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型投资迭起:知名PE纷纷下场,有项目回报已超10倍
发布时间:2020-12-23 12:57:54来源:投中网
控股型投资正在等待一个爆发的契机。
文丨马慕杰柴佳音
来源|投中网
产业投资时代,创投市场最黄金的机会是什么?
主流答案中一定包含控股型投资。尤其当市场产业整合的需求加速释放,并购之风逐渐盛行,全民PE浪潮过去后,各大机构都在股权投资行业洗牌中寻求立足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不少知名机构也纷纷涌入这场并购大潮。
但作为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高阶的打法,投资控股型投资并不好做。在国内市场上,优秀控股案例更是用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这与历史经验相关,也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多位投资人均对投中网直言,国内的控股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成长“伊始”都还有另一种解读方式,那就是未来的发展空间。
当入局者越来越多,蛋糕越来越大,加之资本环境的催化,可以预见的是,控股型投资正在等待一个爆发的契机。
多元化投资模式将成必然,“价值创造”机遇亟待爆发
随着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不断发展,PE的投资模式也随之进化,由初期以成长型投资为主向多元化投资模式转变。
什么是控股投资?不同机构有着不同的模式和打法。
在IDG资本看来,控股型投资活跃的根本原因是PE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不断适应,并对自身战略进行升级。
IDG资本对投中网表示,首先,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全球创新都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态势,一些复合型、交叉性的创新近年来不断出现。这些产业除了传统的资本需要以外,往往希望投资机构在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甚至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助力。
其次,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控股型投资能发挥重要作用。控股型投资利用投资机构的资源和对整个产业链的深度理解重塑产业链,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最后,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角度看,“控股型投资在优化管理、激发企业活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IDG资本提到,“同时,当下不论哪个行业的企业,都在面临越来越复杂的产业整合升级的局面,民营企业与资本结合,将引入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参与公司治理,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当这样的大趋势来袭,高瓴资本判断称,在企业如何走得更远,如何创造长期价值的维度上,投资人只是依靠分析判断赚钱的业务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中国正在从价值发现的时代向价值创造的时代转化。
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里面,高瓴资本更看重是企业的核心力,用高瓴资本的话来说叫做“动态护城河”,以及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有没有可以借助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来进一步创新提升的空间。
多年来,张磊一直强调“哑铃理论”,即资本力量要在科技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哑铃两端发挥融合创新作用,积极促成新技术落地与传统产业升级。
高瓴资本相信,PE借助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行业经验,发挥赋能企业创新的杠杆效应,才是控股型投资双赢的关键。
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创新,什么是新经济,高瓴资本解释称,“新经济代表了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新生产力、新生产效率、新经济组织方式、新生产生活业态。新经济不只是互联网,也不只是简单的互联网+,生命科学、智能计算、基因测序等新经济领域都在突破。”
“其实控股就是深度产业化的一种表现。”丰年资本合伙人赵丰如是看待控股型投资对于创投市场的意义。
赵丰对投中网解释称,对于控股型投资,每家PE都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会出现不同的打法。以丰年资本为例,“因为我们本身会更聚焦在高端制造业和工业领域的投资,但这些领域的企业过去管理都太过粗放,精细化运作可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丰年所做的控股投资就是要重新激活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企业进一步的增长。企业的内生能力和业绩的跨越式增长是丰年的核心着力点,这也是丰年并购投资的一个最大特点。”
而这种赋能式的控股投资,在丰年已投企业上所表现出来的增长主要体现在收入和利润上,并且是呈倍数式爆发。
“做增长”的核心逻辑,是丰年资本看到了中国在未来10-20年会涌现一大批“价值创造”的机会,而机会的背后则是中国产业过去三四十年伴随着劳动红利的消耗,管理红利已经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能够助推企业高效增长,实现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蜕变。PE要实现价值投资,就一定要实现深度产业化。这是一种投资决策的思维,也是在当前产业的特殊发展时期的理性思考和深度回应。
能否以“赋能”创造价值,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
赋能,这个被投资人整天挂在嘴边的投资策略“专用话术”,在控股型投资中偏偏无法偷懒。
直白点说,对于早期投资或者一般意义上的参股型投资来说,“投后赋能”可以是只说不做的场面话,但控股型投资万万不可。
这是因为,很大程度上,赋能是控股型投资的根本,亦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一环。不管是对原有管理团队进行调整优化以激发管理活力抑或是对传统产业链辅以数字化转型以提升生产效率,本质上,这些赋能方式都是控股型机构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
作为国内控股投资市场上的一个现象级案例,百丽的重新崛起就离不开高瓴深度且精准的投后赋能。
彼时,高瓴判断,百丽遇到的问题,即是其虽然积累了厚实的用户基础,但数据资源仍是“沉睡状态”,无法创造价值。因此,激活其数据宝藏成为了高瓴赋能百丽的重要方向之一。
根据高瓴合伙人李良(百丽数字化转型牵头人)的说法,对百丽的数据化可理解为“在它原有的运转引擎上,增加了一个个新的观察点。”比如,百丽利用RFID技术为门店的鞋子配备智能芯片,根据一款鞋的试穿频次、时间等数据,顾客的偏好可以被动态监测。
而高瓴内部也极其重视这场价值增量的赋能活动。据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透露,当时,高瓴派出了超过120名数字化投后赋能团队的员工进入百丽工作。要知道,市场很少有投资公司会将投后工作做得如此重。
为了实现门店精细化的管理,其IT人员长期蹲点,跟着店长店员一起卖鞋,最终设计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工具包。在生产端,高瓴有专门的精益管理团队,通过精益生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数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后来的事实是,在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的驱动下,百丽成功逆袭,突围重生。公开资料显示,在疫后首个618大促中,百丽时尚鞋服业务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5%,线下增长10.5%。在疫后的首个双十一,百丽还交出了“同比双位数增长、行业第一”的成绩单。
不同于其他机构“锦上添花”式的赋能方式,丰年资本则重在对企业进行“管理赋能”,即通过控股投资,帮助企业重新定位愿景和战略,不断引入合适的人才升级团队,输入并落地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和精益工具。
“这是我们自己在深入跟进数千家、投资众多工业企业之后,所构建的模型。”赵丰对投中网表示,丰年资本发现很多中国企业的问题源头并不在产品和技术,而是在于管理和团队。制造企业的崛起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从技术上站稳脚跟,但在战略、人才、制造、供应链、和后台管理上通常“卡壳”。丰年的控股投资是去“维护它的强项,弥补它的弱项”,完成全面升级,从而让企业拥有世界级的竞争力。
以达利凯普为例,丰年辅助其搭建先进化的管理体系就成为了投后赋能的第一步。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稳定量产高Q值瓷介电容器的达利凯普,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电容器生产空白。丰年资本基于目前扎实的地基,通过“管理赋能”帮助企业抓住发展窗口期,与达利凯普管理层重新确立公司战略及实施方法,帮助企业铺开更大赛道,加速起跑。
在丰年资本投资三年内,通过向企业赋能管理理念和精益工具,达利凯普的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目前已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高Q值瓷介电容器企业,并持续向全球龙头的地位发起挑战。
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言:“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扩大规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临死亡。”丰年资本通过吸收丹纳赫、GE等国际巨头理念精髓,形成的“三横四纵”投后赋能体系,就是通过持续深入的产业或管理战略导入,让控股企业的实现有效管理,激活更大潜力,让价值得以释放。
“总的来说,机构控股后可以在资金、产业链资源、技术研发、人才架构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但每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一样,从IDG资本既往的案例看,我们可以在完善激励机制、开拓中国市场、整合供应链、市场竞争(包括走出去)、管理架构、补短板等方面为企业赋能。”IDG资本表示。
以投资爱旭科技为例。2016至2017年,IDG资本对爱旭科技进行重注投资,支持公司布局新一代光伏PERC电池技术,持股比例一度超过43%。
“之后我们又协助爱旭科技在义乌市和天津市分别建设大规模新工厂进行扩产,爱旭科技在此后业绩得到了飞跃式发展。”IDG资本对投中网表示。具体来看,在获得IDG资本投资后,爱旭科技产能由2GW达到2020年底的36GW,收入由2016年的16亿元大幅跃升至2019年的60亿元、2020年预计超过100亿、利润规模从1亿元提升至6亿元。
2019年9月爱旭科技成功登陆A股。至今,IDG资本仍是除创始人以外的公司第二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参与度更高,相比于参股型投资,控股型投资机构也要更懂产业与市场。长期以往,控股型投资机构便形成了一定的壁垒优势,特别是在当前赋能式投资为王的资本市场,控股型投资机构在参股投资市场上似乎更能凭借产业优势打动优秀创业者,捕猎独角兽。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控股型投资可以让投资机构的触角伸得更长,更好地将投资理念深入到企业中去,甚至去影响整个产业,再辅以原有管理团队的创业激情,就更容易让企业在复杂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IDG资本强调。
在IDG资本看来,如果能让产业链上的每个节点都发生化学反应,企业将能实现从“产业平台”到“产业链平台”的跨越。而且,控股型投资激活各类要素,更容易让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行业龙头,投资方为投资人赢取更丰厚回报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风险。
优质项目回报超10倍,但为实体企业“动刀”难上加难
退出,虽然并非控股型投资的主题,但是对于GP和LP意义重大。
一般来说,PE对控股型投资项目退出的主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常见的独立IPO;另一种是与已上市公司合作,发挥上下游协同效应,通过资产注入、定增等方式更好的将投资的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每家机构单个项目的收益情况必然各不相同,但是优质的项目回报率往往超出想象。
投中网通过搜索近期爱旭科技的数据发现,以不久前创下的市值高点360亿元计算,通过控股型投资爱旭科技,4年间,IDG资本已取得超过10倍的账面回报。
“控股型投资对投资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资金实力方面还是投后管理能力方面。”IDG资本对投中网表示,“优秀的投资机构除了要具备识别优秀企业的能力、还应该具备作为企业战略规划者的视野和企业管理者的企业家心态。”
作为具有产业思维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赵丰也看到,控股型投资对于机构的“管理能力”挑战巨大。
“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辅助企业进行管理体系的升级,企业从之前一个相对较小的规模基数起步,在高速增长并进入全球竞技舞台的过程中发现挑战是非常大的:产量要跟得上,交付要跟得上,良品率也要有保障……一旦规模上来了,质量不稳定等各种问题也要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暴露,然后再被以科学的方法持续地解决。”赵丰回忆当时丰年资本为控股企业引入精益管理策略时的过程,点滴细节仍历历在目。
总结来看,赵丰认为,控股型投资对投资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及投后运营能力要求非常高,这事实上也是对投资机构产业理解能力和运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
重要的是,根据中国资本市场及产业特有的情况,控股投资针对的是企业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痛点。投资机构如何将控股赋能的方法在各个企业上实现贯通,帮助被投企业实现业绩的大幅度的提高和管理体系的改善,也是存在很高的难度和壁垒的。
另外,高瓴资本指出,对所有的实体行业来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是“休克疗法”,而是在飞行中换发动机,必须直接为业务带来增量,为行业创造价值。
因此,要吸引、“说服”实体企业,一起进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探索,必须让企业看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实际效益的提升,首先就要让大家看到数字化对业务本身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这样的概念普及依旧任重而道远。
不过,在IDG资本看来,国内的控股投资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科创板和注册制的相继推出,投资机构的投资链条向前延伸,投后管理等资源赋能越发重要,控股投资方式会越来越多见。同时,第四次产业革命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复合型创新越来越多,控股投资的赋能价值也会更加凸显。”IDG资本表示。
转载、合作、加入粉丝群请联系小助理(微信号:ChinaVentur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