必到,甘之若饴。
他在学校请同学为自己助读时,有不少次被学生们围着扯着衣角,争抢着这样的“任务”,最后要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人选。
卢文建的励志事迹被全校师生们看在眼里,他教诲给予了学生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生们通过助读反哺报答,相互之间形成了浓浓的师生情,成为了28年来他坚守在三尺讲台之上、奉献出高质量精彩课程的动力源泉。
和学生一起用餐
可是对于近乎完全失明的卢文建,授课需要面对的困难依然客观存在。
他说,讲课的时候,和同学们的距离不能太远,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耳朵,倾听学生们在课上的笑声、掌声,还有回答提问时的语气,通过声音的互动来感受课堂气氛。
从下决心重返教坛时,他就意识到,自己看不到学生,管理不到课堂,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课堂艺术上下功夫,尽可能地利用授课内容和各种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在课堂上被吸引。
作为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对于班上学生们的反馈和表现,是时刻需要关注的事情。
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恍然大悟的表情,更是老师得到职业尊严感和心理满足最为实在的具体化表现。
卢文建不能像其他老师那样,及时把控课堂,也没办法从孩子们的眼睛里获取到成就感,但他有自己的独门武器——上课时随身携带的一副扑克牌和月牙快板。
卢文建独创了快板教学法和扑克牌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图为他的教具
如何在看不清学生面孔的课堂上,做到公正提问,且要富有趣味,足以吸引每个同学的注意力?卢文建绞尽脑汁,先后尝试过二十几种提问学生的方法,有想过用纸片写名字,也试过让同学相互点名提问,摸索了足有两三年,研究出来的扑克牌提问法,效果最好。
需要提问学生时,他任意先后抽出两张扑克牌展示给班内同学,先抽出的牌上的数字是学生座位的竖排号,后抽出的则是横排号,交叉座位号对应的同学就是提问的对象。
除了发明相对机动灵活的提问方式外,卢文建为了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是煞费苦心。
在课余时间,视力困难的卢文建做不了什么家务,也没心思搞其他副业,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心里琢磨快板创作。
在备课时,他就经常将一些历史知识点或课堂总结编成顺口溜或快板书词,经过练习熟练后,在课堂上以打快板的形式表演给学生们,以让后者将这些历史知识点牢记于心的同时,也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进一步刺激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三苏欧曾王,外加韩柳唐。”朗朗上口的一句押韵顺口溜,多读几遍就能将唐宋八大家巧妙地记下来了。
用扑克牌点名的卢文建
卢文建正是最大化利用了自己的每一刻闲暇时间,投入到这些快板书词的创作中,将对学生的爱结成知识果实。
在卢文建为初三学生写的一份名为“送别”的毕业礼物快板词中,全文近千字,句句合乎节拍,创作上所花的心思可想而知。
更不用说,卢文建还将这篇近千字的快板书词反复排练演说后,在毕业典礼上唱出,他对学生的舐犊之情可见一斑。
为学生办颁奖典礼
为了更好地丰富教学实践,卢文建在视力严重受损后,还多次自费到各处历史遗迹进行参观学习,牢记自己实地考察的亲身感受,在课堂上细致地讲解给学生。
在龙门石窟现场,借助着旁人的描述,卢文建用手仔细触摸感受着石碑的形状,听着同行的妻子和儿子,将石碑上的碑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再回到课堂上,和学生们细细讲述,“历史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只要我能做到,身体力行就要去做。”
不服输的卢文建在创新教学方式取得奇效,在课后还坚持家访。
在妻子的的带领下,他去了不少学生家里不止一次,就连家长都从震惊到感激,对他的到来习以为常,“在这一带经常走动,大家都认识我了。家访体现对孩子的重视,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我都要去做。”
卢文建和妻子
一个卢文建曾经教过的初三学生,因为中考没考好,上不了县城免除学费的公立高中。
听到这位学生准备南下打工的消息,卢文建在家人的牵引下,心急如焚赶到他家里,成功说服学生家长让孩子复读。
学生第二年考上县高中,再三年后考上武汉大学,命运就此发生转折。
还有一位女同学,尽管求学意愿强烈,却因家境过于贫寒,且母亲多病,家里人不让她上高中。
卢文建把女生叫到自己家里,不顾自己还要养育两个孩子和赡养长辈的沉重负担,咬咬牙拿出仅剩的一千块钱,给这个女生交了高中学费。
女生不肯收,卢文建就和她约定,等她以后长大独立了,再还这笔钱不迟,以此宽慰其好好念书。
从教28年多来,卢文建带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散布在全国各地,其中许多至今还和他保持着电话和书信的往来联系。
课间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来信里,有的学生会向他请教,问自己遇到的困惑该如何处理;也有更多的学生向他报喜,讲述自己的近况来感谢老师,但几乎每一封来信里都说道,永远不会忘记他努力拼搏的样子。
卢文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包括和商丘相隔700多公里外的杭州。就在去年,他获得了2020年“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而就在今年1月,卢文建正式获选。
河南省庆祝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左一为卢文建
一边展示着印有“感谢您耕耘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获奖证书,卢文建向南风窗感慨道,他最终能获选,和自己乐观、奉献、执着的个人性格特质有很大关系,但是自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才是根本。
“我爱教育,喜欢学生。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只要学生不嫌弃,我要把我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奉献给学生。”卢文建告诉南风窗,尽管已经年过半百,自己的教育生涯还有第29年,第30年,直到自己在讲台上站不动为止。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凌川儿
统筹|张鹏霞
排版|翁杰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