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民盟先贤】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

发布时间:2020-12-28 15:59:13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陈望道(1891-1977年),浙江义乌人。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积极提倡新文化运动,担任《新青年》编辑,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员。

新中国成立后,陈望道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华东高教局局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会主委等职。主编《辞海》,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望道回国参加斗争,受聘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当国文教师,带头发起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师风潮”事件的核心人物。

“一师风潮”之后,陈望道离职,出走杭州。陈望道逐渐认识到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文化思想,必须寻找新的思想武器。

正当他苦于没有去处之时,恰好受到上海《星期评论》的邀请,希望他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欣然接受邀请,于1919年底带着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回到家乡,住在一间柴屋里开始了翻译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共产党宣言》全文译出。在此期间,他又找到陈独秀提供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经过1919年冬至1920年春的几个月时间,陈望道圆满完成了任务。此译稿经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后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全文。全译本首印1000册,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很快售罄。

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曾一再翻印,广为流传,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了先驱性的重大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党的早期理论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己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在向中央妇委和中共中央西北局联合组成的妇女生活调查团发表讲话时,再度谈及《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陈望道为复旦大学校长。从1952年至1977年,陈望道成为该校任期最长的校长。

陈望道以非中共人士的身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53-1958年,任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1958年4月,任民盟上海市委会主委,民盟第三届中央副主席。1960年冬起,担任修订《辞海》的主编。

1956年元旦,毛泽东在上海会见了陈望道,作了长谈,回溯往事。陈望道向中共上海市委透露了自己的心愿,中共上海市委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毛泽东非常了解陈望道的历史和为人。他说:“陈望道什么时候想回到党内,就什么时候回来。不必写自传,不必讨论。可以不公开身份。”

就这样,陈望道于1957年6月重新加入中共,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入党后,他没有公开中共党员身份。直至1973年8月,他作为中共“十大”代表出席会议,人们才得知他是中共党员。

作者:王荣王抒滟

编辑:鲍家树孙靖琪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