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银行的当铺思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发布时间:2020-12-15 10:01:44来源:看懂经济
文|李庚南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贾康贴出了一篇关于“银行必须坚守当铺思维”的雄文,不禁让读者哑然。
全文源自贾康在12月11日第四届新时代资本论坛上的演讲。贾康认为,银行系统吸收的是居民储蓄,不能出任何闪失,因此风险偏好低,必须坚守当铺思维。显然,贾老师的观点某种意义上是对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关于“银行还是当铺思想”观点的回应。
尽管马云的外滩演讲被视为“最昂贵”的演讲;但客观地看,马云对银行当铺思想的批评本身并没多大错,——对于现代银行而言,当铺思想显然是有害的。马云的“阔论”之所以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反感,不是因为他对当铺思想本身的抨击,而是因为业内人士认为当铺思想是强加给银行的一顶“帽子”,——没有哪家银行愿意接受,尽管客观上在行动上、在实操中仍未免会显露出当铺的思维。
马云观点之偏颇在于,将抵押担保简单等同于当铺的做法,认为所有的银行秉持的都是当铺思想。实际上,近年来银行业在信贷理念上的改变、在信贷方式方面的创新是有目共睹的,在摆脱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拓展信用贷款方面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马云的银行当铺思想说,某种程度上是对这种变化的漠视。
所以,银行对马云扣上的当铺思想这顶帽子显然是不认同的。(话说近日蚂蚁接受苏宁全部股权质押,又当何论呢?)总之,对于“当铺思维”,马云不喜欢,银行同样也感冒。但现在贾老师要鼓励银行戴这顶“帽子”,显然有些匪夷所思。
何谓当铺思维?当铺思维与银行信贷思维的根本性差异在哪里?
从本质上来说,当铺就是现金借贷的组织。当铺模式在当下就是典当行模式,即借款人将实物质押给典当行以获取融资。其运行的基础是质押物。所以,当铺思维的核心就是以质押物为放贷的首要和唯一条件,把质押物的处置变现作为资金回笼的第一来源。
而银行信贷运行的基础是信用。借款人是否具备符合银行要求的资信条件是首要条件,而借款人正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是第一还款来源,抵押担保属于第二还款来源。银行授信不仅要调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分析评估其偿贷能力,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规模、前景、周期及现金归流特征,确定适当的贷款额度、期限和还款方式,还需要把握借款人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至于借款人是否具备足额抵押担保,仅仅是其获得贷款的附加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不是有了抵质押物,银行就必须放款。
可见,银行信贷思维与当铺思维是具有本质差异的。其根本区别在于对待抵质押物的态度,或者说抵质押物在贷款决策中的地位。当铺思维是以抵质押为核心、为充要条件的(当然也包括对质押物合法性的必要审核),而在银行信贷思维中,抵质押物是从属于借款人资信条件的非必要条件。
诚然,作为一种贷款方式,抵押担保对借款人而言是一种增信手段,对银行而言则是一种风险缓释手段。在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实体经济潜在风险较大以及银行严厉的风险问责机制下,银行通过抵质押来缓释风险的做法仍将长期存在。
但承认抵押方式的客观性,与坚持当铺思维是两回事。如果把抵质押视为对部分资信达不到银行门槛要求的客户的融资增信手段,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抵质押固化为银行的信贷文化、信贷范式,一味依赖于抵质押,唯抵质押是从,那么就的确沦为了当铺。
当然,现代银行业的信贷方式并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排斥抵押担保,但理念上却是与当铺思维格格不入的。正如曾刚所言,“这(当铺思维)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中的问题。从实践看,银行正在不断增加信用贷款的投放,降低对抵质押品的依赖。银行当铺思维应该说是一种相对陈旧的印象。”实际上,当铺思维或懒人思维,是市场竞争不充分下的产物,或者说事实上受到利差保护背景下的产物。试想,如果利率市场化程度足够高、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在社会可抵押资产有限的情况下,当铺思维还能给银行多少发展空间?
贾老师关于坚持当铺思维的观点,貌似站在保护存款人利益角度出发,但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在这篇不足700字的文章中,贾老师的观点至少有四处值得商榷。
保护存款人储蓄安全就必须坚守当铺思维吗?
毋庸置疑,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责任。这一责任履行的基础是对存款资金的合理高效的运用及良好的风险控制。但是,良好的风险防控并不等于按照当铺思维一味强调对抵质押物的拥有。
诚然,单一视角看,银行通过对抵质押的拥有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缓释客户信用风险。但从全局、整体角度看,却未必如此。一方面,当铺思维本身也会失灵。也许从单家银行看,抵押物的存在的确可以缓释风险;但如果整个体系都是这种思维,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结果或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一旦抵押物市值大幅缩水,变现困难,也就难以实现风险缓释功能了。另一方面,抵质押能缓释的仅仅是银行的信用风险,对于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则无能为力。在此背景下,坚守当铺思维与保护存款人储蓄安全的关联度显然日渐式微。相反,当铺思维制约了银行发展的空间,也削弱了银行化解风险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种趋势,我国制定出台了《存款保险条例》,将存款人储蓄安全与单体机构进行风险隔离,从制度上完善了对存款人储蓄安全的保障。按照央行分析,99.63%的储蓄存款都能得到全额保障。同时,从监管的要求看,实际上也在逐渐淡化对抵质押的要求。《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不再硬性要求借款人应提供担保。这将有助于纠偏商业银行“唯担保”的当铺思维。
摈弃当铺思维就意味着冒险吗?
银行信贷的本质是经营风险,即通过承担风险、管理风险以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发放贷款,相当于买入风险;收回贷款,相当于卖出风险。银行经营的实质就是不断地低买高卖风险以赚取风险溢价的活动。从这种意义上说,风险与银行共存的。摈弃当铺思维,就是要求银行客观看待经营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回避风险。
但是,摒弃当铺思维、拓展信用贷款,并不等于冒险。只要银行遵循风险控制的逻辑,把握风险防控的内核,有效地管理风险,没有抵质押物照样能很好地控制风险。关键是把握好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与还款能力的评估,增强风险的识别能力、控制能力和化解能力,筑牢各道风险关口。台州、泰隆等小银行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要把握好客户的资信及实际经营状况、还款能力,信用贷款的风险未必高于抵质押贷款;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借助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通过网络发放无抵押贷款,正在逐渐打破依赖抵质押的当铺思维。
如果银行坚持当铺思维,谁来支持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初创型企业?
若如贾老师所倡导,银行应坚持当铺思维,那么大量的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将进一步加剧。这显然与中央大力推进的小微金融服务方向是背道而驰的。近年来中央及各级监管部门围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在鼓励和推动银行业摒弃当铺思维,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6月1日,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就明确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支持。
如果银行都坚守当铺思维,那么大量缺乏有效抵押资产或轻资产的初创型企业去哪里融资?正如贾老师自己所言,“这也导致银行系统无法很好地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虽然我们说,对初创型企业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但如果初创型企业得不到银行最初的启动资金支持,这类企业有如何能入天使、风投的法眼?
直接融资不会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吗?
这种观点几乎是一种常识性的错误。什么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历次金融风暴,股灾所带来的金融危机难道还不算系统性金融风险吗?
从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股灾,到1929年由于美国大股灾引发的世界大萧条,到2008全球金融海啸时间,再到2020年全球股市熔断潮,期间具有全球影响的股灾有十一次之多,哪一次引发发的风险不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实际上,由于资本市场面临的市场主体更加多元,投资人投资行为更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股市因羊群效引发的风险更具不确定性、更具市场传染性,因此其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更大,影响面更宽,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更深。
如果说,马云说抨击银行的当铺思想,是一种偏见。那么,贾康呼吁银行“必须坚守当铺思维”,则是一种倒退。
按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导,马云的说法至少对银行业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是一种鞭策。毕竟,当铺思维仍有相当的市场,仍有其根深蒂固的基础。但贾康的这种论调显然比马云的观点更具有误导性。
试想,如果银行坚持当铺思维,那么何来创新风控技术的动力,还要大数据何用?还奢谈什么区块链?科技创新缺了金融的支持,何以真正走出被“掐脖子”的被动?如果坚持当铺思维,银行的信贷文化就会堕落到“唯抵押是从”,银行客户经理就会进一步强化对抵质押依赖的惰性,并陷入恶性循环,这难道不是鼓励银行自残吗?
可以肯定,所谓的当铺思维是逆金融发展潮流的。如果银行还固守当铺思维,必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当然,银行对抵押物依赖的程度还取决于诸多外部因素,关键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看懂小程序APP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kdjjbeibei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fuxuejun1234
看懂经济热文点击即可查看
3、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