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年入百万,十分挫败?海淀的妈妈们在搞凡尔赛吗?

发布时间:2020-12-03 11:22:14来源:送你一程

1.

不知道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已经结婚?是否有孩子?如果你还没有子女的话,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一个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父母双方的收入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标准呢?

对于有些父母来说,就算是二人年入百万,也无法抑制住他们有关子女教育的巨大焦虑。

最近,有一位妈妈,将自己的育儿经验总结出来,写成一本书,并且出版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上岸》,书副标题是: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

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媒体的关注,也引发了有关中产阶级教育子女投入问题的讨论。

我未婚,收入水平配不上被叫做中产阶级,书的原文我也没有看过。但是,我只是看了看目录的内容,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焦虑。我在这里贴几个,大家可以感受下:

“给5岁孩子报6个课外班,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给孩子一年花的钱,够买10个爱马仕”

“孩子得三年级水平,才能读一年级?”

........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安柏,在成为全职妈妈之前,她是某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经理。一家媒体采访了她和几位她差不多的中产阶级全职妈妈,写成了一篇报道,文章的标题十分“扎心”:《我们夫妻年入百万,资产千万,却有很深的挫败感》。

我随便截取几段文章的内容,大家可以感受下:

论如何上“海淀六小强”(即海淀区的六所一流重点中学):

论全职妈妈和职场女士,哪个知识水平更高?

论当代小孩的人生早年经历,是否比你更丰富?

在我工作的地方,也常常听到已经有娃的年长一些的同事在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所有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无非是你家孩子上了几家网课?我家的孩子到底是应该学钢琴还是学小提琴?

总之,只要讨论到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焦虑一定是底色。

2.

对于这些中产阶级家庭父母的焦虑,很多人并不买账。我十分相信,除了年入千万及以上的人,没有人会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感觉到开心。

在有关这篇文章的知乎回答中,最高赞的两个回答的内容分别指出了两点:首先,这类父母的焦虑无法让人做到感同身受。第二,他们的焦虑和挫败,更像是一种炫耀。

当你去看一个中产妈妈带孩子故事时,往往读到的故事是:

有这么一家人,比你聪明,比你有钱,甚至还比你努力,而他们所烦恼的,却还可能是你向往的却得不到的。活脱脱的人比人,气死人。

坦白来说,在我看到这些有关中产阶级如何如何焦虑,带娃多么多么不容易的文章或者内容时,我的心里也会觉得很不舒服。

但是,这种不舒服并不是因为我同情或者理解了这些中产父母的苦处。而且,我相信不止我,有相当多的人看到这种文章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窒息感”。

我自己分析了一下,造成不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2点:

1)哪怕年入百万的人,依旧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看起来,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生活都是一样糟糕。

2)将自己的童年和这些孩子做对比,我似乎已经想象到我未来被“后浪”拍死的样子。

但是,虽然我没有办法感受到这些中产父母的焦虑,我也并不认为他们的焦虑是假的,是装的,是凡尔赛文学式的炫耀。

人,归根到底还是被欲望支配的动物。月薪8千的北漂上班族在为房租发愁时,自然不会理解为什么已经有车有房有资产的金领中产生活还是充满烦恼。

说到底,无非是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了不同的欲望,产生了不同的目标。

3.

现在,十分流行一个词,叫做“内卷”。

有关这些孩子和家长的教育军备竞赛是不是内卷,我不好下判断。但是,从现状来看,相比90后小时候,00后乃至10后确实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过去,可能几张试卷就能搞定的考试和评选,现在,需要三个奥数金奖+钢琴十级+体育特长+英语口语能力赶英超美才能解决。

这简直像极了某些公司在招聘时,明明是十分基础的文职工作,做做PPT,写写文案,运营微信群,却非要让研究生学历的人来做。

这些中产的父母们,往往本身并不生在一线城市。对于“知识改变命运”,他们极其拥护。因为,他们能从家乡来到大城市扎根,靠的就是努力学习,接受大量的教育,找到最好的工作。

如果说,海淀中产妈妈的父母们,是通过教育让自己的子女实现了阶级上的跨越。那么,对于海淀中产妈妈们本身,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可能已经不是实现阶级跨越的手段,而是让整个家庭在未来也能保持住如今社会和财富地位的手段了。

而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加量又加价的教育下,某些东西被改变了。

上文提到的海淀妈妈安柏,他的儿子花生在一篇名为《我眼中的完美》作文中,写到了他心中的完美生活:

大房子,好工作,出去旅行。对于20多岁、30多岁的人来说,这种生活可能是真的完美。但是,我记得我还是孩子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理想,从来和房子、工作无关。

不靠谱,不完美,但我会永远怀念那个时代。

图/来自网络

作者/黑龙寨主

喜欢

请记得点击右下角的“点赞”或者“在看”