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邓子基:中国财政学界的泰斗

发布时间:2020-12-31 13:59:37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2020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财政学家、教育家,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原副院长,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邓子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厦门逝世,享年98岁。

勤学苦读励志人生

1923年6月,邓子基出生在福建沙县夏茂镇儒元村一个贫困家庭。11岁那年,邓子基的父母相继去世,从此,孤苦伶仃的他只能靠自己勤快的双手独自谋生。

青年时期的邓子基

1934年的寒冬,衣衫褴褛的邓子基来到镇上,找到一家杂货店,向店主说明了自己的遭遇。店主听后非常同情,决定收下他当学徒。干活时,邓子基从早到晚一刻也不闲着,把店面收拾得利利索索,吸引得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好了,老板心里自然高兴,每个月除了包吃包住,还给邓子基两块大洋作为奖赏。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邓子基终于攒了十几块银元。他决定告别小镇,到南平上初中。

邓子基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有一次,他生病了,“打摆子”打得厉害,身体很虚弱,连走路都走不稳,老师和同学们都劝他回宿舍休息。“不,我还能坚持。”邓子基说。

上完课,邓子基又踉踉跄跄拖着病弱的身体,去打扫学校的卫生。他要把厕所冲洗得没有一点异味。因为,这些差事做好了,也能为他领取奖学金多添一个筹码。

进初中后的第一次大考,邓子基取得了语文和数学等科目的第一名,他终于领到了学校颁给的奖学金。

就这样,邓子基靠勤工助学和奖学金,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

1943年,邓子基被保送到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同时被国立交通大学航空系录取。在较早开学的国立交通大学学习了几个月后,因费用不足,学业无以为继。

为继续读书,邓子基放弃了学飞机制造,转到免学费、包吃住包分配的国立政治大学攻读经济系财政学专业。毕业后,时值内战,风雨飘摇,他在江苏泰兴县当了几个月的小税务员,也在中学教过书。

新中国成立不久,厦门大学传来了消息,王亚南校长领衔的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开始招收研究生。1950年7月,邓子基以福州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资本论》研究生班学习,迈开了学术探索的步伐,也拉开与恩师王亚南结缘的序幕。

王亚南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入校后,邓子基用两年时间潜心攻读《资本论》。王亚南要求邓子基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他对邓子基说,“你以前做过税务工作,那就搞财政学吧。”

为了让邓子基更快成长,王亚南还安排他为本科生兼课,鼓励敦促他学习、思考、写文章。邓子基的《苏联预算制度研究》就是在这一期间完成的,并于1952年发表在当时全国最早的学报——《厦门大学学报》上。

王亚南出于爱才之心,让邓子基毕业后留校工作,这一留就是60多年。

为财政学科作出贡献

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当时的院系调整中,厦门大学财经学院的财政金融专业被取消。1972年秋,厦门大学开始复办这个专业,其中,邓子基起到了主要作用。此后他一直作为财政金融专业(以后叫做财政学专业)的总学术带头人,在厦门大学财政学科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一直到后来金融专业学科的发展、经济学院的创建以及学生规模的大幅度扩大,无不倾注了邓子基的心血和努力。而在成就上,厦门大学的财政学和金融学先后拥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称号。

邓子基还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办学,为国家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

为了财金系的发展,从科研项目的申请到系列教材的编辑出版,从新学科的创立到师资队伍的培养,邓子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过多年的辛勤培育,财金系形成一支梯队完备、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邓子基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的思路、建议、观点和想法,一直在厦门大学财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并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财政学科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厦门大学财政学科的长盛不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研究生制度的实行,他又进一步承担了更为重要和艰巨的教学任务,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招收财政学硕士生和财政学博士生的为数不多的几名导师之一。1982年,他开始招收自己的第一届财政学硕士生,1984年,开始招收自己的第一届博士生。

桃李满天下

邓子基一直以培养合格、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自然对学风教育格外重视,对学生要求之严,对学生关爱之深在厦门大学无人不知。邓子基的学生都不会忘记他在第一堂课提出的“二十四字”要求:人各有志、人贵有志,开拓刻苦,严谨求实,扬长避短,勇攀高峰。

邓子基的学生方上浦说邓老师“用真情传播智慧的火种,用挚爱筑垒起财政学科的理论构架,桃李芬芳,硕果满枝。”

如今,邓子基教过的这些学生遍布海内外,大多已经成才,成为了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我是一个还能战斗的“老兵”

邓子基有一儿一女,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时,其乐融融。但邓子基的儿女又不止这两个,因为他把学生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子女。学生们在工作、生活、事业上有什么好消息都会告诉邓子基。他和夫人王若畏每接到学生们的好消息,都会高兴好久。邓子基说:“一家人的欢乐也就是几个人的欢乐,可师生大家庭的欢乐就多得多。学生超过我,我最高兴。”

邓子基经常把一生坎坷总结出来的为人之道、治学之道告诉学生。他说,人生有两把钥匙:治学的钥匙、为人的钥匙。我自己要先掌握好这两把钥匙,然后再把它们交给学生。

邓子基谦逊地说:“我总结出的东西,我还没有完全做到,但我会尽量做。”他还曾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每天,邓子基清晨6点就醒来,作适当的运动。80岁的时候,邓子基这样勉励自己:“我是80岁的年龄、60岁的身体、40岁的心态。”85岁的时候,邓子基说:“我是一个还能战斗的‘老兵’。”

邓子基的人格魅力、思想张力和生命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财政人为理想而奋斗。

作者:史宗

编辑:王富聪孙靖琪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