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西湖边私人会所变身老百姓茶楼,专项整治回头看

发布时间:2020-12-03 10:19:57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瞿芃见习记者黄秋霞自杭州报道11月末的杭州寒意渐浓。为了占据靠窗的位置,廖显伦仍旧起个大早,坐了近一个小时公交,赶在开门营业前来到西湖景区的花港茶楼。

  “这里有热闹的烟火气。”廖显伦说,喝着20元一杯的花茶,吃着自带的零食,在跟老朋友的聊天中欣赏小南湖、眺望雷峰塔,是他退休后最惬意的事。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名叫“莲庄”的高档经营场所。高消费的门槛,将众多像廖显伦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拒之于外。

  转变,源自浙江省2013年底启动的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专项行动。整治以西湖景区为重点,全省同步推开,时至今日仍在深化。

  刹住会所中的歪风——

  专项整治排摸出高档经营场所(私人会所)98家,关停20家,转型76家,期满收回2家

  说起7年前的专项整治,杭州市纪委监委驻杭州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温洪亮记忆犹新。那时的他,是市纪委驻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纪检组组长。

  “一周内就关停了30家。”温洪亮说,这些高档经营场所占据西湖景区最好的位置,有的甚至隔断了旅游路线,“这么好的公共资源被少数人垄断,令人痛心。”

  据温洪亮介绍,场所里普遍装修奢华,有的包厢几面环湖,不说金碧辉煌,也算得上雕梁画栋,就连餐具都是精挑细选的,市面上不太容易见到。

  “据说当时有个说法,餐厅档次高不高,就看圆桌有没有餐桌布。有餐桌布的肯定是不高的,因为没有把原木的纹理展示给客人。”温洪亮告诉记者。

  奢华与私密,也让这些场所成为滋生腐败的地方。

  “出入会所的非富即贵,公职人员参与其中,不仅脱离群众,助长奢靡之风,而且很容易被围猎,带来权力寻租。”温洪亮举例说,某一路段曾经一到晚上就堵车,因为出入会所的小轿车和公交车交织在一起,影响正常交通。

  据统计,浙江省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排摸出高档经营场所(私人会所)98家,关停20家,转型76家,期满收回2家。其中,杭州市排摸出高档经营场所(私人会所)56家,关停2家,转型54家。

  “排摸出的会所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只对个别人开放、采用会员制的,这是极个别的。还有一种虽然没有采用会员制,但一般的消费者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进不去,甚至连开在哪都未必知道。”温洪亮说,游客在景区散步,有时候一条不经意的小路就能引到某个会所,没有预约可能进不去,即便让进,离谱的最低消费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关停只是第一步。按照相关规定,西湖景区及时调整业态规划,压控餐饮特别是高端餐饮比重,被关停的会所也积极谋划转型。

  “总的来说大家在转型这个问题上认识是一致的。”温洪亮说,专项整治有效刹住了“会所中的歪风”,成为当地作风建设的一张名片。

  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浙江对“会所问题”的监督检查并未止步。

  “特别是2019年底,省纪委监委在开展年度主体责任检查中,有侧重地对西湖景区及其周边私人会所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西湖周边和部分地区有反弹回潮的苗头和迹象。”浙江省监委委员郑志兵告诉记者,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回头看”工作便起因于此。

  “回头看”及时消除隐患——

  开放不够、打擦边球、办公区域过大

  学士桥往西,一座砖木混合的院落时有游人进出。与牌匾上“柳铖道”三个字比起来,院内的“临湖素食”招牌更为醒目。

  专项整治前,这里曾是名为“御尊园”的私人会所,如今转型为一家素食餐厅。

  从记者随机调取的账单来看,该店人均消费水平在150元左右,生意可谓火爆。然而,这样一家看似经营有方的企业,却在“回头看”中成了重点整改对象。

  问题出在隔壁。记者了解到,除“临湖素食”外,该企业承租用来经营茶道的另一院落,存在开放不够、打擦边球以及办公区域过大等问题。

  据网格员陈雷介绍,隔壁院落与“临湖素食”同属一个建筑群,都是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检查发现,该院落经常关闭院门,仅留一扇小铁门通行,院内主建筑之一的一幢二层小楼也长期封闭。

  “我叫工作人员开门后,发现一楼放着复印机、电脑、废弃的桌椅,很像一个储藏间;二楼是该企业的几个办公室,包括带密码锁的老板办公室,总的办公面积占比超过了30%。”陈雷说,历史保护建筑一定要让游客进得去,最起码一楼必须开放。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灵隐路19号,曾经的九里松会馆。

  专项整治后,这里被一家企业承租用作办公场所,除院内公共区域可供游客进入外,两个主楼及网球场均不开放。“回头看”中,检查人员又在这里发现了包厢、圆桌、酒柜等设施以及正在建设的地下泳池和健身房。

  “按照整治要求,既然是非经营性场所,就不能设置明火灶台、包厢,摆设圆桌、酒柜等接待及宴请设施,严禁搞接待用的‘一桌餐’。”检查人员告诉记者,相关设施已经拆除,他们将继续督促整改。

  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铲除不正之风反弹回潮的土壤,正是此次“回头看”的初衷。

  在浙江省纪委监委指导下,杭州先行一步,在对2014年西湖周边原关停转型的56家高档经营场所(私人会所)进行复查后,又对西溪湿地、良渚遗址、京杭大运河等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地及公园进行了扩面排查。

  参照杭州方案,“回头看”在浙江全省推开,通过对公共资源内的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准确掌握经营业态。

  “‘回头看’发现,有的场所仅有少部分区域向公众开放;有的场所超出范围经营;还有新出现的高端消费场所,影响了作风建设成效的巩固和深化。”郑志兵说,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建立整改台账,下发监察建议、监察提醒等方式,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严格对标整改。截至目前,全省排查各类场所86956处,督促整改问题403个,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压实监管责任——

  强化动态管控,建立更加严格的长效机制

  与“回头看”同步进行的,是更加严格的长效机制建设。

  杭州率先出台意见,将“回头看”的排查范围从餐饮、娱乐、接待等经营性场所覆盖到各类展馆,包括市民观光游览、科普文化交流等非经营性场所,其他国有产权物业也被纳入排查整治范围。

  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坚持“公益性、大众化、可进入、可消费”,坚持“不能办、不能变、不能有、不能去”成为指导“回头看”乃至今后整治工作的原则要求。

  “这次‘回头看’与当年的专项整治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比如,这次明确了‘不能变’的要求,严禁改变公共资源属性,严禁违反经营许可和合同约定。如果一个老板在非经营性的公共资源场所内,搞这么一个圆桌、设置灶台,那就改变了公共资源属性,也存在招待特定人群、搞‘一桌餐’的风险。”杭州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金伟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压实主体责任的同时,杭州还对强化部门监管职责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规划资源、住房建设等职能部门,对公共资源中涉及项目立项、规划建设、消防审批、经营许可、工商登记等事项严格审核把关,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既要立足问题‘当下改’,更要着眼制度‘长久立’。”金伟介绍说,“回头看”中,各地各单位按照市委要求,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突出业态规划、招租合同等源头管控,落实分类分业监管、网格治理、常态巡查、业态提升等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目前,会所整治的“杭标”正作为“省标”在浙江全省推广。一方面,扎紧制度笼子,探索建立禁入事项清单,完善登记备案制度,加强经营业态规划,从源头杜绝问题隐患;另一方面,强化动态管控,利用前置审批、“大数据+监督”等有效手段,加强常态监控、精密智控。

  “比如,杭州市在西湖景区建立实名地址库,设立驻店联络员,引入电子沙盘、监控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管;金华市在文保单位、风景区划定场所招租、餐饮许可红黄区域,事先预警提醒。”郑志兵举例说。

  在温洪亮看来,如果将专项整治和“回头看”视作“治标”的话,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则是最有效的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

  做好整治后半篇文章——

  引导转型,避免一关了之、资源闲置

  临近中午,花港茶楼一层大厅逐渐客满。正在为廖显伦添茶的,是茶楼经理董亚文。

  “花港茶楼由本地企业楼外楼和湖畔居共同运营,2014年9月开业以来,一直坚持大众化消费。”董亚文说,茶楼最多可容纳200人,通过淡旺季补差,总体上一年比一年效益好。

  “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业主单位,我们在租金、硬件改造等方面也提供了相应帮助。”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商贸旅游科科长来健告诉记者,花港茶楼的租金较之“莲庄”减少了一半以上。

  发挥场所自身价值,实现良性发展,避免一关了之、资源闲置,是做好整治“后半篇文章”的关键。对此,杭州的经验是引导转型,走经营性转型和公益性转型之路。

  位于湘湖景区的玛雅岛曾是一个以女子康养业务为主的高档消费场所。“回头看”中,针对其定价高、缺乏大众性和开放性等问题,相关部门指导督促责任人进行整改。今年4月,该项目按民宿标准办理审批手续,其客房、餐厅、会议室、接待大厅等功能区按酒店模式对外营业。

  “从原来单一发展高端医疗美容、会员定制,转为现在整合民宿餐饮、团队接待等多种经营形态,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气聚起来了,口碑攒起来了,长期盈利能力强起来了。”转型后的酒店负责人劳文君举例说,今年10月,仅客房住宿这一项,净收入就达到了5万多元。

  另一种转型模式是注重公益属性,增强其公共服务能力。

  同样位于湘湖景区的掬星岛,曾被发展成提供餐饮服务的高档会所。2014年专项整治后,转型为掬星岛茶室。2018年,再次转型为文化旅游项目,成为进行学术研讨、文化展览的“网红打卡点”。

  “管委会还在岛上设立了以服务群团组织建设、文化交流研讨为主的共享式党群驿站,免费对公众开放。”湘湖景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柏秋良说,景区内类似公共资源场所均按不同等级纳入管理名册,与经营主体签订承诺书,实行网格化管理,一旦发现违规的苗头就能精准处置,保证公益属性不变味。

  既注重保障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服务复工复产达产,又坚持依规依法,多措并举、一体推进……采访期间,在看到“回头看”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引发记者思考。

  比如,在“可进入”方面,如何防范化解转型和整改中的形式主义,避免弄虚作假、有名无实的“开门”?

  再如,如何帮助转型后的经营性场所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普遍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取得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双丰收?

  “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回头看’工作、巩固拓展整治成果,以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金伟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新版上线

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