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大秦赋》火了,我们能向秦国这个“插班生”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19 10:58:54来源:培训杂志

当前热播剧,《大秦赋》无疑是实力担当。

战争场面恢弘,数万人阵容,气势如虹大气震撼;

造型逼真,秦军盔甲、武器高度还原,恍若“行走的兵马俑”;

细节精良,包括妆容、建筑,仿佛置身于战国时代。

其实,战国七雄中秦国并非优等生,至多只能算“插班生”。

论出身,远不及燕国、齐国之显赫;

论地域,起于西部边陲,不及齐之富庶、楚之辽阔;

论发展,更不如邻居魏国之先发优势、经济领先。

这个被各国诸侯所不齿,冠以虎狼之名的秦国,是如何突围崛起的?

今天,我们与《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特约作者张苏君一起,走进《大秦赋》,一同探寻秦国一统天下的密码。

⬇️⬇️⬇️

变法图强

战国时期,分封制为主体的制度,已难以适应时代潮流,周王朝的衰退已成不可挽回的态势。变法图强,已是各国必然的选择。

魏国李悝变法,纵横十二年,启中国变法先河,国富兵强,雄霸天下;

韩国申不害变法,相韩十五年,政局稳定,终其之身,无侵韩者;

赵武灵王变革,前后十八年,胡服骑射,习胡人之长,军事崛起,与秦并立……

但影响力最盛、波及力最强的,首推秦国的商鞅变法。

时间最长

商鞅变法历经两次,跨度19年,比李悝变法(12年)、吴起变法(5年)、申不害变法(15年)都要长。变法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是动摇既得利益层的蛋糕,是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力度最大

商鞅变法从立木为信始,向百姓传递变法信号,取得信任;再到太子触犯新法,他的两位老师处以刑罚,公孙贾脸上被刻上了墨字,公子虔被割掉了鼻子,铲除阻力,畅通变革。

相对而言,申不害重在强调君主统治之“术”,赵武灵王重在军事变革,商鞅变法覆盖最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治各个领域。

纵深最深

其他各国变法,皆是人亡政息,变法者病故或身亡,政令则废止。唯独商鞅变法不同,他虽被秦惠文王车裂而死,但其主导制定的法令继续实行。乃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商鞅以来的律令加以补充、修订,颁行各地。

汉代王充高度评价商鞅: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评价可谓极其恰当。商鞅变法涉及国体,是一次体制大变革,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皆有法式”。

启示

变法前的秦国,组织管理面临挑战。商鞅变法,本质上是组织治理的创新,如组织设计、组织运作、组织调整等。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商鞅任为左庶长主持变法),配备相应人员,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新法的户籍制、连坐制、军攻制等),目的在于促进组织以高效运行。

战略坚守

魏国霸业开创者魏文侯,以战国最强者开局,将秦国死死压在洛水以西,令其不得与中原交通。

接任者魏武侯,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延续对秦国施压的策略。在位16年南征北战,战争频频,却未能取得实质性战略进展,反而结仇于诸侯。魏国表面繁荣,实则力竭。其子魏惠王接班后,迅速走向衰落。

秦国的战略为东出,自秦孝公定策伊始,历代国君为之不懈奋斗。贾谊《过秦论》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所谓“六世”,就是指秦孝公以来六位君主,从商鞅变法到嬴政继位,前后110年,秦国始终以“东出”为目标,一以贯之。

秦孝公河西之战,收复河西地区,是东出。

秦惠文王灭蜀败楚富足经济,伐取义渠稳定后方,东进攻魏,全部吞并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是东进。

在位仅四年的秦武王,假道伐韩,挺进中原亦是东进。

秦昭襄王更是杰出的突击手,在位56年。伊阙之战,白起率军大破魏韩24万联军,打开东进中原通道。华阳之战,白起斩杀魏赵联军15万,进占魏国大片城池。长平之战,耗时三年,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从根本上削弱了最为强劲的赵国,秦国统一形势已不可逆转……皆是东进。

秦庄襄王攻打赵、魏城池,灭东周国,更是东进……

之后,各个团队再结合全体成员的意见完善解决方案。

秦国六任国君,战略方向不摇摆,聚焦“东出”战略,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启示

企业战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规划过程(商鞅制定,秦孝公批准)。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七国争雄),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秦国东出战略,坚持110年不动摇,是对长远性、全局性最好的诠释)。

人才引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一个国家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战国时期,各国在引进人才上,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燕昭王听郭隗之言,修筑黄金台,筑台招贤,广纳人才,邹衍、乐毅、剧辛等人争相奔燕,一时间人才云集,事业辉煌。

魏文侯礼贤下士,月夜登门拜访段干木,段越墙逃避。后每过其家门,扶轼致敬,以示诚意,终于感动段干木,得以相见,以师礼之。文侯知人善用,任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开创霸业。

但秦国引才的决心最大,力度最强。秦国地处西陲,缺乏人才,故而对人才的需求更迫切,秦孝公发布“求贤令”时,甚至提出“与之分土”,成为事业的合伙人。

客卿制,更是为秦国人才引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不论职业贵贱、出身高低,只要出类拔萃者,就不吝权位,高官厚禄。于是各国有志之士争相西来,以求在秦国实现自身价值。

秦孝公任用卫人商鞅,主持变法,一改积弱格局;

秦惠文王用魏人张仪,连横破合纵,吞并巴蜀;

秦昭襄王用魏人范睢,远交近攻,奠定秦之帝业。

燕人蔡泽,卫人吕不韦,先后出任秦相,为秦建不世功勋。

秦王嬴政因韩国间谍郑国之事,内心很受伤,一时冲动,要赶走所有客卿。楚人李斯闻言,作《谏逐客书》劝谏,秦王欣然接受,及时纠错。而李斯终成秦之丞相,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辅佐嬴政成千古一帝。

战国名相,多出秦国;战国名将,亦秦居多,这些外来人才,推动了秦国事业的发展。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启示

从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来看,人是组织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士者国之宝”,人才是国家第一资源,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有了人才,无可化有,穷可变富,弱可转强,后可赶前,秦国能以博大胸怀,持续聚焦着当世最多数量和最高质量的人才,故终能胜出。

奖励耕战

国家富足强盛,不能只靠少数精英,更要靠无数的民众参与。

商鞅所著《商君书》现存24篇,共有20篇论及奖励耕战。其中《壹言》更是把农战视为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基本国策。奖励耕战,极大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新法不认其他,只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拔,在此意义上,新法面前人人平等,若想获取军功,要么耕种多缴粮,要么战场多杀敌。

据班固《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担任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两个,授爵二级,可担任百石之官,每级可分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首级,即由此而来。

于是,秦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老百姓不怕打仗,人人都想上阵杀敌来改变人生:发财致富,走向人生巅峰。“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

1975年,湖北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跟随王翦征楚的一个士兵——黑夫,他的两封家书,除了提到要家人寄送衣服银两,还不忘询问家里人军功爵位发放事项。

来源于央视三套

《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还原了秦军授爵的表彰盛会,秦惠文王亲自参加,所有有功者,皆一一论功行赏,秦军士气高昂,洋溢着强烈的尚武精神。

打仗就是打经济。秦国的耕战国策,随着新土地的不断夺取,很好地实现了以战养战。秦国版图越多,则越战越强;六国版图越少,则越战越弱(秦国一统后,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亦是帝国塌崩的重要因素)。

启示

绩效考核是指组织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一首一级),对其行为效果、组织贡献进行考核评价。

商鞅变法引导全体国民个体行为,与秦国称霸天下的组织目标相一致。通过“奖励耕战”激励机制的设计,使全体国人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组织绩效。

一部精彩的影视剧,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文化的感知,让我们能穿透历史的烟云,懂得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民生是永恒的课题,安民方是强国之基。

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家企业是如何激励员工?

《培训》杂志来为你解疑答惑

点击下图订阅2021年杂志

即可获得暖冬好礼(五选一)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ID:trainingmagazine),封面图及文中部分插图来源于《大秦赋》官方微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