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影视作品中的「假游戏」
发布时间:2020-12-15 22:00:47来源:游戏时光VGtime
在东京都杉并区的西荻洼,有一批人做了15年的“假游戏”,每年4到5月的日本黄金周假期期间,数百位设计师和艺术家就会向名为“MyFamicaseExhibition”的展览,递交自制的、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的红白机卡带。虽然这些卡带有着漂亮的封面和有趣的玩法简介,但实际上都是“不可运行的”,展览主要目的是通过做假游戏的形式,将卡带视为一种艺术呈现,顺道也让老玩家们怀怀旧。
不过,参与MyFamicaseExhibition的设计师终归只是在介质上做文章,殊不知做假游戏已经成为一项更深入、更丰富且更讲究的手艺。有些假游戏除了不能玩之外,画面和故事甚至都像模像样,该有的那是一个也不会少。
真团队,假游戏
2020年2月的时候,苹果TV+上映了一部名叫《神话任务:群鸦盛宴》(MythicQuest:Raven'sBanquet)的情景喜剧,由老牌影视公司狮门娱乐牵头,育碧也参与了制作。
其实两者合作的消息在2019年的E3上就有公布,至于为什么要喊游戏公司来拍戏,那是因为这部剧的故事,围绕着一个研发和运营大型MMORPG的游戏工作室展开。制作团队恐怕是想效仿《硅谷》卖座的模式,直接把公司幕后发生的事情展现给观众看,借由人们的好奇心来博取收视率。
尽管这部剧有不少搞笑桥段,但还是探讨了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剧中的游戏创意总监刚愎自用,基于剑与魔法的烂俗题材,发起了被称为《神话任务》项目;程序员是约翰·卡马克式的天才人物,平时闷声不作响,几乎可以解决任何技术难题;年迈的星云奖得奖作家负责给游戏编写背景故事,和年轻人有沟通上的困难;营销总监则变着法子想让玩家们氪金,活脱脱一副见利忘义的奸商形象。
这些个性迥异之人组成的班子,势必会发生争执,从角色设计的文化争论,到借助网红来带货的思辨,各种冲突也引发了多元的戏剧效果。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剧还描绘了一款独立游戏的“变质”过程,讲述了一部具有深度又充满乐趣的作品,是如何因出名、资本注入而不断向市场妥协的。
不过,既然是拍游戏相关的内容,游戏本身自然是无法略过的东西。除了利用《刺客信条》《荣耀战魂》和《魔法门》,甚至是其它工作室的作品如《天国:拯救》来填补场景间的空白外,为了言之有物,育碧旗下的RedStorm团队,还真的需要给《神话之旅》这款“假游戏”来制作画面。
在剧集的执行制片人DanielleKreinik看来,参与了《彩虹六号》《孤岛惊魂》和《全境封锁》系列开发的RedStorm工作室,无疑是塑造信服力的保证。他们弄了一套沙盒系统,创建了一个欧洲奇幻风格的MMORPG环境。假游戏中的人物诸如“蒙面人”和“白骑士”也有原创的3D建模,至少让演员们能够就着实物进行表演。而布景中的游戏工作室,也是育碧和节目的艺术部门进行大量合作的结晶。从墙上的人物画,到显示器设置和桌上的玩具,甚至是Bug追踪器、动捕设备和动画程序,都得像是真正的游戏开发环境。
平心而论,《神话之旅》这款假游戏呈现的配套资源,忽悠一下圈外观众应该足够了,但对于那些深谙3A作品相关细节的玩家来说,它的质量会和剧集里的故事产生割裂。毕竟它的卖相,看起来也没比近几年铺天盖地的页游贴片广告好到哪去,居然能在平行世界里能成为当红作品,只能不去深究。
好消息是,整个剧组围绕游戏探讨的问题还算靠谱。这得益于他们请了不少真实的游戏工作室成员,也花时间讨论了玩法趋势和技术障碍,以及涉及政治正确和加班文化的产业问题。只有这样,那些原本不太了解游戏的剧组工作人员,才能放下以往的误解和偏见,不至于做出冒犯玩家的内容。
以假乱真的态度
与《神话任务:群鸦盛宴》一上来就直面整个游戏产业的大格局不同,电视剧《104号房间》(Room104)第四季的最后一集《芭比之夜》(TheNightBabbyDied)聚焦更小的情感。它讲述了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通过一款叫做《志高荣耀2》(CrowningGloryII)的游戏重新审视过去、并再次结下羁绊的故事。而围绕着电子游戏传播正能量,也可以说是传统媒体领域比较少见的题材。
在104房间中,一对落寞的青年紧盯着电视上的像素画面,两人联合起来探索地城、解决谜题、战胜敌人,他们的表情逐渐从困惑转变为快乐。但你应该也猜到了,《志高荣耀2》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剧集里的《志高荣耀2》有着复古且还算精致的画面,设定上就是一款8bit游戏。根据编剧JenéeLaMarque的说法,假游戏的战斗部分参考了《塞尔达传说》和《水晶战记》(Crystalis),第一人称探索地牢的方式来自《梦幻之星》,Boss战有些像《超惑星战记》,再加上如《忍者龙剑传》一般的过场动画点缀,游戏的“公式”便成型了——虽然听起来特别“缝合怪”,但换个角度来看也能知道他们是懂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的故事同样来自导演MarkDuplass的游戏经历。有一次他和自己的老哥玩《巫术》(Wizardry),不小心把角色弄死了,以至于难受到当天晚上都没有吃饭,后来他们的朋友、联合编剧JulianWass做了一些功能才解开Mark的心结,填补了他长期以来的遗憾:
“几年前的新年前夜,我们都在Mark家里做客,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他。在《巫术》里,他们其实可以回收角色的尸体,然后拖到镇上复活。我说「Mark,如果你能找到你的旧卡带……死掉的人物应该还在那儿。」”
负责将这些幻想付诸实现的,是特效团队BarnstormVFX,他们给《高堡奇人》设计过大型、破败的建筑景观,对一些小型的数字特效更是轻车熟路,但要求“做一款假游戏”的需求可以说闻所未闻。
《志高荣耀2》有着奇幻风格的外皮,有着某种形式的故事,为了配合演员的演出还得有过场动画。BarnstormVFX首先萌生的想法,是请位像素艺术家来把静态的场景给解决了。
但最早做出来的东西効果并不好,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今的像素艺术从可选色彩来看要比八位机时代的游戏多出一截,也没有存储空间不足的担忧,艺术家不必像80年代的程序员那样,用三种颜色死抠只能占位16个像素格的小人。
后来BarnstormVFX换了种思路,即先用手绘把图像画出来,再在限制调色板的情况下,一点点自行转换成数字画面,与此同时,还得注意CRT电视上的像素会产生扭曲,因为它们未必是方形的。
至于电视剧中游戏玩法的展现,则是用接近动画的形式来伪造,给游戏角色设置一个行走周期。而芯片音乐则可以方便的用Chipsounds程序来解决,只需要注意FC的音频输出为两个方波提供主旋律、一个三角波展现低频、一个噪声通道模拟游戏音效,一个样本通道可以实现简单的采样。
最后,考虑到演员不一定能即时对假游戏产生逼真的反应,《104号房间》剧组的方法是在电视机周围贴上标有数字的便签,然后给演员带上耳机,通过“看X号便签“传话的方式,让他们的眼神和屏幕互动。
假到真时真亦假
一种特殊的情况是,文娱作品里的假游戏,有时也能获得蜕变为真游戏的机会,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里发出的感慨:“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比如《疯狂太空》(SpaceParanoids),原本是1982年电影《创》(Tron)里的假游戏。在虚构的故事情节中,软件工程师KevinFlynn编写的《疯狂太空》代码被同事窃取,然后作为ENCOM公司的产品发布。当Flynn气冲冲的跑到董事会准备告发这起事时,等待他的却是扫地出门的结局。
后来Flynn为了收集同事的犯罪证据,又阴差阳错的进入到了网络世界。因为假游戏在电影里起到了承上启下、串联主线的关键作用,到了2009年,现实里的42Entertainment公司为表敬意,在圣地亚哥动漫展(SanDiegoComicCon)上,展出了为其制作的可玩街机版本。
“真《疯狂太空》”的感观和电影一致,玩法跟常见的FPS也没太多区别,玩家需要用操纵杆控制移动和射击,轨迹球用于瞄准,通过摧毁坦克、炮塔等敌人获得分数,地图中还有一些弹药补给站。
有意思的是,42Entertainment将开发商署名为ENCOM,且游戏排行榜上的最高分999,000由电影主角KevinFlynn保持,再到后来他们又制作了基于Unity引擎的Online版本,用浏览器装上插件就能运行——作为电影续集《创:战记》的预热,也算是对20多年前经典作品的追忆吧。
其实针对1984年上映的电影《小鬼奇兵》(Cloak&Dagger),雅达利也做过类似的事情。电影情节中的主角,是一位特别喜欢打游戏的小孩,总幻想有超级特工陪在自己身边。他无意间获得了一盘卡带,打通后发现里面藏有军事机密,结果引来杀生之祸,大人们却觉得他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电影对假游戏没有特别细致的描写,Atari5200的镜头一闪而过,卡带还是用的道具(拿其它游戏的卡带贴上《小鬼奇兵》的封面)。而当制片方真正找到雅达利谈合作,并要求开发一款游戏作为电影的元素时,雅达利转头就把正在制作的街机《X特工》(AgentX)改名成《小鬼奇兵》,特别鸡贼。
显而易见的是,除了特工的角色造型外,这个街机游戏和电影情节没有多大关系,玩法是常见的俯视角清版射击,特工不断射出如箭头一般的子弹,也根本不会有小孩登场。后来雅达利员工DaveComstock想把它移植到家用机,算是进一步还原电影中假游戏的特性,但最后却无疾而终。
在所有的假游戏中,我认为《恶魔人》(Demonik)可能算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它处于“真假的叠加状态”。
《恶魔人》在电影《祖母的孩子》(Grandma'sBoy)中登场时,被描绘为游戏测试员Alex开发的业余作品,影片也展示了一部分“假游戏”的第三人称动作玩法。然而在现实世界,TerminalReality实际上在同步开发这款虚构的游戏,成品预计会作为Xbox360的独占内容,电影里的画面恰恰来源于Demo。因为本作号称有吴宇森参与制作,还在2005年的E3上播过片,引起了一定关注。只可惜由于财政问题,开发工作没过多久就被无限搁置了。
类似于上文中的假游戏还有不少,像是在电影《她》(Her)中,主角坐在客厅里玩一款AR游戏,通过简单的手势来移动角色。1983年的科幻电影《战争游戏》(WarGames)则把军事模拟程序描绘为一个基于文本的战略游戏,由于被不明真相的小屁孩黑入,还差一点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些假游戏不能一褱而论,它们有些只是作为背景设定,被当成一种不会引起版权问题的叙事工具。有些又做得以假乱真,影片的制作者可能觉得,现实中的任何一款游戏都无法传达自己想要的理念。但无论如何,它们都组成了独特风景线的一部分。可能多年以后,人们不会记得影视作品的名字,而是回忆起那些古怪的假游戏。
参考资料:
微信内搜索VGTIME2015,关注我们
长按图片下载App,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