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孩子不是小白鼠

发布时间:2020-12-03 11:22:12来源:逻辑学

4岁就在父母办的私塾开始读书,9岁首次参加高考,10岁被商丘工学院专科录取,13岁就大学毕业了,自然找不到工作,只好在父母的私塾里当老师。由女孩张易文的故事,我想到了衡水模式,虽然一个是个体成长,一个是群体培养,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功利主义思想作祟,表面上是做教育,实际上把教育弄成了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要论教育,那都是吃激素的教育,只要体重标高,忽视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是激进主义的,目的单一而狭隘,把考上大学当做评价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尺,违背了教育规律,依然是拔苗助长,想教育速成,并借此忽悠社会,谋求更大的利益。

我是反对超前教育的,因为超前教育违背了生命成长的规律,表面上看好像是教育的“提速”,压低了家长培育的成本,事实上往往得不偿失,欲速则不达,因为人类喜走直线,而自然大道则是曲径通幽。在这一点上,张易文的父母需要向自然学习,你看长得快的树,一般木质都松脆,比如泡桐,几年就长得粗大茂盛,但不是好材料,而松树、柏树、铁力木、橡木、枣木等木质坚硬的树都长得很慢,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如果把生命比作树的话,还有一个向外展开的问题,比如树要长高,但又不仅仅是长高,同时要延伸自己的枝叶,有庞大的树冠才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当然,根系的发育往往潜滋暗长,树冠越大,越是需要有坚实的根系,不然,如何迎接自然界的风霜雨雪。

教育需要关注生命的三维,就是长、宽、高。要有一技之长,要有接纳世界的包容之心,要有人格精神的高度。而且,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考试升学,最后找到一个饭碗,它是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一个过程。这一点上,张易文的父母显然是认识不够的。他们夫妻二人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试验品,当成了自己谋利的工具,孩子13岁大学毕业,从世俗层面讲,似乎“学有所成”,但代价是什么?从其弟弟口中听到的,就是失去了同龄孩子的许多快乐,没有朋友,性格越来越孤僻,不爱和人打交道,似乎成了一个另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逆反期也随之而来,而父母认为是受了世俗文化的影响。事实上,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进而走向文明人的过程,任何人也不可能活在父母构建的精神“子宫”里,世上没有“纯洁城堡”,孩子迟早要面对社会,这就不仅仅是知识教育的问题,生命教育则更为迫切,因为生命的和谐、圆融、幸福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一个例子,西安某重点中学的一位学生考进了北大的“少年班”,由于课程跟不上,生活能力有低下,最后出现精神问题,不得不提前退学。古代方仲永的故事许多人都很熟悉,也是被家长的虚荣心和急功近利之心给害了。作为家长,爱钱可以理解,但应该更爱孩子的生命和健康成长,不能舍本求末,买椟还珠,你忽悠到再多的钱也买不会孩子失去的童年、美好的时光,孩子毕竟不是小白鼠。更可怕的是,张易文的家长张民弢还把这种“早教模式”进一步推广,把自己的女儿宣传成自己培养的“神童大学生”。全国已经有几十个孩子来到这里接受教育,每天发誓,要成为少年大学生,这才是让人担心的。(发表于《新教育家》杂志)

▌更多阅读点击下方标题,查看更多文章

长按上图,扫二维码

即可关注“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