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跨越40年,谍战剧沉浮中看到新光亮 | 国剧轮转

发布时间:2020-12-21 21:58:05来源:剧研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追剧不迷路

文_郭小蝈

风起云涌的年代总是埋藏着太多的故事,等待着我们挖掘。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革命浪潮让无数有志青年为之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些长期在隐蔽战线,为新中国成立、国家和平稳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战士们」,他们的故事值得让更多人看到。

虽然那个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在影视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谍战剧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早期,国产谍战类的影视内容以电影为主,情节简单、善恶分明,多以「反特」和我党地下工作者的事迹为主。

比如1956年的《国庆十点钟》,讲述的是公安机关收到敌人要在国庆节制造爆炸事件的情报,侦察员顾群(印质明饰)接受任务后,立即走访群众,了解破案线索的故事。这部影片有些许希区柯克的影子,但将悬疑、爱情、歌舞等杂糅在一起,作为谍战题材影视作品,在今天看来瑕疵不少,但在那个年代,算得上少有的谍战类精神文化作品。

说到真正的谍战剧,则要从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算起,它是中国大陆首部电视连续剧,10集体量,成为当时大陆最长的电视剧,国产谍战剧也自此正式拉开帷幕。从1981开始,国产谍战剧走过了将近40个年头,在这40年里,国产谍战剧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未来还有哪些机会?

2000年之前:

「短剧+传记」探索中前行

谍战剧在起步前20年,整体上发展是比较缓慢的,无论是剧集生产数量还是单部剧集的长度体量,都不强大。

从笔者梳理的代表性剧目来看,在2000年之前,有声量的谍战剧屈指可数。尤其是80年代,《敌营十八年》和1984年播放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成为谍战剧鲜有的成果。长度仅有13集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已经成为国产谍战剧第一个十年体量最大的作品。

80年代谍战剧发展缓慢与我国所处的文化大背景息息相关,当时改革开放、文化启蒙、政治改革都是社会大事件,电视剧承担着文化启蒙、政治宣传的重要责任,反思历史、人性、文化等方向是电视剧创作的重点方向。

到了90年代,谍战剧的整体数量略有上升,但依旧少得可怜。这个时期的谍战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人物传记细分题材为主。

1997年开播的《潘汉年》讲述了革命家潘汉年的传奇一生,真实、不避讳隐秘历史,这部作品播出后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有网友表示:“小时候看这个简直大开眼界”。时至今日,该剧在豆瓣评分依旧高达8.4分,成为早期谍战剧的口碑之作。

1998年开播的《周恩来在上海》,讲述了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后,大病未愈的周恩来来到上海参与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直到一九三一年撤往江西的中央苏区,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中国国民党白色恐怖最为残酷的关键时期,周恩来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战斗,至今豆瓣评分稳定在8.1分。1999年的《李克农》同样成为传记类谍战剧的代表。

谍战剧发展的前20年,数量少,体量小,在平均集数不到20集的时候,长达28集的《潘汉年》就算得上大体量剧集。彼时,中国电视剧行业刚刚起步,电视编剧更是一门新兴职业,内容创作上正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硬件技术都相对落后,生产大体量电视剧是一个十分烧钱的活,所以从1981年到2000年国产剧整体生产力有限,谍战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剧集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1—2010:

大体量高口碑成焦点,经典改编扎堆开播

经过前20年的探索积累,2000年之后谍战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除了数量的明显增长之外,在体量上谍战剧实现了跨段位飞跃,剧集时长达到平均每部31集左右,比起步的前20年平均每部增加了10集之多,这样的体量也让故事情节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细分类型上,这十年谍战剧在垂直细分上颇有创新,打破了90年代基本被传记包揽的局面。悬疑、侦探、历史、红色、动作、反特等多种元素融入谍战剧创作。谍战天生具有烧脑潜质,悬疑感便天然成为其底色,但在悬疑感的表达上,刚开始也出现了偏向惊悚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也引来不少争议。2003年播出的《一双绣花鞋》就是热度不低,但争议不小的一部作品。

因《玉观音》走红的孙俪,在《一双绣花鞋》剧中出演林南轩的女儿林莹,引流不少,但该剧过分强调惊悚,反而让谍战的悬疑感过犹不及,有网友评论表示:“这部剧在悬疑恐怖方面真的很厉害,因为我小时候看到这部剧的宣传片就怕得不得了。”此外,该剧也出现了不少妆化道具上的硬伤,原著作者况浩文就曾公开表示过质疑。

“该剧在整体理念上是正确的,但对于高智商斗争的表现则是弱项,包装细节的不准确削弱了时代感。首先是穿着上,有的人物打扮太华丽,旗袍的样式过于时髦。革命语言的运用也是影响该剧时代感的地方,很多当年非常革命化的语言标志在剧中没有被表现出来。一些道具的运用也是大煞风景,根本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一个公安干部不可能用铝饭盒,而电话也应该是手摇的,很少见公安干部的桌子上摆着两部电话。”

不过整体来看,这十年也是谍战剧高口碑佳作频出的十年。《暗算》《潜伏》《黎明之前》等国剧标杆级谍战剧都出现在这十年,这三部作品实力能打,至今豆瓣评分均稳居9分之上。

2005年播出的《暗算》是豆瓣评分第一部破9的谍战剧。全剧分为《听风》《看风》和《捕风》三个篇章,看似相互独立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我党无线电侦听者、密码破译人、地下工作者等群体展现出来,该剧导演兼主演的柳云龙,也成为谍战剧口碑的金字招牌。

2009年的《潜伏》,以豆瓣评分9.4的高分,稳坐谍战剧市场的头把交椅,剧中余则成的形象深入人心,姚晨也凭借该剧成为实力与流量兼具的女演员。豆瓣评分至今高达9.2的《黎明之前》也成为谍战剧的代表作,与《暗算》《潜伏》一样,横扫电视剧界各大奖项。

通过统计,笔者发现,这个时期在谍战剧领域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经典老片翻拍盛行。

这十年,在谍战剧领域出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保密局的枪声》《蓝色档案》《秘密图纸》等,都曾经是大银幕上出现过的名字,这些剧集均翻拍自1980年(含)之前的电影作品。从改编效果来看,市场反馈整体偏好,虽然不是超高口碑热度剧集,但整体上豆瓣均分在7.5分左右,在国产剧市场上,算得上高分作品。

除了老电影翻拍,老剧翻新也成为这十年无法忽视的现象。诞生于80年代的两部早期谍战剧,在这个十年均被重新翻拍。《夜幕下的哈尔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有13集的作品,故事体量扩大了一倍多。而最让观众惊喜的是《敌营十八年》不仅老剧重播,掀起一波回忆杀,而且进行了超大体量翻新。1981年只有10集的连续剧,被改编成三部系列作品(其中第三部更名为《冲出敌营》,2016年播出),长达110多集。

扎堆翻新,可以说是对经典的致敬,但如此大量也体现出了谍战剧市场开始兴起时创新乏力。翻新的剧集,整体表现上无论是与旧作相比还是与标杆级作品相比,似乎都逊色了一些。尤其是《敌营十八年》,一下子被扩充的太多,第三部不仅在时间上没跟上大部队,在口碑上更是成了小透明,更名改姓,观众找不到,豆瓣连开分都没有。

2011至今:

口碑良莠不齐,偶像入局成风潮

2011年开始,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崛起,整个剧集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谍战剧也不例外。整体来看,这十年是谍战剧集体走向衰落的十年,但也在下滑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机会。

整体来看,这十年可以以2015年为界,2015年之前(含),谍战剧沿袭着以往谍战剧的传统,走的依旧是稳扎稳打的路线,整体口碑保持在均分7.7分的高水准线上,其中《悬崖》《红色》《伪装者》更是成为口碑流量双丰收的代表作,尤其是《伪装者》,在湖南卫视播出后,好评不断,热度居高不下。当然这和当时《琅琊榜》大热也有关系,基本相同的主创班底就足够吸睛,加上作品内容扎实、每个主要角色都有两重以上身份的人物设定,故事自然精彩。

2015年之后的谍战剧市场,则整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虽然也有《风云年代》《风筝》《面具》这样的高口碑作品播出,但谍战剧整体品质断崖式下跌。其实严格意义上来看,《风筝》在2017年播出也是不得已之举,这部作品出品时间是2013年,按照常规来算,大概率会在2014年上线,由于种种原因被积压后,一直拖到2017年才和观众见面,但彼时整个影视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流量盛行、IP风靡,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还能脱颖而出,《风筝》的实力也是杠杠滴。

但《风筝》之后,谍战剧市场表现整体下滑,再难回到好剧扎堆的全盛时代。从2016年的《解密》开始,谍战剧流量化倾向就越来越凸显。陈学冬、颖儿等主演的《解密》流量确实不低,宣发也很给力,但内容却没有让观众满意,豆瓣评分仅有4.9,成为谍战剧少有的不及格产品。

此后,《麻雀》《胭脂》《天衣无缝》,以及今年播出的《秋蝉》《局中人》等谍战剧都走的是年轻流量化路线,用年轻演员不是错,但急于收割流量红利,让作品大打折扣,这些作品里,能迈过及格线就算得上「佳作」,对于一贯走实力路线的谍战剧来说,着实有点讽刺。

不过在2020年下半年,跌入谷底的谍战剧,又有了回升趋势。《胜算》《瞄准》《隐秘而伟大》几部作品表现在波动中上升。《瞄准》在题材上有所创新,将主视角聚焦在狙击手这个神秘的群体上,虽然有些高开低走,但开局节奏确实让人过瘾;《隐秘而伟大》则从普通小人物视角切入,让谍战剧有了烟火味儿,流量李易峰也凭借该剧让观众看到了他的进步。稍微有点遗憾的可能是《胜算》了,虽然在近几年的谍战剧中表现算中高段位,但在剧集质量整体提高的当下,评分仅有7.1,与过去柳云龙操刀的高口碑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综合来看,最近十年谍战剧口碑良莠不齐,整体偏低。但走过偶像入局的前几年,谍战剧似乎又有了新的光亮。不过这束亮光能否持续,待播谍战剧的表现至关重要,从当前待播谍战剧来看,郑爽、佟大为主演的《绝密者》和朱一龙、童瑶主演的《叛逆者》都是流量加持的作品,热度可以预见,但实力如何,还要拉出来溜溜才能见真章。

结语

谍战剧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天生现实主义题材,只要故事不出幺蛾子,及格线就已经甩出很多类型剧一整条街;从排播方式上来看,统计发现,谍战剧基本上是台网联动作品,且是一线卫视排播的重要类型内容,受众基础好,而且在年轻化路径走向成熟后,大有老少通吃的潜质。

跨越40年,国产谍战剧是大陆电视连续剧的开山之作,走过80年代的荒凉,90年代的寂寥,经历过20世纪前十多年高口碑剧扎堆的辉煌时期,也步入过流量初入局的低谷阶段,起起伏伏中,谍战剧在不断探索创新,也在不断与时代碰撞,力求跟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